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一下,史书上确实提到过一个人用冷兵器杀死几百人的战例。

比如说《史记·项羽本纪》就提到项羽兵败垓下,带着八百骑兵突围。等项羽到了乌江时,手下已经损失大半,只剩下二十六人跟随。乌江亭长劝项羽渡江回江东,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将乌骓马送给亭长,自己带着手下下马步行迎战汉军。

在战斗中光项羽就杀了数百人。直到手下损失殆尽,项羽自己也受了十几处伤,这才自杀,结束了战斗。

(项羽)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真正的冷兵器是什么样子(十八般兵器冷兵器时代)(1)

还有《宋史·杨再兴传》提到郾城之战时,杨再兴单枪匹马杀进金军阵中,想活捉金兀术。但是金军太多,他杀死数百金兵以后才退回。

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

而《宋史·种世衡传》也记载了北宋王舜臣在和叛乱的羌人作战时,主将战死大军被围,他先是箭不虚发射杀了对方骑兵先锋七人,为整顿部队争取了时间。在随后长达四个小时的战斗中,王舜臣又射出上千只箭,死在他箭下的羌人不计其数,最终击退了叛军的攻击。

(王舜臣)引弓三发,陨三人,皆中面;余四人反走,矢贯其背。万骑愕莫敢前,舜臣因得整众。须臾,羌复来。舜臣自申及酉,抽矢千余发,无虚者。

真正的冷兵器是什么样子(十八般兵器冷兵器时代)(2)

当然,这些记载可能有所夸大,实际上杀敌并没有那么多。毕竟即使对手不反抗,要杀几百个人也是非常耗费体力的,即使是天生神力的人,也很难做到。

但是这些记载至少可以说明,冷兵器时代一个人杀死大量敌人还是很可能的,而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奇怪。

首先来说,古代猛将体格明显强于普通士兵。

古代普通人生活水平比较低下,能吃饱肚子就算不错了。相比之下,武将的伙食就有所保证。这么一来武将的体格就明显好于底层士兵。

像《三国志》就提到张飞“雄壮威猛”,赵云“姿颜雄伟”,而很多古代猛将的画像也是膀大腰圆,一看就很有力量。

所谓“身大力不亏”,武将的体格强于普通士兵,力量自然也更大,在肉搏战中占据很大优势。

真正的冷兵器是什么样子(十八般兵器冷兵器时代)(3)

其次,武将的装备也要比普通士兵好。

古代军队装备的兵器、盔甲都是匠人手工制作,匠人手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兵器、盔甲的质量。而且甲胄,特别是铁甲因为加工复杂,耗费时间长,因此很多普通士兵只能穿着皮甲之类的轻甲,甚至根本没有任何甲胄。像即使是盛唐时期,士兵的被甲率也不过是六成左右。

而高级将领自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一些冲锋陷阵的猛将,更是可能身披重甲。像典韦在濮阳西寨之战时,就身披双重铠甲,冲锋陷阵。

(典韦)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

这种情况下,武将可以轻易地杀伤普通士兵,但是普通士兵要伤到对方,却是难上加难。

真正的冷兵器是什么样子(十八般兵器冷兵器时代)(4)

第三,猛将的武艺也要比一般人强得多。

肉搏战中,武艺的高低对于战斗结果也很重要。古代不少武将都武艺高超,普通人难以对敌。

比如说关羽在白马之战中直冲袁军统帅颜良,袁军将士自然是不会让他轻易得手,纷纷前来拦截。但是他们都不是关羽的对手,只能看着他冲到颜良身边,将颜良杀死。由此可见关羽武艺明显要比一般人强得多。

面对这样的高手,不要说一对一,就是几个人一起上去围攻,那也是难以取胜的。很可能要等对方体力消耗得差不多,才能将他杀死。

真正的冷兵器是什么样子(十八般兵器冷兵器时代)(5)

第四,面对猛将时,很多人很可能会崩溃,不敢和对方死战。

虽然前面说了武将对普通士兵时有那么多的优势,但是如果几百上千士兵悍不畏死上去围攻,猛将再厉害也不是三头六臂,肯定是难以阻挡。

问题是面对面厮杀残酷而血腥,如果不是久经战场的人,看到对方一个猛将连续砍瓜切菜一样杀死多人以后,很可能根本不敢和对方死战,而是想着逃命了。

这种情况下人数多不仅不是优势,甚至可能会因为慌乱逃跑,自相践踏造成大量死伤。

真正的冷兵器是什么样子(十八般兵器冷兵器时代)(6)

所以说在冷兵器战斗中,一人杀死大量敌人还是有可能的。

当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前面所说的战例中,能一人杀几百人的猛将身边往往都有人助战。虽然这不能改变人数居于劣势的不利因素,但是有人在旁边提供掩护的话,猛将可以专心对付正面。而王舜臣更是靠着战友掩护,才能专心射箭。

如果真的靠一个人单打独斗,那么很可能会顾此失彼,被人暗算。因此团队协作,也是很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