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五年(1855年)二月十七日,武昌被太平军攻陷,湖北巡抚陶恩培自杀。
危急时刻,咸丰帝将回援武昌的胡林翼推向了搏杀的前台,署理湖北巡抚。在随后一年多时间里,胡林翼率兵誓夺武昌,在付出湘军名将罗泽南战死武昌城下的惨痛代价后,终利用太平天国天京内讧,武昌守敌军心涣散之机,于咸丰六年十一月拿下武昌。
收到奏报,咸丰帝大喜过望,随即实授胡林翼湖北巡抚,赏戴头品顶戴花翎。
率六百人自贵州东归,仅仅过了两年就攀上巡抚高位,胡林翼的崛起速度堪称湘军第一人。虽说这其中有时运的契机,有曾国藩的大力提携,但胡林翼公认的雄才大略才是其强势崛起的基石。
与胡林翼崛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曾国藩,此时的曾国藩正坐困江西,外有太平军的围杀,内有江西官场的掣肘,用深陷凶险泥潭、进退两难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为了摆脱这令人窒息的困境,一年后,向来讲诚的曾国藩竟以回乡为老父守孝为名,不等咸丰批复,擅自从军营中逃脱了。
不论世人对曾国藩的诋毁攻击,但就曾国藩一走了之后的实情,统筹湘军东征大局的重担实则是一下子压在了胡林翼的肩头。
对胡林翼来说,这既是真刀真枪的考验,也是枭雄驰骋的难得机会。
但因为英年早逝,胡林翼真正的枭雄事遗憾地被历史埋没了,但深挖下去,这时期胡林翼的所作所为,对曾国藩领衔的湘军最终攻灭太平天国,其实是居功至伟的。
因为他用只有枭雄才有的亦正亦邪的手段,在关键时期,将湖北打造成了湘军的后方基地,光饷银一年就输送三四百万两。
这在当时近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什么说近乎不可能?
这要从清廷对地方以及地方汉臣的控制说起。
清廷对地方的控制从来都是心机深邃,层层设防,处处掣肘的。在明代,布政使是地方一把手,总督、巡抚不常设,只在有事的时候派出,事后撤销。但到了清代,在布政使的上面开始常设总督、巡抚,由此总督、巡抚就成了地方一把手。
但这个一把手,很多时候还只是名义上的。怎么讲呢?清廷有规定,不光总督、巡抚有单独上奏的权力,总督、巡抚之下的按察使、布政使也可以专折奏事。这就形成了一种局面,很多时候,总督、巡抚根本管不了按察使、布政使。
清廷之所以这么搞,为的就是将地方权力垄断到皇帝老儿手里,事情只要大一点,一切都得听圣裁。
此外,清廷的总督、巡抚,本身也是相互掣肘的一种设计,名义上总督高于巡抚,但在权限上却又从来不划分清楚,督抚不同城的时候还好些,督抚一旦同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然争斗不休。
而如果督抚的一角是汉臣,那情况就更严重了,另一角的满臣必是清廷派下来时刻提防汉臣的鹰犬。这种情况下,汉臣只是卖命效力的奴才,难有自作主张、一展抱负的实权。
胡林翼当时的处境就是这样,在湖北的地界上,他上面有时刻掣肘自己的湖广总督官文,而且还同城,下面有处处不买账的布政使、按察使。
说到底,胡林翼要是制服不了上上下下,他这个湖北巡抚能干的只有一件事,俯首听命地去前线拼命搏杀。
如果将胡林翼的处境置入当下的职场,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努力加运气打拼到了地方副总的位子,可上面有卡人的老大,四周有不配合、不买账的各种小头头,远处还有只想让人卖命的大老板。
这种情况,稍老实些的,往往一干就干成了名副其实的高级打工仔,想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难上加难。而有野心,敢耍手段的,往往又会或明或暗地狠折腾,朝上想扳倒老大,取而代之,朝下想把一帮小头头收拾的服服帖帖。
但结果很多时候是上位难,服众也不易。
之所以上位难,那是因为职场政治无处不在,有些位子只属于特定的人,即便你能扳倒九十九个,第一百个依然不会是你;之所以服众不易,那是因为很多人容易犯要么太天真要么太卑鄙的毛病,不懂得巧妙地对事不对人,高明地去改变规矩,从上而下地收服众人。
因为境遇一致,所以仔细地来看看晚清一代枭雄胡林翼是怎么干的,将十分地有启发意义。
有人卡住你脖子的时候,一上来,绝大多数人想的都是用对抗的方式一把将对方甩开,少有顺势将卡脖之人搂过来,进而去称兄道弟的。
胡林翼刚当上湖北巡抚的时候,对待时刻卡他脖子的湖广总督官文,也是如此。在他看来,官文卡他脖子,他有十足的把柄来捅对方一刀。
一刀捅翻,看你还怎么卡。
胡林翼之所以如此愤怒冲动偏激,实在是因为官文的官声太差了,捅他刀子的把柄一抓一大把。
官文是满洲正白旗人,虽然高居湖广总督的要职,但却不谙政事,整天与美妾厮混,凡事皆决于家奴。为此,时人称当时的湖广总督府有三大:妾大、门丁大、庖丁大。
