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文章,不收藏都对不起自己!而且小编也已整理吐血……大家慢慢看〜

卢米埃尔兄弟: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1)

定性:卢米埃尔兄弟是法国著名导演,是电影和“活动电影机”的发明人,是纪录片的开山鼻祖,被公认为“电影之父”。

生平:①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较完善的电影放映机,即“活动电影机”。②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号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了他们的影片,这不仅仅标志着“放映术”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作品:①他的作品有《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水龙出动》。②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特色:①卢米埃尔的绝大多数影片都是在纪录着周围世界的运动,他无意让“活动电影”成为一种叙事艺术。②正如乔治·萨杜尔所说:从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③在形式上,卢米埃尔的影片大都是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的。

定性:乔治.梅里爱是法国著名导演,是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被称为“技术主义电影的真正先驱者”。

生平:①1896年执导了《贵妇人的失踪》是梅里爱运用“停机再拍”的技术手段拍摄的第一部影片。②他拍摄的新闻片《德莱罕斯案件》,开创了电影“再现历史”的先河。③神话片《灰姑娘》,创造了银幕上的“多幕剧”。④在《橡皮头人》中“移动摄影”成为一种电影特技形式的表现手段。⑤科幻探险片《月球旅行记》,是梅里爱的登峰造极之作。

特色:①他系统地将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应用到电影上来,形成了他“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②他的影片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人们所说的“乐队指挥的视点”,这是固定不变的最佳观众席的视点。

意义评价:①他创造了真正的戏剧电影,却没有能够摆脱他的那个戏剧时代对于他的束缚,也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他的后者。②他对于电影特技的发明与创造,停机再拍、“叠印”、溶入、溶出、淡入、淡出等组接方法,为电影独特的表现形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给予后人以极大的启示。③萨杜尔说:“梅里爱的确是现代电影的真正创始人”。

特吕弗: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2)

定性:特吕弗是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主将,20世纪最优秀的电影导演之一。

生平:①早年在安德烈·巴赞的《电影手册》当影评人,尖锐抨击当时法国电影界的僵化状态,倡导新的电影观念,提出“作者论”。②后跻身电影导演行列,代表作如:以安托万系列为代表的“自传体”作品,包括《四百击》、《二十岁的爱情》、《飞逝的爱情》、《夫妻之间》、《偷吻》和另一类关于女人探索爱情本质的影片,如《朱儿与吉姆》、《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最后一班地铁》。③特吕弗凭借《四百击》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特色:他勇于坦诚自我、张扬个性,以一系列自传体电影实践了“作者电影”理论,并把影片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结合的恰到好处。

意义评价:特吕弗代表了真正的法国电影的精神,被称作是能代表法国电影的一位法国电影导演。

阿仑·雷乃: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3)

定性:阿仑·雷乃是法国左岸派著名的电影导演,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品:1959年拍摄的《广岛之恋》和1961年拍摄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他最经典的两部作品。

特色:①他的电影特点是关注形式主义、现代主义以及社会和政治议题,从严肃文学中汲取营养,从哲学高度看问题。②在叙事结构上采用意识流的手法,摄影华丽,剪辑重抒情性,作品常惹争议。③在他的作品中有着浓厚的相对主义和宿命论的思想,时时流露出一种悲观的情绪。这种现象最终被认为他在哲学思想上深受伯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这一影响也导致了他的作品中展示的偶然性、破灭的幻想和现实交织的过去,甚至影响了另一位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

意义评价:乔治·萨杜尔认为“由于它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奇特新颖的形式,《广岛之恋》达到了现实主义作品中最罕见的高峰,而且也许还标志着电影史上的转折点”。

安德烈·巴赞: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4)

定性:安德烈·巴赞是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评论家,被称为“电影新浪潮之父”、“电影的亚里士多德”。

生平:①他在50年代创办的《电影手册》,至今仍然具有重大影响力。②其理论主张大都收录在《电影是什么?》这本书里。③巴赞的理论核心是影像本体论和长镜头理论:影像本体论是巴赞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一文中提出,认为电影本体的核心是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的同一。巴赞的“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被称作是“写实主义”的口号。④长镜头理论是巴赞电影真实美学的形式化概论和称谓。

意义评价:巴赞的理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特吕弗是巴赞的忠实弟子,他说:“没有正确的画面,正确的只有画面”。巴赞不但捍卫了电影艺术,发现和重新评价一批导演,更从历史深度让人们在更久远的文化传统中重新认识电影的魅力。

