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前一阵我在上门诊的时候遇到了小李,当时他表情苦闷、言语消极,询问他这是怎么了,他说:“平时他身体挺好的,一直没什么不舒服,但是两个月前耳朵突然疼了起来,吃了点药有一些好转,但是一直没想明白到底是啥原因引起的,很担心会再次出现,耳朵变聋”。

听了患者的描述,我看了看他耳朵的情况,发现一个小窝横在右耳前,看到这,我大概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耳朵发炎了。

一、初识患者

小李今年20多岁,身体健,没有高血压、肾病、心脑血管等重要疾病史。由于平时心态乐观,又有很多兴趣爱好,所以与同龄人相比,生活可谓是多姿多彩。然而这种美好的平静在2个月前突然打破了,那时他突然发现右侧耳前皮肤充血、肿胀,挤压后流出臭味脓液,无听力下降,无耳鸣,无恶心、呕吐。

刚开始小李没太在意,以为过几天它自己会好,可一个半月过了还没好,小李想还是吃点药吧,这样好得快一点。于是自己吃了半个月的头孢类药物,虽然不痛了,但是因为毫无原因突然出现,小李越想越着急,担心疾病严重了变成聋子怎么办?于是赶紧抛开手中的工作来我们医院就诊,然后有了我们之间的相遇。

耳朵外面流脓了并且大面积红肿(右耳天生的小洞)(1)

我看着小李,他左边的耳朵没什么异常,右侧耳朵红肿,红肿中可见脓液轻轻一挤就往外冒。右耳轮脚可见针眼大皮肤开口,下端可见皮肤局限性隆起,未触及明显波动感,无明显触压痛,双耳外耳道通畅,鼓膜标志可。

询问他右耳小孔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小李回忆说从小就有这个小孔,因为不痛不痒,所以就没有管。根据他这个描述以及查体结果,初步诊断为“右耳前瘘管”,建议行手术治疗,遂门诊以“右耳前瘘管”收住入院。

二、患者的治疗过程

当我告诉小李这是右耳前瘘管,需要手术引流切除瘘管才能治愈后,他有点疑惑,询问:“这为什么还需要手术?手术危险吗?”。因为患者耳前瘘管出现炎症,且用药后症状未得到改善,所以考虑行手术治疗,而手术只是需要切除瘘管,不是大手术,不需要害怕。听了我的解释,小李终于同意手术。

入院后,完善了相关检查,评估了患者基础情况,如心电图、胸部CT等,明确无明显异常,符合手术指征。手术之前又进行了术前常规检查,如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血常规等,未发现明显手术禁忌。

耳朵外面流脓了并且大面积红肿(右耳天生的小洞)(2)

因此在征得小李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在入院后第2天为小李安排了全麻下右耳前瘘管切除术。术中患者取平卧位,头左偏,全麻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固定,右侧外耳道干棉球填塞,右耳轮脚针孔样开口,以亚甲蓝1ml于管口注射,术区皮肤周围以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完成麻醉后,使用眼科剪分离皮下及染色区域,完整切除染色组织,刮匙刮除参与炎性组织,完整取出囊袋,完成后止血,放置引流条,术区涂抹红霉素软膏,加压包扎。术后移入AICU监护,清醒后转入普通病房。

术后我根据小李的症状换药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其家属要求让其出院,因为小李恢复良好,于是告诉他们一些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在住院第5天安排出院。

三、患者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耳朵外面流脓了并且大面积红肿(右耳天生的小洞)(3)

1、患耳前瘘管要避免用手挤压瘘管或挠瘙痒处,以防感染。

2、术前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按时禁食、禁水。

3、伤口恢复期间,应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4、遵医嘱定期换药,注意观察切口情况,如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四、患者的治疗效果

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变化平稳,无特殊不适。查体可见手术后伤口恢复良好,无明显充血、肿胀,触压无明显分泌物,无活动性出血。

由于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让其出院后定期复诊,后续疗效仍待继续观察。

耳朵外面流脓了并且大面积红肿(右耳天生的小洞)(4)

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加强营养、多喝水。

2、伤口敷料需定期更换,建议及时到医院更换。

3、要注意手术区域的护理,如果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至医院处理。

4、耳朵痒时不要用手揉和挤压瘘管,以防止感染。

5、注意饮食,不宜吃辛辣食物,可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充足。

耳朵外面流脓了并且大面积红肿(右耳天生的小洞)(5)

六、医生感悟

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一般无症状,患者平时除仅感到局部刺痒外,有时轻轻压挤小眼周围常有少许微有些臭味的白色脓液。在没有症状或感染时可以不作处理。但是局部搔痒、有分泌物溢出者,需要做手术进行切除,以免感染。

患者小李因为局部出现感染,且通过药物无明显改善,所以决定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小李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担心:一是手术风险大吗,二是耳前瘘管会不会遗传给孩子。

其实,耳前瘘管手术并不大,但作为手术,它是存在风险的。不过通过术前详细检查,完善手术计划,术中医疗团队配合,患者术后出现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出血的几率是比较低的。

据统计,先天性耳前瘘管半数以上患者有家族史,它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传给后代的显性度>1/3,男女均可发病。我们常发现患者来看病时,其父母耳前也有小洞,而且大多数人单侧还是双侧发病与上代也相同。也有少数人会同时伴有腭裂、小耳畸形、副耳等先天性畸形。不过尽管与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但也有像小李一样虽然父母都是健康的,但是却得了耳前瘘管。

不过得了耳前瘘管也不要过度担心,如果不挤压不造成感染的话其实也不需要太担心,但是也不能像小李这样刚开始不注意,等到严重后才对其重视,此时脓肿已经形成,需要切开引流后切除瘘管才能治愈。这时候自己既饱受病痛折磨,还增加了治疗费用。

姓名:宋广斌

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科室:耳鼻喉科

职称: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