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代表歌曲,是这个时代的脉搏发展见证,每个时代,都有着建设者的主流群体,他们在为这个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南下务工者,成了当时不少外出闯荡者的代名词,当时《外来妹》电视剧主题曲《我不想说》,响遍中国的街头巷尾,唱进了“打工妹”的心中;大型纪录片《时光的旋律》节目组将跟随刘忻的脚步一起回到这里,走进中国南下打工一族曾经挥洒汗水的工厂,车间。。。倾听一个又一个时代下平凡而又励志的故事,只为寻找那份曾经“我不想说”的追忆与时代感动,湖南卫视12月11日晚7:30分浓情播出。

刘忻不讨好冷漠不要辜负热情(时光的旋律刘忻追忆)(1)

刘忻重唱《我不想说》 走访改革开放前沿城市车间工厂

这一次,《时光的旋律》的追寻歌声的嘉宾是刘忻,她选择重唱了曾经南下打工一族的的心声之作《我不想说》,而背后“异乡人”的故事、“打工者”的故事又将怎么呈现呢?刘忻有着自己的计划:“我想亲身到这个地方去尽量的接触到原来的样子,可能我才能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因为毕竟年代已经不一样,而且它也不是三年五年前,它是真的已经几十年了,所以我必须要想办法去找回最原始的那种感觉。”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广东等地发展如火如荼,这里四处工厂林立,在这边土地上,各种工厂、电子厂等如雨后春笋一般,向着城市的外围不断延伸,这些流水线式样的工厂中,需求大量的工人,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中国的年轻劳动力有了流动的空间与机会,南下打工,在当时变得时髦而充满诱惑,这些南下打工一族被亲切的称为“打工妹”、“打工仔”,打工过程之中,对于年轻人来说,有着许多的发展机会,同样在当时的环境下,太多的无奈与苦痛也交织其中。

一部电视剧《外来妹》很火。讲的是“打工者”的故事。比这部剧更火的,是主题曲《我不想说》,这首歌直抵南下打工一族心灵深处,当时年纪才21岁的杨钰莹作为原唱者,又是怎样动情演唱呢? 时隔30多年,要把这首歌唱出不一样的味道,我很想知道原唱对它的理解。

刘忻不讨好冷漠不要辜负热情(时光的旋律刘忻追忆)(2)

原唱杨钰莹送上建议 唱出“打工妹”走出家乡寻梦的离愁

刘忻顺利拜访到了杨钰莹,请教当时这首歌创作与演唱心得;杨钰莹回忆:“那个时候大概90年代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刚刚改革开放,所以刚出来的年轻人心里面都是很忐忑的,都是有包袱的,虽然他们很勇敢,但是我在想可能我只给留心点一点的建议就是,当时我们都是带着几分迷茫和几分坚定和勇敢,这样很复杂的心情离开家乡去寻梦,所以我希望刘忻你在唱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情绪,就这个情绪在,我觉得它的基调就在那。”

杨钰莹的青春同样在广东度过,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四十年时光,深圳—这个南方的小渔村,成为一座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三,并跻身全球三十强的国际化大都市。在这个年轻、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里,95%以上是外来人口,平均年龄33岁;此行节目组还特意去走访了一支打工者组成的乐队。

刘忻不讨好冷漠不要辜负热情(时光的旋律刘忻追忆)(3)

“打工者乐队”互相抱团取暖 分享青春无悔

这支名为“重D音”打工者乐队的鼓手兼队长是电子厂保安董军,贝斯兼沙锤是一位公益组织员工黄小娜,吉他手是一位家具厂设计师黄世晓,主唱是一位玩具厂工人汪宗兴,每一位员工都有着自己对这座改革开放发展中前沿城市的认识与理解。

“许多的爱我能拒绝。”但爱音乐的我们,却无法拒绝彼此。重d音,用充满力量的音乐,讲述了关乎爱情、友情的故事。

“许多的梦可以省略,可是我不能忘记你的笑脸。”音乐,是工友们无法省略的梦想。爱人的笑脸,亲人与朋友的期盼,打工中开眼界之后的梦想,成了大家的动力源泉。

时至今天,回望哪些打工过程中的无奈与苦痛,那些颠沛流离的不快,许多人虽难以忘怀,却青春无悔,其中的快乐与走出去的见闻,让他们仍然津津乐道,那是时代的双重产物,今天看来,那是他们青春最美好的履历与记忆;而当时《我不想说》这首歌,慰藉了许许多多“打工一族”的心灵。

在有限的节目中,去对话走访更多的时代中的见证人,节目组也找到了《外来妹》的导演成浩;探究当年他是如何刻画出这么真实、生动的《外来妹》故事的。

通过走访,刘忻也深刻理解到了《我不想说》作为《外来妹》的主题曲,描写的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女性群体走出家乡,寻找个人价值的故事。这种歌所传递的核心,应该是女性与命运抗争、为自己赢得话语权和社会价值。在之前的走访中,刘忻似乎并没有抓住这一精髓。

而在今晚的节目中,她又将找到怎样的改编灵感呢?湖南卫视12月11日晚7:30分与您有约。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时光的旋律第二集《我不想说》,去寻找那段风云激荡的年华,去见证感受改革开放40周年最前沿城市的昨天与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