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格斗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1)

妈妈和乐乐一起读绘本

乐乐妈最近很苦恼,4岁的乐乐原本非常喜欢看绘本,每天睡前都缠着妈妈给她讲好几页绘本才肯入睡,可是最近两个月开始,乐乐不但不主动找来绘本看,就连妈妈拿给他看,她也表现得没什么兴趣。

乐乐妈百思不得其解,再她的再三追问下,乐乐终于说除了原因:“我不喜欢妈妈总是问我好多问题!”乐乐妈这才恍然大悟,好像还真是,自己每次都把绘本当教科书,总是企图从绘本中立竿见影地得到些知识。

其实和乐乐妈一样的家长不在少数,随着全民阅读的兴起和现代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孩子很小就开始接触绘本,可是给宝宝买了那么多绘本,读了那么久的绘本,你真的会读吗,你有没有无意中走入阅读绘本的误区呢?

陪孩子读绘本的误区

1、 不停地提问,剥夺孩子阅读的乐趣

就像开篇提到的乐乐妈那样,很多父母在陪孩子读绘本的时候,都特别喜欢提问:

这本书好不好看?到底哪里有趣?你最喜欢哪个小主人公?小熊吃的蛋糕我们昨天也吃了对吗?故事里一共讲了几只羊和几只大老虎?老虎和狮子加起来一共有多少只?大灰狼最开始做了什么?最后大灰狼怎么样了?小羊们得救了吗?

感觉这样的问题写起来真的是能写一页纸。也许你会困惑,不是说要提问引导孩子吗?怎么问问题还不行了,可是类似这种提问跟考试题一样,既生硬又功利,久了,怎么会不招致孩子的反感。

打一个比方,你看完了一本小说,正在津津有味地回忆,沉浸其中,朋友跑过来,让你讲讲这本书的读后感,最初你可能会很高兴有这样一个分享的机会,于是侃侃而谈。可是每次你读完书,朋友都要求你给他讲读后感,不管你乐不乐意,那么久而久之,你还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吗?你是不是也会开始排斥读书?

所以,这同我们给孩子读完绘本就迫不及待地提问一样的道理,会抹杀和剥夺孩子的阅读乐趣。正如“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一书中所说:“图画书不是教科书,更不是问题大全,它应该是孩子的快乐泉源。”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2)

《幸福的种子》

给孩子读绘本最重要的是不要有功利心,很多父母把绘本当教材,一定要孩子从中收获点知识,发现点问题才算读完,否则就觉得白读。其实不然,孩子读绘本最重要的是收获乐趣,这样才会让故事的道理因为乐趣植根于孩子的心中,在成年后,遇到同样的事情,孩子会突然想起内心深处的记忆并拍手道:“哦原来是这样!”“对就是这样的!”

2、 扔给孩子一本书,随便孩子自己去读

5岁的朵朵,已经认得一些字了,由于妈妈平日里工作繁忙,下了班,朵朵总是围着妈妈转,希望她给自己读绘本,可是,朵朵妈妈总是图省事,随手找来一本就扔给朵朵,让她自己去看。

大师松居直曾说:“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

五六岁的孩子自己看绘本,大多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念,与其说他们在看书,不如说他们在读字。再加之孩子的理解能力和人生阅历的局限,并不能很好的理解绘本中的故事,充其量就是跟着文字读而已,而不能理解绘本中的故事,就无法享受读绘本的乐趣,而无法享受到乐趣,故事就不会留在孩子的记忆中,也就无法带给孩子精神上的成长。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3)

图片源自网络

3、 只读文字,不读图

这一点是不是你也中招了呢?回想一下,你陪孩子读绘本的时候,是不是拿过来主要看文字,图只是象征性地一扫而过,从来没有很仔细地看图呢。其实绘本中的插图,是构成一个绘本的灵魂。好的绘本,插图就能够讲述故事的,插图会扩展和延伸文字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所以,读绘本时,插图反而是我们该细细品读的重点。

我最初给宝宝读绘本的时候也会这样,拿起书来,眼睛注意力集中在文字上,文中的插图只是一带而过,并没有注意到插图里的细节。我家宝宝因为不识字,反而更注意绘本中的插图,他会指着绘本中的动物形象,反复地咿呀学语。兴奋地发出声音。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4)

面包师、理发店的老板和老板娘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5)

从鞋店二楼往下看的老板娘、一只害怕想躲起来的猫

以绘本《狼和七只小羊》为例,在第6个场景的对页里,画面从左往右一格一格地进行:站在店门口目送狼离开的面包师,接着是从理发店里战战兢兢往外窥视的老板和老板娘,然后是从鞋店二楼往下看的老板娘,一只猫正害怕地想躲进门下的洞里。此时已经不需要读文字,从以上图画中,我们既可以感受到那种“啊!狼来了!”的紧张和恐慌。

