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该看看清帝退位诏书上都写了什么?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涂,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2)“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其实,就表明清政府的退位条件之一,就是让袁世凯当大总统,最起码,袁世凯是清廷可以信赖的人,虽然袁世凯逼清帝退的位,但是,如果真能优待的话,满清皇室还是得依靠袁世凯,而南方革命党人,第一他们不熟悉,第二积怨很深。从后来冯玉祥撵溥仪出皇宫,也可以看出来,袁世凯其实才是清皇室的保护伞。
(3)“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孙中山在进行革命的时候,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诉求,这一点符合当时的国情,但是,具有排他性,就是排除了少数民族参与革命,这一点,在清帝退位的时候,能够想到这一点,可以说矫正了南方革命党的这一缺陷,后来,孙中山也提出了“五族共和”,从而维护了国家的多民族统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