埃德温·鲍特: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5)

定性:埃德温·鲍特是美国著名导演,是爱迪生电影公司下的一名摄影师和制作者,是西部片的奠基人。

作品:①1902执导了《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 采用时空转换的运动关系进行叙事,尽管在叙事时空的处理上还很幼稚,但将卢米埃尔式的户外实景和梅里爱式的“人工布景”的室内布景结合起来。② 1903年执导了《火车大劫案》,影片具有叙事的片断,有一定的情节,是一部多场景构成的影片,创造性地运用了时空交叉的剪辑手法,在影片的结尾鲍特让匪徒把枪口对准了观众,这是电影史上第一个特写镜头。

特色:在镜头与镜头之间时空交错的切换技巧的表现上,创造性的发展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同时,这种叙事方式不需要任何文字叙事语言的注释便可以使人一目了然。

意义评价:他拍摄的《火车大劫案》是世界上最早的西部片,为“西部片”在美国的统治地位打下了基础。他为叙事电影开辟了道路,以至于直接影响了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的形成。

大卫·格里菲斯: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6)

定性:大卫·格里菲斯是美国著名导演,被称为“美国电影之父”。

生平:1907年,进入爱迪生电影公司,开始了他的电影事业。1908年被提升为导演。

作品:1914年拍摄了确立他在电影史上崇高地位的长片巨制《一个国家的诞生》,1916《党同伐异》,是世界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特色:①他首次在自己的作品中将画面景别标准化,赋予特写、近景、中景、全景等以特定的涵义。②第一个将镜头确立为最小的叙事单位,确立了由若干镜头组成场景,由若干场景构织段落的标准概念。③最早有意识的系统使用运动镜头(摇镜头、移动镜头和景深镜头)。④首先建立了好莱坞的基本叙事模式。并按叙事情结或心理情景的需要将不同的时空剪辑在一起,使电影最终成为独立于舞台的又一门艺术。⑤他还首先使用三维立体化的真实布景和表意性的灯光照明,回归含蓄自然的表演风格。⑥还自创了一套演员表情动作的特殊语言,同时在演员的甄选、搭配和培养方面狠下功夫,开创了好莱坞明星制度的先河,以及大团圆结局。

意义评价:格里菲斯对于电影叙事形式等诸多方面的贡献,使他最终成为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个知识分子和诗人。

查尔斯·卓别林: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7)

定性:查尔斯·卓别林是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是为默片喜剧作出最大贡献的喜剧大师。

生平:①1913年,卓别林进入好莱坞。最早发现和启用卓别林的是(美国)电影喜剧之父麦克.赛纳特。②1914年,卓别林参加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影片《谋生》。③卓别林自编自导的《阵雨之间》是第一部出现流浪汉夏尔洛形象的影片。④1919年开始,卓别林自行集资建厂,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后来他是联美公司的创始人之一。⑤1925年的《淘金记》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⑥卓别林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揭露法西斯的《大独裁者》。⑦1967年,卓别林拍摄了他的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

特色: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卓别林塑造了夏尔洛这个富有个性的“失业流浪汉”形象,并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很好地处理和把握了喜剧和悲剧的辩证关系。②在影片的结构观念上,卓别林所强调的是画面内部的表演、节奏、情调和气氛的视觉因素所形成的视觉结构的统一,常表现出主题的变奏和情节的松散、淡化。③在影片的空间观念上,卓别林强调单镜头的空间表现力,强调内部的场面调度的作用。④在影片的时间观念上,卓别林注重叙事时间的瞬间效果的表现。

意义评价:他以鲜明的银幕形象、深刻的社会批判价值和独特的电影喜剧观念,战胜了他的所有对手,成为全世界人们所爱戴的喜剧明星。

马丁·斯柯赛斯: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8)

定性:马丁·斯柯赛斯是美国著名导演、编剧,好莱坞80年代的四大导演之一,享誉世界影坛的电影大师。

生平:①1967年,斯科西斯执导了自己的处女作《谁在敲我的门》。②1977年,他执导《出租车司机》获得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四项提名。③1986年,凭借《下班后》获得第3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④1990,因执导《好家伙》获得第47届威尼斯银狮奖最佳导演。⑤2007年,凭借影片《无间行者》,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和第64届金球奖最佳导演奖。⑥2011年,他执导了《雨果》。