所以图画也会“讲故事”,往往讲述的更直观,更精彩。只读文字不读图真的有点亏。那样无法领会绘本的精髓。

究竟怎么陪孩子读绘本

上面讲述了给孩子读绘本的几个常见误区,接下来,我们来分享一下,如何正确有效地陪孩子读绘本。

1、 停止“考试”般的发问。

给孩子读绘本切忌急功近利,要让孩子自己提问,而不是你去连珠炮似地发问。当孩子自己肯提问的时候,说明孩子已经把这个故事记在了心里。并把自己的体验也融入到了故事中,这样孩子才能去体验绘本,才会得到心智的成长。而心智的成长,远比你那种傻瓜式的提问对孩子更有帮助。

松居直老师在《如何给孩子读绘本》一书中,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日本东北部的农村,一个男孩儿听了托儿所的老师读了绘本《狼和七只小羊》后,问老师:“他们的爸爸呢?他去哪儿了?”,这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上来,于是小男孩把绘本带回家反复阅读。终于有一天他告诉老师他找到了山羊爸爸。在绘本的第9个画面里,左页的橱柜上放着一张照片,而山羊爸爸就在相片里。于是小男孩推断“山羊爸爸可能死了吧。”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6)

橱柜上的山羊爸爸照片

小男孩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小男孩的爸爸是位农民,农闲时候就会出去打工,经常不在家。男孩一定是每天都在等待爸爸的归来,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你看,孩子们如果听进去故事,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会驱使他提出问题,甚至是自己再努力地去寻找答案,并能将绘本中的故事和现实的亲身体验联系在一起,这才是给孩子看绘本的最大意义。

2、 亲自读给孩子听

给孩子读绘本,是非常难得的亲子时光,爸爸妈妈用柔和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声音,给孩子讲述故事,孩子内心得到快乐和满足,进而把这种快乐毫无保留的再反馈给爸爸妈妈,这就是所谓的幸福传递吧。多年后,孩子或许不记得学过的绘本知识,但是坐在母亲怀里,偎在父亲身旁,静静地听故事的温馨画面,会成为孩子一生美好的回忆。而你的孩子也会把这种亲密和美好传递给下一代。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7)

爸爸给孩子读绘本

松居直家中有兄妹6人,分别相差3岁,每晚睡前,母亲都会窝在被窝里给孩子们读《儿童之国》,那时的松居直总是听到沉醉,听到喜欢的地方,眼睛睁得更圆了,妈妈朗读童谣时,抑扬顿挫,声调柔缓,孩子体验到前所未有的鲜活语言和体验。直至松居直成年结婚生子后,他仍然会给自己的孩子读绘本。亲密又温暖的亲子共读体验就这样一代代传承。

给孩子读绘本时一定要注意,是一个字一个字发出声音地大声朗读,通过抑扬顿挫,声调的有节奏变化,可以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父母读绘本的时候,切忌不要把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和想法强加给孩子,最好是不露痕迹的引导。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8)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

最后在给孩子读绘本的过程中,爸爸妈妈要有耐心,孩子常常会反复地让我们给他们读同一本书,松居直大师在《如何给孩子读绘本》一书中曾说:

“不要说是连续几天、一星期、一个月、甚至半年,只要孩子喜欢,都可以持续地读同一本书给他们听,这才是绘本体验的最高境界。”

这种重复阅读,即使不识字的幼儿,也能把自己喜欢的绘本记下来。这时绘本语言所带来的最高境界的欢乐,令孩子着迷,就像吃糖果一样上瘾。所以,父母要不厌其烦地反复读。

3、不只读字,更重要的是读图

上面已经介绍了绘本中图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怎样读图。您可以拿到绘本后,先把文字用手盖起来,从头到尾只看插图读一遍,您会发现,只读插图也能很好地了解整个故事情节和发展。一般故事性很强的经典绘本,都可以这样读图。比如《好脏的哈利》、《古利和古拉》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9)

《好脏的哈利》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10)

《古利和古拉》

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一个2岁的孩子,即使他不识字,但是你拿一本绘本给他看,他仍然看得津津有味,有时候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甚至能跟你讲出来故事的大概情节。这是因为越小的孩子,看绘本,越喜欢看图画,因为文字此时对他们来说就是无意义的符号。

所以,陪孩子看绘本最理想的状态是:孩子一边看图,大人一边将文字念给他听。随着大人文字的讲述,孩子的脑海中会慢慢地浮现出故事的整体印象和情节。这样才是真正看懂一本绘本。绘本不是文 字,而是文x字。

如何给孩子挑选绘本

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幼儿时期丰富的阅读体验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基石,而制作精良的图画书(绘本),则是给想象力插上一双翅膀。

