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成都和重庆分别举行庆祝大会,并对开一列彩车,它们在两座城市的中间点内江汇合,直到今天,成渝线上的内江东站依旧如往常一般的热火朝天。

成渝铁路的简介(成渝铁路通车后)(1)

作为内江地区最大的货运站,内江东站从开始运行,便一直是成渝线上最活跃的站场之一。《内江地区交通志》里有一份“内江地区铁路货运量统计表”,精准地纪录下了内江铁路货运的发展轨迹:1960年内江地区发送货物2287988吨,是成渝线通车第一年全线货运量的1.32倍。内江车务段原纪委书记邹正权说:“货物的集散作用,内江物资到达,要使整个内江经济供应链不断,就要通过铁路到达内江东站。”

成渝铁路的简介(成渝铁路通车后)(2)

在邹正权看来,是成渝铁路改变了他生活和工作的这座小城。内江刚刚解放时,县里除了少数几家制糖作坊,几乎没有工业。内江的糖,甜不到人们的心坎里去,一捆一捆的甘蔗只能拿来当柴火烧。历史研究学者姬勇说:“我们都很难吃到糖,包括成都的市面上。但是有了成渝铁路以后,很快内江的糖业靠铁路辐射了。甜城的美名就出现了。”当时成渝线上还流传一句话,就是隆昌的煤点燃了万家灯火,内江的糖甜了全国。

成渝铁路的简介(成渝铁路通车后)(3)

1956年,内江糖厂建成投产,年产糖3.6万吨。仅此1家糖厂的产量,就是成渝铁路通车前整个内江糖产量的3倍多。到了1959年,四川境内的8个大中型制糖厂,除了富顺糖厂,其余全部分布在内江境内。

成渝铁路的简介(成渝铁路通车后)(4)

四川省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申福建介绍:“特别在三线建设过程中,由于内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在内江布局了40多个三线建设的项目,奠定了内江现代工业的基础。内江的经济总量在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仅仅次于成都和重庆,名列全省第三,所以说叫内老三。”

成渝铁路的简介(成渝铁路通车后)(5)

如今,内江地区的两大主导产业瓷砖和钢铁,依然还是通过这条被内江人当作是“生命线”的成渝铁路,运入原料,输出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