特色:斯科塞斯始终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以电影冷静地剖析着社会和人类的种种顽症。

意义评价:在好莱坞只崇尚商业结果的环境下,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意愿,不遗余力地追求电影语言的探索,是一位颇为敬业的“电影社会学家”。

乔治·卢卡斯: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9)

定性:乔治·卢卡斯是美国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好莱坞80年代四大导演之一。

生平:①1973年在科波拉的帮助下导演了带有自传色彩的电影《美国风情录》。②1977年拍摄完成了《星球大战》的首部曲《新希望》。③1981年开始与斯皮尔伯格合作,以编剧或制片人的身份陆续制作了《夺宝奇兵》系列影片。④此后他又陆续推出了各种《星球大战》系列的影片。

特色:《星球大战》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提出并探讨了一个由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给人类和世界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在于它在一个极富想象力的故事框架之内运用现代尖端科技成果如激光、电脑、机器人等向观众展示了一种神奇的宇宙奇观。

意义评价:乔治·卢卡斯的科幻影片特技含量极高,令观众们叹为观止,具有开拓性意义,并获得了第五十届奥斯卡奖的多项大奖。

昆丁·塔伦蒂诺: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10)

定性:昆丁·塔伦蒂诺是美国著名电影导演、编剧,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独立电影革命中重要的年轻导演,以独特的个性及对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均有深刻理解著称。

生平:在《低俗小说》取得成功之后,很多制片商也被独立电影投资小、风险低、回报大的特点所吸引,开始为独立影人投入必要的资金。所以才有了后来《猜火车》、《罗拉快跑》等大量优秀的独立影片也在商业和艺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而昆汀所开创的电影暴力美学也是电影史上不容忽视的一笔。他的暴力美学秉承了《发条橘子》中的戏谑和仪式化以及《出租汽车司机》中的真实和残酷,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新的内涵,产生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

特色:他擅长非线性讲述故事,难忘的对白及血腥场面将美国本土B级片的黑色暴力风格发扬光大。昆汀所取得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独立电影取得的成功。

意义评价:①在昆汀的启发下,更多的导演开始注视暴力本身,于是暴力电影层出不穷。这样,九十年代形成了电影暴力美学的潮流。②此外,他以视点切分剧作结构、利用声音剪辑进行故事衔接等电影手法都对以后的影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普多夫金: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11)

定性:普多夫金是苏联著名的导演、电影理论家。

生平:在20年代,他在进行电影创作的同时还同爱森斯坦一道创立了蒙太奇电影理论。

作品:《母亲》(1926年)、《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年)、《成吉思汗的后代》(1928年)。

特色:普多夫金在创作和理论上的主要特征是:①强调剧本创作的重要性。②注重演员工作的基础作用,他的影片一般都依靠杰出的演员来扮演剧中人物。③把蒙太奇视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

意义评价:他的叙事蒙太奇理论,对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今村昌平: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12)

定性:今村昌平是日本著名电影导演。

生平:①他对日本本民族的“劣根性”以及传统文化提出了明显的异议。②他有意将自己的作品着眼于人的原始性。③他在1958年拍摄的第一部作品《无止境的欲望》中,讲述了一群为了寻找吗啡而不择手段的人,深刻揭露了本民族的“劣根性”。④他在另一部代表作品《日本昆虫记》中,又描写了一个女人从1918年-1962年的经历。无论社会经济、政治如何动荡不安,她的生命总像昆虫一样本能、顽强地生存下来。⑤在《诸神们的欲望》中,索性去表现那远离文明世界处于半原始状态的小岛。⑥1984年在戛纳电影节获得大奖的《酋山节考》进一步对日本人的生与死进行了探讨。

特色:艺术表现形式上,他以出乎意料的曲折的镜头内容带来的强烈艺术感染力剖析了社会和人的价值。他时而运用纪录手法,时而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时而画面出现定格,时而又出现字幕。特别是他影片中近景较多,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意义评价:他的艺术魅力在于紧紧地抓住观众,让他们触摸到创作者的脉搏和体会到创作者的激情。

英格玛·伯格曼: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13)

