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上善若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上善若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一章到底讲了什么)

上善若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因为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老子发现,水是与道最接近的。水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好处和帮助,并且水不会主动的与万事万物去进行竞争。老子通过水告诉我们,一个人活着,应当给周围的人提供帮助和好处,让周围的人感觉到因为你的存在而幸福、安全、进步和提升。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实际环境,人物状态分别对待。首先是看对方是否需要帮助,其次是给予帮助和好处的方法应当因人而异,否则可能会引起他人自尊心的自我保护,以及以为你是在炫耀自己或“未受其难”。在第四章我们讲过“何其光”。也就是我们不要主动展露自己获得的成就和才华,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不要主动表现的我很厉害能帮助到很多人,能够给你好处。当对方没有表示出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要过于主动、过于直接的去表达自己的帮助和好处,当对方表示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应当选择对的方式方法。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处众人之所恶”指的是水是往地处流的。这里是想告诉我们,人的心态、思想、姿态要放下来,而不要骄傲。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符合道的状态,这个人才会真正的往高处走。在道家这个叫“反着道之动”。当然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因时、因人而异,现在的社会因为从众效应和寒蝉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并不符合圣人所说的道,但在当今社会,每个人生阶段,每个层级的道都有所不同,主要取决于人是否看准了自己的位置,和清晰的长期价值规划。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善地:水总是处在有利的位置,也就是告诉我们,人应当在可控范围内,一开始就占据有利的角度、趋势和地位。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状态下,那么我们就会非常的被动,并且在继续做这件事的时候,很容易为此事付出代价和风险。

心善渊:水的表面是清澈的,但是谁没有办法通过表面看到水底深处的状态。这也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应当尽量往深处想,尽量思考得完整又深邃,不要让自己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上。在实际常用场景中,就是我们不要在短时间内轻易地评价以及绝对性的评论。

与善仁: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在对待万物万物的时候,要尽可能表现出关心、爱护、友好和帮助。

言善信:文字表面意思是告诉我们要讲信用,更深层次的意思是说,要尽量多说正确积极的、关心、赞美、肯定和夸奖的话。这里面善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擅于,另一个意思则是善良,要多为他人着想。

正善治:做人除了要正直、善良,同时能够灵活地解决生活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一个人光正直善良是不够的。同时也不能为了解决问题而忽略了正直和善良,而是以正直和善良为前提条件。这里延伸一个观点,在现在的社会中,一些人欠缺了这样的前提条件,并非说这些人没有这样的心,而是没有做出行动的勇气。“道德使社会规范,智慧使社会进步,而勇气使社会和谐”。通常没有勇气做出这些行动的人并不是缺乏思考,而是思考了太多。钱穆老先生曾说“三思而不行,多思而多私”,也就是人在思考的时候,应当具有比较完备的前提的条件,否则思考的越多,考虑的大多是自己的私欲。借用稻盛和夫在《活法》的一句话,当我们思考并作出选择的时候,应当考虑到“作为人,何为正确?”然后再做出抉择。

事善能:水是可方可圆,可大可小的。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像水一样,能够应付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要将自己局限在某一个方面。当然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该在某一个方面有了一些心得或成就后再延伸到下一个方面,而不是同时去学习,这是不建议的。

动善时:人的行动需要抓住时机,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决定并行动。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该经常关注时机的变化,如环境、状态、时间、概率等因素。其次在感觉时机来了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就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因为这个时候大部分人还无法预料,时机的背后是否还是时机,大胆选择,小心行动。

夫唯不争,故无忧;

“夫唯不争”是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不要进行明显的,恶意的竞争。因为在职场,说没有一点点竞争是不可能的。就像儒家所说“君子之争合于礼”,也就是说竞争应当是遵守秩序和法则,不要进行恶意的、不正当的、甚至违法的手段。一旦胜利和成就是来自于合理的竞争,那自然会感觉到心安理得,竞争中的人又会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