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故宫文化中性笔有哪几种(设计无关大小而在乎匠心)(1)

普普通通的一支笔,加载了设计的“魔法语言”后,会有多少种千人千面的变化?

走进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的展馆,你很容易被晨光文具所展示的“小世界”所吸引。这里的每一支笔都有故事:C位的磁悬浮中性笔在业界首创性在笔握处加入“磁力缓冲装置”,斩获2021德国iF设计奖;一旁的植物残渣中性笔,笔杆融入甘蔗、小麦、杉木等可降解材料,代表着环保新风尚;360度小毛刷中性笔的设计理念来自一位90后,被学生称为“书写神器”……设计用轻柔而有温度的语言,为书写这件事赋予“有趣的灵魂”。

一支笔的巧思背后,往往可透视一个产业的能级甚至孕育产业发展的城市品格。设计从来无关大小,而在于匠心。往纵向“深挖”,设计背后是挑战“更高更远更好”的技术创新;从横向“扩容”,设计更关乎开放,在于打破行业边界的探索。正如本届WDCC的主题——"设计无界 相融共生”,一横一纵之间,设计驱动产业创新,点亮美好生活。

晨光故宫文化中性笔有哪几种(设计无关大小而在乎匠心)(2)

设计的纵向之跃:凝聚创新与匠心

在晨光展台,C位的巨型晨光磁悬浮中性笔装置是个“打卡点”,它放大了独特的“磁悬浮”技术,更通过笔头内部的拆解和一张张设计底稿,来展示一支笔的硬核实力。在设计上,它首创性在笔握处加入磁力缓冲装置,运用"同极相斥"的原理,缓解书写压力,并凭此创新设计斩获2021德国iF设计奖。

晨光故宫文化中性笔有哪几种(设计无关大小而在乎匠心)(3)

但如果在展台细细观察,你可能还会找到这支笔的“前世今生”——悦写缓冲系列中性笔。与“磁悬浮”的新技术不同,初版的设计是在笔的前端加入了缓冲弹簧结构,以此达到书写舒适的作用。“好产品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设计提出问题,技术才是答题者。”晨光文具高级品牌经理郑天慧说,正如“一米宽挖到一万米深”的晨光态度,一支笔,凝聚了“上海制造”的创新与匠心。

不仅仅是一支笔,徜徉在展台里,你很容易找到不少“前世今生”系列,看似普通的一款“优握”产品,热卖背后是设计与技术的层层迭代。原来,通过前期对初学写字儿童人群的握笔姿势调研,晨光发现孩子特别需要一款正姿产品,2014年,晨光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达成合作,2015年研发推出初代优握系列,此后,不断更新设计方案。比如,针对写字零基础的孩子,推出了位置更加固定的“三指握”握笔器;针对笔套难以拔插的“痛点”,设计了“开口式”握笔器;源自洁面仪的毛刷设计灵感,更舒适的“小毛刷”握笔器也推出市场。这些设计,源自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是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晨光故宫文化中性笔有哪几种(设计无关大小而在乎匠心)(4)

别看是小小一支笔,每一次设计的“纵向之跃”,都需要技术的更新与打磨。据悉,晨光每年投入超1亿元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专利超900项。正是这些“专注力”所凝结的匠心精神,帮助晨光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文具制造商之一。

设计的横向之跃:于无界处“相融共生”

意大利设计大师、孟菲斯学派创始人阿尔多 · 契比齐曾说,“设计者需要开放,通过联合创新突破边界,让不同的知识为我所用,从而达到新的未知领域”。

这句话点出了设计的题中之意。正如本届WDCC的主题" 设计无界 相融共生”,所谓“无界”,就是跨维度的沟通,跨越学科、跨越行业、跨越国界——设计者只有秉承更为开放包容的态度,才能把产业发展的路走得越来越宽,形成泛载赋能效应。

晨光故宫文化中性笔有哪几种(设计无关大小而在乎匠心)(5)

这种开放,放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还有一个更加贴切的词——与消费者“共创”,这也是晨光长久以来的产品开发模式。“我们会定期组织消费者共创营,让消费者天马行空地来发挥。”郑天慧还记得,此前的共创营中,一个小女孩就提出了“写完字手上脏脏的”痛点,让技术研发团队注意到油墨在纸张上的干燥速度会影响消费者使用体验,所以开始研发干燥速度更快的墨水和与之匹配的笔头内部结构,2017年,晨光推出4秒速干系列产品,2020年迭代升级,研发出秒干的产品。

在横向的跨界中,晨光还冲破国界,让东西方文化通过设计之力“相融共生”。2020年,晨光于第三届进博会上宣布收购以色列设计品牌“Peleg Design”,并以此为契机,设立全球设计中心以色列工作室,以跨文化的设计理念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展会现场,记者就看到了不少别具一格的文具,以色列设计师提出“中性笔为什么非要是按压式”的提问,并以此为灵感设计出旋转开合的中性笔,这些富有美学设计的产品创新,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晨光故宫文化中性笔有哪几种(设计无关大小而在乎匠心)(6)

近年来, 晨光还与国际众多知名IP合作,像这次展会带来的“卡斯波和丽萨”文创新品之“柠好萌”系列,以法国海边小镇芒顿“柠檬节”为设计灵感,还亮相于同期举办的WDCC海外巴黎展,在巴黎市中心约瑟夫艺廊中展现不一样的国货文具风采。

设计的纵横之间:迈向世界级品牌

设计是驱动创新的关键引擎,也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

上海很早就意识到,设计之于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的联动意义。2010年,上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独到地选择以“设计之都”为名,让设计与千行百业相连。过去十多年来,上海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增长,总产值从2012年的4724.6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6211.3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

成长于上海这一海派文化土壤中的晨光,正是受益于这种氛围,很早就在工业制造中为自己注入设计的灵魂,一步步实现产业升级。晨光总裁陈湖雄介绍,过去十多年,晨光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借助设计这一跨越国界的语言,晨光正在“开创一条中国文具的创新之路”,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蜕变,不断向世界级品牌进发。

十年后的当下,上海又为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设计产业繁荣、品牌卓越、生态活跃、氛围浓郁的 "设计之都",创意和设计产业总产出突破2万亿元;到2030年,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美誉度,全面建成世界一流 "设计之都"。

这不仅意味着“城市处处有设计,生活处处有设计”,结合上海当下的发展脉络,更意味着上海要有“引领时尚、定义潮流”的能力,与产业而言也是更高的目标。目前,晨光的产品设计已包揽国际四大工业设计大奖,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和引潮力,未来将更好发挥设计优势,加大自主原创设计,让设计成为从当下跨越到未来的桥梁,以一流设计助力塑造产品、塑造特色,形成更具标识度、显示度的品牌,以一流设计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作者:徐晶卉

编辑:薄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