定性:英格玛·伯格曼是瑞典电影大师。

生平:①50年代中后期,随着《第七封印》、《野草莓》等影片的拍摄完成,伯格曼跻身于世界著名导演行列。②60年代以后,他的主要影片有:“沉默三部曲”(《犹在镜中》、《冬日之光》和《沉默》),和《呼喊与细语》、《秋天奏鸣曲》、《芳妮和亚历山大》等。③代表作《第七封印》和《野草莓》开创了“主观电影”、“哲理电影”的先河。

特色:①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伯格曼善于以一种悲悯的胸怀和庄重的态度来探讨人类所面临的根本性处境:人的孤独与痛苦;生与死、善与恶的相互关系;上帝是否存在。②受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他将意识流的表现技巧引入电影,在影片中常用隐喻、象征、暗示等手法。因此他的作品里会出现大量令人费解的画面和场景,呈现多义、含混、复杂的主题,创造了电影史始终被人们珍惜和记忆的作品。

意义评价:因为他的成就,瑞典电影再次确立起崇高的地位。

雷内·克莱尔: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14)

定性:雷内·克莱尔是法国著名编剧 、导演、演员。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大师,战前法国电影史上最为重要的电影人之一。他和让·雷诺阿、马塞尔·卡内尔并称法国影坛早期三杰,是三杰中最有“法国气派”的一位。

生平:①他生在巴黎闹市区的一个商人家庭,,儿时的记忆影响了他的电影创作,他影片中表现的热闹场景,大都源自他熟悉的巴黎市区生活。②克莱尔中学时代便热衷于文学,并且终生保持着这种兴趣。③雷内·克莱尔的成就多集中在他的默片时代,比如他的银幕早期作品《沉睡的巴黎》便受达达主义影响,颇具超现实主义风范。④从30年代起,克莱尔的创作形成了两条线:一条充满抒情色彩;一条是讽刺。⑤克莱尔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巴黎屋檐下》模拟“小人物”生活影片的风格,把人们朴素的日常活动作为主线。⑥《百万法郎》和《自由万岁》不仅首次尝试有声片,更是被公认为他的代表作。⑦之后因为片中的民主主义思想遭到法西斯分子的攻击,被迫流亡英国。

作品:《幕间休息》、《巴黎屋檐下》、《百万法郎》、《自由属于我们》、《七月十四日》。

特色:①雷内·克莱尔向来主张艺术家不应拘泥于自己偏爱的创作框框,而应大胆地探索新路,他自己就是不断进行艺术创新的典范,在无声电影时期拍摄的影片无不体现着大胆而可贵的创新精神。②他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入胜的视觉影像、透彻的社会分析、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意义评价:①雷内·克莱尔与让·雷诺阿等电影先贤是法国电影早期辉煌的直接缔造者,为现代电影的发展在技术与理论等各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②他是默片电影的大师,又是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过度的重要奠基人。③他被认为是最富有法国气息的电影工作者,是法国电影界唯一的一位法兰西学院院士。

让·雷诺阿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15)

定性:让·雷诺阿是法国著名电影导演,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大师。

作品:《大幻灭》、《游戏规则》、《水中姑娘》、《娜娜》、《布杜落水遇救记》、《托尼》。

生平特色:①他的父亲是法国早期印象派绘画运动的先驱者,这使童年时期的让·雷诺阿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对于其日后在电影色彩、构图方面的优势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一次偶然的机会,因受到电影《爱的火花》的感染,他决心投身于电影事业。③雷诺阿的早期作品已经显示出在题材和风格方面的某些特点,如探讨物质生活的意义、将现实主义与梦幻般的想象相结合。④《游戏规则》作为雷诺阿生平创作的最完美的影片,雷诺阿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追逐片式的喜剧情节和看似荒诞的艺术手法,富有嘲讽意味地揭示了战前法国资产阶级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态度:生活如同“游戏”,说谎和尔虞我诈是这种游戏的不可违拗的“规则”。⑤雷诺阿的另一部代表作是《大幻灭》,雷诺阿通过纪录片式的朴素风格和真实准确的细节以及生动的性格刻画和丰富的视觉形象,既表现了战争期间不同国籍的军人们对和平时期保持友爱感情的向往,又反映了他们在国家、种族、宗教、社会、阶级等界限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义评价:①雷诺阿继承和发扬了拍摄电影的原则和传统,形成诗意写实主义风格,成为法国电影史上的丰碑。②他虽然没有子承父业,但是秉承了父亲为艺术如痴如醉的风范,他为电影艺术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他致力于实验新电影文法的精神永远活在同样挚爱电影的人们心中。

