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古典今天继续秋之意境:秋风。
将秋风写得有声有色,极为凄怆动人的,莫过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被誉为“七律之冠”名作《登高》。
登高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那年杜甫已是五十六岁的老人,生活困窘,贫病交加。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篇伟大的传世之作《登高》。读来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开头写登高见闻。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对起。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都知道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虽是秋日天高气爽,但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味。
接着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风、天、猿、渚、沙、鸟”六景物,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诗韵浓烈,令人惊叹。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精湛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极高的词语境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紧接着两句,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看到无边秋景的同时,更引发了自己深沉苍凉之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所以有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绝不为过啊。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前面虽然都是描写的秋景,但是没有一个“秋”字,直到此句,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诗人在高处远眺,“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人生不过百年,这里是说自己已到暮年。而“悲秋”两字写得最为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都写进了这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里,读来充分感觉到“雄阔高浑,实大声弘”之感。
“万里”对“百年”和“无边”对“不尽”,把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写的如此真切、深刻,孤独、悲凉的感觉就象无边萧萧落木和滔滔不绝的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景交融,悲情满溢。读到此,诗句早已超越了作客思乡,久客孤独的一般寻常感受,更增添了悲秋苦病的情思,以及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增添了深度和内涵。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我备尝了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夜增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凄凉之苦痛更难排遣。本来兴致盎然登高望远的,此时却不由得有了满腔的悲苦心境,诗人的矛盾心情读者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全诗由写景,而后抒情,由形、声、色、态入手描写,继而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然后写自己的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维度立体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最后写自己白发丛生,年老多病,贫病交加,时世艰难,潦倒不堪。全诗读来,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八句,但“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超越古今,实乃“旷代之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景是何等景,事是何等事?这首诗实为律师绝唱,千秋之绝响。格律精严,词调稳契,句意高远,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古今七律第一!
感谢关注黄爱古典的头条号,感谢你的阅读、转发、点评、分享。
黄爱古典,爱古典,诗词歌赋文,爱怀旧,山水风物情!愿与你细细分享人间美好的一切。诗词歌赋文,山水风物情,是我们来时的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无数经典的文化、传统、思想、习俗,穿越时空,关照古今,让我们念念不忘,融入骨髓,浸入血液。如果你也喜爱,就和黄爱古典一起记住传统,回味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