然而,就在胡林翼准备捅刀子,向朝廷上弹劾奏章的时候,他身边一位甚有水平的幕僚将他拦了下来。
此人名叫阎敬铭,后来很不得了,做到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将胡林翼拦下后,阎敬铭随即拿出了一套大处很高明很厚黑,小处很明智很圆滑的高论。这套高论很精彩,后来被直接收录进了《清史稿》官文本传中,咱们不妨来一睹这番高论的原貌——
公误矣!本朝不轻以汉大臣专兵柄。今满、汉并用,而声绩炳著者多属汉人,此圣明大公划除畛域之效。然湖北居天下要冲,朝廷岂肯不以亲信大臣临之?夫督抚相劾,无论未必胜,即胜,能保后来者必贤耶?且继者或厉清操,勤政务,而不明远略,未必不颛(zhuan,愚昧)己自是,岂甘事事让人?官文心无定见,兼隶旗籍,每有大事,正可借其言以伸其请。其失仅在私费奢豪,诚于事有济,岁糜十万金供之,未为失计。至一二私人,可容,容之;不可,则以事劾去之。彼意气素平,必无忤也。
也许是局外人的缘故,阎敬铭的见地可谓是站的高,看的深,始一开口,他就一阵见血地指出了清廷在多事之秋驾驭地方督抚的要害精髓——把虚的荣誉给汉臣,把实的权力给满臣,如此一虚一实,不仅能牢牢控制地方,还能迎来圣明大公的美誉。
看清了清廷官场政治的要害处,再来看督抚相争就一目了然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鹰犬,今日你参倒了一个官文,明天必会又来一个。清廷本意就是为了掣肘控制,所以新来的“官文”不可能是善茬,厉害的一定会站在上面压你,卑劣的一定会闪到背后捅你。
既然卡脖之人注定是甩不脱的,那就简单了,与其让人排队来卡自己的脖子,不如想法把眼前的这个拿下。
敌视对手,你可能永远杀不死对手;拥抱对手,你可能从此没有对手。
一念之差,天壤之别。
从高处下来,再朝下论,阎敬名就颇为厚黑了,他告诉了胡林翼一个道理,只要把对手的弱点利用好,一把手也能变成二把手的傀儡。
不要认为只有胁迫才能将对方置入牢笼,阿谀奉承同样是牢笼手段。前者用的是自己的武力,后者用的是对方的弱点。
具体到官文身上,他的奢糜无为不应该成为你胡林翼的攻击把柄,而应该成为你阿谀奉承下套的着眼点。这一点完全可以学清廷的做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银子、虚名把他砸晕,套牢,这个效果出来后,他越是清廷的鹰犬,越好利用。
至于他身边的一众小人,容得下便容,容不下使绊子驱走就完了——
遇事,人有时候不是不够聪明,而是不够清醒。
听了阎敬铭的这一番话,胡林翼恍然大悟,于是开始主动向官文示好。
胡林翼示好的办法大抵有二,一是分财,以盐厘月三千金充总督公费;二是让功,每遇胜仗,必把首功的荣誉套在官文的脖子上。
因为同城督抚的关系让胡林翼搞的太好了,于是野史就有了更传神的演绎。
在野史中,胡林翼是怎么搂官文脖子的呢?
将和光同尘演绎到了极致。
胡林翼利用官文为小妾祝寿,湖北官场因不耻无人捧场的机会,以巡抚之尊,甚是谦逊高调地把很是冷清的场子撑了起来。不光如此,此事过后,胡林翼还让自己的母亲收了官文小妾做义女,自己和这小妾居然做起了义兄妹。
因为官文向来以妾为大,这么搞下来,很自然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胡林翼遇事就让义妹去吹枕边风,官文一吹就倒,总之,绕个弯子,官文对胡林翼是言听计从。
如此搞定卡脖之人,为了将湖北的实权彻底握到手里,接下来胡林翼开始对付下面的按察使、布政使了。
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胡林翼是三管齐下,一管是让官文上变相支持的奏折,二管是暗地勾兑昔日朝中的老领导,让老领导尽力在咸丰面前为自己美言。
有了恰到好处的外围预热后,胡林翼接下来选择了极正的方式出击了,他给咸丰上了一道“地方吏治,抚臣专责”的奏折。
敢明目张胆地向咸丰要地方实权,足见胡林翼的枭雄气魄。
但在气魄之外,胡林翼这道要权的奏章又极具智慧,堪称三段式说服艺术的范本。
第一段,大谈战略,强调湖北在东征中的战略地位,因为战略上太重要,所以湖北的事不能因循守旧,只有打破成法,才能确保湖北的战略地位;第二段,大揭伤疤,直言不讳地指出湖北吏治腐败的种种乱象,并由此抛出祸乱根源就在这里的结论;第三段,大加恐吓,不当机立断,让抚臣专责地方,不用太平军打过来,地方小贼就能聚众掀起大乱。
有外围的支援,有自己的直截了当,这一次,一向对汉臣严加防范的咸丰竟是大加赞赏。
如此拿到咸丰的尚方宝剑后,身边又有官文的支持,湖北的布政使、按察使知道没戏可唱了,只好退避三舍,拱手让出湖北的吏权、财权。
由此,胡林翼在湖北威势大成。
这在当时不亚于曾国藩突破旧规,练出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