罗曼·波兰斯基: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16)

定性:罗曼·波兰斯基是法国大师级导演,也是一位在现实中颇具传奇性的人物。

作品:《水中刀》、《苦月亮》、《钢琴家》、《唐人街》、《雾都孤儿》。

特色:①他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恐惧感和神秘气息一直笼罩在波兰斯基的电影中,他擅长在血腥中探索人性,在悬疑中制造浪漫,具有很强的艺术气质。②恐怖、悬念片是他的拿手好戏。③而《苔丝》则显露了波兰斯基少有的柔情和细腻,在《苔丝》中,他用精致的影像重现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美景,用细腻的笔触展现女性的悲苦命运。

意义评价:①罗曼·波兰斯基是一位善于在有限空间和时间里制作出富有生命力作品的大师,他的作品一直擅长挖掘人性深处的阴暗。②他是奥斯卡和世界三大电影节的常客,善于在电影创作中挖掘人性之恶、批判人性之罪,被誉为电影史上的“罪恶大师”。

吕克·贝松: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17)

定性:吕克·贝松是法国当代著名电影导演,因为屡创票房佳绩,被誉为法国的斯皮尔伯格。

作品:《这个杀手不太冷》、《圣女贞德》、《地铁》、《碧海蓝天》、《第五元素》、《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超体》。

特色:①他的电影节奏明快,富于前沿时尚,风格诡异,几乎每部影片都能激起人们的期待。②他认为电影人在拍摄过程中有时不得不做出妥协,但当自己的准则受到攻击时,一定要学会说“不”,要坚持对自我和对电影的忠诚。

意义评价:①吕克·贝松是一位个性鲜明非常新锐的导演,不仅具有法兰西式文艺片的浪漫,而且拥有商业性的强烈社会烙印,同时却又裹着好莱坞大片的气势。②一方面,他遭受着影评人的毒口;另一方面,他的电影受到大量观众的喜爱和认可,使之在赢得高票房的同时,也赢得多项奖项。

弗拉哈迪: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18)

定性:弗拉哈迪是美国著名导演,原籍爱尔兰,被称之为“纪录电影之父”。

作品:《北方的纳努克》、《摩阿拿》、《亚兰岛人》、《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

特色:①他的电影主要表现世界各地的人类文明,古老的、现代的,热情讴歌人类的伟大,人类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与残酷斗争。②在创作手法上,他用长镜头和场面调度的方式以更好地体现真实性。③对于弗拉哈迪来说,重要的不在于严格忠实于事实,他要求自己成为影片内容的积极参与者。④其创作指导思想是把非虚构的生活场景同自己的想象与诗意完美地结合起来。

意义评价:①我们可以从弗雷哈迪的镜头语言中看出他传达出来的对于生活、对于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无限热爱与关怀。②《北方纳努克》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也为记录电影提供了一种至今仍在使用的拍摄模式,是世界记录电影史光辉的起点。

斯坦利·库布里克: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19)

定性:斯坦利·库布里克是美国著名导演,现代主义电影大师。

作品:《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游》、《发条橙》、《洛丽塔》、《闪灵》、《光荣之路》、《斯巴达克斯》、《全金属外壳》。

特色:①受到战后欧洲电影,尤其是以伯格曼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电影的深刻影响,在影片中探讨人、人性、人类未来命运等哲学命题,因而被称为“银幕哲学家”。②他的创作力求表现荒诞的人生和悲剧化的哲理,并借用抽象主义绘画和超现实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为其电影风格打下了基础。③暴力的主题贯穿在库布里克的电影当中,一方面他反对暴力,反对暴力对人性的损害,但另一方面他也主张以暴制暴。④斯坦利·库布里克电影中的荒诞表现在空间的夸张表现,他通过后拉镜头、长追踪镜头、深焦、广角镜头、慢镜头来赋予空间以不可思议的张力。⑤总之,库布里克的作品尽管不多,风格样式却是灵活多变,人物传记片、战争片、科幻片、史诗片等。

意义评价:①斯坦利·库布里克是美国好莱坞具有代表性的风格导演,他的电影因其强烈的个人风格而消解了类型片的划分。②库布里克之于电影就像巴赫之于古典音乐,因为他破除了电影的叙事法则,随心所欲到令人感叹。③他的电影从不同角度深入到了人类生存的核心,并以显著的个人风格将类型电影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致