可见,为孩子挑选一本优质精良的绘本意义重大。挑选绘本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真实性

孩子最早接触的绘本,最好是写实的,孩子接触认知类绘本的目的就是让实物与图画在孩子心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验,并且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这些“实物”。

现如今很多绘本过于“可爱”,而失去了原有的真实。尤其孩子们出生后接触的关于动物和交通的绘本等。我记得邻居家的豆豆,曾指着电视里的猫咪,问妈妈这是什么,可是明明豆豆妈妈有用绘本教过他猫咪的样子,可孩子最后还是“傻傻分不清”,本质原因就是因为,绘本中的猫咪太过于可爱,而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11)

绘本是否能准确真实地表达事物,应当是父母给孩子选书的首要标准。错乱失真的图画,会对孩子造成误导。不利于孩子的认知成长。尤其是动物类认知图书。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动物的妈妈》,插图生动、真实,孩子看了能把书中的动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很好的认知学习。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12)

2、 插画的色彩

“画得可爱”、“颜色鲜艳美丽”不是图画书(绘本)插图的必备要素。真正重要的是“插画能否充分表达故事”。就是“形”重于“色”。《幸福的种子》日.松居直【著】

现在很多绘本,插图都过于艳丽浮夸,出版者总是认为艳丽的色彩能吸引儿童的注意。虽然鲜艳的颜色在一定程度上能锁住孩子的目光,然而过于夸张浓烈的色彩,会有喧宾夺主之嫌。在绘本中,形才是故事的主角,而色只是服务于形,是配角。简单舒适的色彩反而更容易表现故事的内容。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13)

绘本《在森林里》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14)

经典黑白绘本《在森林里》内页

其实,简单干净的色调,同样能传达出故事的内容,而且更经久耐看,也同时更能培养宝宝的审美价值观。比如“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最钟爱的经典绘本:玛丽.荷.艾斯的《在森林里》,图画中的动物和景色都栩栩如生,色彩不夸张繁复,只有黑白,却深受人们喜爱,至今仍在不断重新印刷并畅销。该绘本还获得1945年凯迪克银奖。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15)

《雪人》封面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16)

《雪人》内页

诸如此类色彩恬淡舒适的绘本还有雷蒙·布力格全部用彩色铅笔创作的绘本《雪人》,整个绘本,静谧淡雅的视觉体验,让人仿佛置身雪国的世界中。如果这本书换一个夸张的背景颜色,那么就失去了这种梦境的味道。所以,一本好的绘本,色彩是重要的一环。

3、故事性

故事性是一本绘本的生命力。好的绘本应当简明的介绍“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并且让孩子听起来“历历在目”,即能在听故事的同时,在脑袋中勾勒出一幅幅画面。这就要求绘本的行文语言简单明晰,没有多余的说明,孩子听绘本的时候不会被多余的信息扰乱。

同时,充满故事性的绘本会让孩子很自然地将绘本中的内容与自己身边常见的事物联系起来。比如绘本《古利和古拉》中:两只小田鼠发现了一个很大的蛋,便幻想用这个蛋做各种食物:“可以煎一个跟月亮一样大的荷包蛋”,“可以煎一张比我们的床还要厚、还要软的蛋饼”,“可以做一个从早吃到晚也吃不完的蛋糕”。 这样孩子在听父母读这个绘本的时候,脑袋里自然浮现出蛋糕、荷包蛋的样子,会让孩子产生共鸣。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17)

《古利和古拉》内页

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图画书还有:《狼和七只小羊》、《小房子》、《小猫》《安格斯和鸭子》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18)

经典绘本《小房子》

良好的真实性和故事性,淡雅自然的色彩是构成一本优良绘本的三要素。建议爸爸妈妈在给孩子选择绘本时,最好选择国外那些经典大师的获奖作品,这肯定是孩子书架上的不二选择。我们父母要仔细甄别,把优秀经典的绘本提供给孩子。

注:不要给孩子挑选说教意味很重的绘本。如下面这种。明显的说教痕迹。孩子们通过绘本习得的道理和感悟应该是于无形中的,而不是刻意为之。

幸福的源头在哪里绘本(绘本不是教科书)(19)

说教意味重的绘本

写在后面:

爸爸妈妈给孩子读绘本的过程中,一定要切记:绘本是工具,孩子才是主角。我们陪孩子阅读首先要考虑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自说自话。如此,亲子间的共读才是最美好幸福的时光。

我是格格斗,2岁男孩的妈妈,喜欢读书,热衷儿童心理学研究,育儿路上与宝宝共成长。欢迎你关注我的头条号@格格斗爱baby

参考书籍:

《幸福的种子》[日].松居直【著】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日].松居直【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