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一种病毒悄无声息地从江苏南通迅速向全中国蔓延。其症状初期酷似感冒,但随着病情发展,病毒将侵蚀身体破坏骨髓。在当时,这种病无药可治,甚至连预防的方法都没有。这就是可怕的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又被称为“小儿麻痹症”。它可以在一夜之间使患者手脚不能动弹,严重的后遗症可以导致患者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人类与脊灰的斗争由来已久,欧洲、北美洲、澳洲曾先后成为脊灰的重灾区。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小儿麻痹症”成为无数家庭谈之色变的重疾之症,每年有几乎数万名儿童因患上此病而惨遭厄运,无数家庭因此笼罩在挥之不去的噩梦之中。
如今,输入性“小儿麻痹症”病例早已从中国的土地上消失,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的出现,他就是被几代中国人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
10月29日,顾方舟雕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和顾方舟的女儿顾晓曼共同为雕像揭幕。“糖丸爷爷”以这种特殊的方式重“回”协和。
顾方舟(1926-2019),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著名的医学科学家、病毒学家、医学教育家。他在中国首次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成功研制出首批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
1957年,31岁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带领研究小组调查了部分地区脊髓灰质炎患者的粪便标本后,从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且成功定型。这是我国首次用猴肾组织培养技术分离出病毒,用病原学和血清学方法证明了Ⅰ型为主的脊灰流行,为控制脊髓灰质炎传播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
为控制“脊灰”疫情的蔓延,在获悉美国“脊灰”死疫苗即灭活疫苗上市的讯息后,国家多部委决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牵头,在昆明投资兴建“脊灰”死疫苗生产基地。随后国家派出由顾方舟为组长的四人考察组,赴苏联学习考察死疫苗制备工艺。
在弄清楚生产工艺流程后,顾方舟敏锐地发现:“脊灰”死疫苗不适合中国国情。一方面,是安全有效的“死疫苗”,但是成本相当昂贵,当时的中国难以承受;另一方面,是当时的“活疫苗”技术安全系数不高,存在一定的致病风险。那么究竟选择哪一种?
这对当时的中国而言,似乎是完全无解的两难命题。但顾方舟独辟蹊径,大胆提出了要在“活疫苗”的基础上,自主研制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全疫苗。从此,顾方舟开始了与脊髓灰质炎病毒长达数十年的对抗。
1961年,顾方舟在昆明医学生物所向周总理汇报工作
1961年,顾方舟带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批“脊灰减毒活疫苗”。而作为新型研制的疫苗,之前的试验成效都只停留在动物身上,从未在人体内试用过这种新疫苗,出于对其风险性的难以预估,根本无法推广应用。
这时,顾方舟决定,自己先试用疫苗。冒着可能瘫痪的风险,他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一周过后,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然而,顾方舟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难题:大多数成人本身就对脊灰病毒有免疫力,必须证明疫苗对小孩也安全才行。那么,到哪里寻找学龄前儿童呢?谁愿意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呢?
顾方舟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瞒着妻子,给自己刚满1岁的儿子,服下了这种新的病毒疫苗。在顾方舟的带动下,组里的同事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疫苗。经历漫长的一个月后,孩子们生命体征正常,Ⅰ期临床试验顺利通过。对于丈夫当年以子试药的举动,顾方舟的妻子李以莞有些后怕,但除此之外,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
1960年,2000人份疫苗在北京投放。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疫苗安全有效。随后,顾方舟将受测人群从2000人扩大到450万人,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岛、沈阳等大城市展开了Ⅲ期临床试验,获得成功。1960年12月,首批500万人份疫苗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很快遏制了疾病蔓延的形势。投放疫苗的城市,流行高峰纷纷削减。
然而,顾方舟并没有感到轻松,因为液体疫苗在运输保存使用等环节门槛太高,难以覆盖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而且液体疫苗味道很差,很多孩子吃到嘴里后便吐出来,造成极大浪费。针对这些情况,顾方舟利用孩子喜欢吃甜的特点,借鉴中医制作丸剂的方法,创造性的改良配方,将液体脊灰疫苗做成糖丸,在保存了活疫苗效力的前提下,大大延长了保存期。糖丸的诞生,是人类脊灰疫苗史上的点睛之笔。
“脊灰糖丸活疫苗”在全国推广应用,发病人数逐年递减,上百万的孩子免于残疾。顾方舟带领团队,历经了几十年的努力和付出,最终完成了国家交给他的任务。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那年,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在证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从1956年到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这条不平之路,顾方舟艰难跋涉45年。
2019年9月29日,顾方舟夫人李以莞老师及女儿顾晓曼女士领取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一颗颗糖丸护佑几代中国人健康成长,鞠躬尽瘁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片赤诚。2019年9月,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从正当盛年到年逾古稀,顾方舟先生奉献一生带来了中国几代人的健康。
关注"北京协和医学院招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新闻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会官微、中国科学家、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