阿瑟·佩恩: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20)

定性:阿瑟·佩恩是美国新好莱坞电影的先驱人物之一。

作品:《邦尼和克莱德》、《小大人》。

特色:①他的影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极为细腻,还极富造型天赋,比如《邦尼和克莱德》对于美国30年代的农村形象的造型写真就很成功。②他的另一部代表作品《小大人》同《邦尼和克莱德》有着同样的意义,即对经典类型的颠覆。阿瑟·佩恩在这部西部片中“使观众对那些蕴含的价值的认识和反思”。③由于阿瑟·佩恩在影片中所具有的那种怀旧伤感的色彩,因而使他获得了“美国特吕弗”的称号。

意义评价:他对于传统形式的颠覆不仅限于故事本身,而且还包括那不鼓励观众的自我意识的经典现实主义,代之以现代主义的反神话化。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21)

定性: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是美国著名导演、编剧、电影制作人,好莱坞80年代四大导演之一,以拍摄好莱坞商业大片而闻名。

作品:他是以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而两次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大导演;他的《大白鲨》、《E.T.》、《侏罗纪公园》、《第三类接触》、《夺宝奇兵》等著名的商业片也为全球广大影迷们所熟知;当人们带着这种印象涌向电影院去欣赏那部黑白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时,却发现了斯皮尔伯格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智慧和理性的世界,一个真正的电影艺术的世界。

特色:①斯皮尔伯格电影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表现普通人与非常人的接触,以及在特殊环境中对自我的寻找。②他的大部分影片都充满孩童般纯真的想象,而连环画式的表现方式几乎成为了其作品的一条清晰的主线。③另外,斯皮尔伯格的大部分电影都表现出了天然的乐观主义,感情的表露过于直白。

意义评价:斯皮尔伯格可以将电影的深刻思想性与商业元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观众们体验震撼壮美的画面效果同时,感受到其影片中所传达出的深刻内涵。

安东尼奥尼: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22)

定性:安东尼奥尼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导演。

生平作品:创作高潮是他的中期作品,包括“三步曲”《奇遇》、《夜》和《蚀》,以及他的第一部彩色影片《红色的沙漠》,后期拍摄了第一部自己获得国际性商业成功的影片《放大》。

特色:①他的作品侧重于表现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不能理解,不能交流,不能沟通的地狱般的存在状态”,突出表现了冷漠、绝望、无奈和苦涩。②表现了现代意大利中产阶层面对社会的急剧变革在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上的变化,成功地揭示了他们空虚冷漠的内心世界。③他的影片被称作是“无情节”的,而且大量采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特别是大自然景象和建筑物的稳定来反衬人物情感的易变。④但他后期作品的内容风格比较庞杂,立意于观察外部物质世界的现象,但未获积极效果。

意义评价:他的影片在采用新颖独到的结构与手法解剖现代社会时,曾起到过重要作用,为西方现代电影开拓了一条新路。

费里尼:

对电影学复试的一些判断(那些大牛的第七艺术家)(23)

定性:费里尼是意大利著名电影导演,与塔尔柯夫斯基、伯格曼一起被誉为艺术电影“圣三位一体”。

生平:费里尼的电影创作分为三个阶段:①新现实主义时期:参加了《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的编剧工作。②“孤独三部曲”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的影片以表现下层社会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为主题。“孤独三部曲”:《道路》、《诈骗记》、《她在黑夜中》。③“背叛三部曲”时期:主题转向了剖析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堕落、空虚与精神贫瘠,标志着他从此走上了自由表达个人内心意绪为特征的现代派道路。“背叛三部曲”:《甜蜜的生活》、《八部半》、《朱丽叶塔的精灵》。④而任何时期,费里尼都与他的作品保持着复杂暧昧的“间离”关系,以此来构成一种自我指涉和批判。

特色:夸张的视效、对女性角色的别具一格的诠释、对梦境的执着以及庞大的象征体系成为了费里尼在电影表现上的发力点,而其电影中始终潜藏的温情与感伤,也折射出导演的人性关怀。

意义评价:费里尼的电影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的极致,他更以强烈的“费里尼风格”,引导着战后意大利的精神进程。

看过一遍没记住?点击收藏并转发朋友圈让大家一起学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