一线导读:近日,“恋爱观察类真人秀”《女儿们的男朋友》《女儿们的恋爱》接连上线。虽然两档节目探讨的核心话题都是亲子间婚恋观的差异,但“芒果系”节目里的明星综艺感更强,而《女儿们的男朋友》本质上来说则是一档素人节目。
文丨纪如泽
来源丨新京报
引发热议的芒果台《我家那闺女》刚刚结束不久,腾讯视频推出的《女儿们的男朋友》衔接上线,同期还有芒果台的《女儿们的恋爱》。作为题材接近的几个综艺节目,很自然会拿来相互比较。
由于“我家那”在婚恋观议题上引起的争议,《女儿们的男朋友》上线之前,就有评论担心这个在题材上如此雷同的节目,“跟风”之路或许并不好走。
《我家那闺女》剧照
从节目类型角度来说,“我家那”系列、《女儿们的恋爱》和《女儿们的男朋友》都属于2018年开始走向主流的“观察类”综艺,且都选择了成年亲子关系中婚恋相关角度,傅园慧和爸爸甚至同时参加了《我家那闺女》和《女儿们的恋爱》。
这几个节目看上去像是同题竞争,但仔细分辨一下,《我家那闺女》和《女儿们的恋爱》里,女生是大家熟知的公众人物,父亲们则都是平凡人。《女儿们的男朋友》则相反,尽管父亲们大家都熟知,但他们的女儿及女儿们的男朋友都不是公众人物。
所以,虽然这两档节目探讨的核心话题都是亲子间婚恋观的差异,核心主角都是“女儿”,但“芒果系”节目里的明星综艺感更强,而《女儿们的男朋友》本质上来说是一档素人节目。
这样的选角差异决定了这两档节目在风格上并没有走向同质化。《女儿们的恋爱》和“我家那”系列,因为始终将焦点放在明星人物上,作为公众人物,很容易将日常生活的许多问题进行放大和戏剧化处理,这也恰是不少制作方在综艺节目爆款“方法论”上的老到经验。
明星综艺本身自带热度,再加上社会热点话题,就是现成的热搜体质。
《女儿们的男朋友》截图
《女儿们的男朋友》则相对显得清淡许多。“真人秀”节目中,“真”和“人”是最核心的部分,而“真”的部分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决定的。从“人”的维度来看,这档节目更接近素人的女儿和他们的男朋友的恋爱日常,在情感逻辑上都显得顺畅自然许多。它更具观赏性了,而这种观赏性的来源恰是“真实性”。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呈现在荧屏上的节目永远需要“爆点”、需要戏剧冲突、需要争议,不然节目可能就不那么“好看”。这个逻辑在部分类型的节目中确实合理,但对于探讨亲子关系、年轻人婚恋观的真人秀节目中,这个方法论或许并不通用。因为本质上仍是流量逻辑在主导的综艺爆点,牺牲的是“真人秀”中最宝贵的“真实感”,对于探讨情感的节目来说,无疑是舍本逐末的选择。
这一点在几档节目的对比中也能充分感知。事实上,如果我们真的想要透过当代年轻人的婚恋状态,进行一次有效的亲子对话,《女儿们的男朋友》更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所面临的亲子间的分歧、婚恋观差异并不是戏剧化的冲突和对抗,同时,也只有在相对温馨平淡的节目氛围之下,才更具讨论空间。
《女儿们的男朋友》截图
简单点说,《女儿们的男朋友》中,虽然节目本身没有太多爆点桥段,但是其中平淡的真实感,更容易让观众能心平气和地代入,思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节目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环节,通过只言片语和情景描述让父亲来猜女儿,这个环节常常被猜错。节目通过这个小桥段展现的是父亲眼中的女儿和恋爱场合的女儿是存在差异的。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刺激的点,但却引出了亲子关系里特别核心的一个问题:亲子双方真的相互了解吗?
此外,在这个“原生家庭”论被作为万金油的年代里,如何讨论“原生家庭”这一议题也是值得推敲的。看见《女儿们的男朋友》里乐观自信的姜丽文时,或许能从更积极的角度引起“我们该怎样做父亲”这样的思考。
中国人对家庭和子女尤其重视,我们对家庭和亲子似乎应当有更为丰富、更多维度、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讨论。但西方心理学中科普层面的“原生家庭”论,却成为当下不少亲子节目和影视作品中被滥用的核心逻辑,将父母与子女推至二元对立的关系之中,简单归因“原生家庭”来弱化现实的复杂性,这不仅有违“真人秀”节目所追求的真实感,更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不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