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头条号】更多关于制度、流程、体系、岗位、模板、方案、工具、案例、故事、图书、文案、报告、技能、职场等内容,弗布克15年积累免费与您分享!

阅读导航→

01 生产预测内容和方法

02 生产预测管理流程

03 生产预测管理制度

04 期量标准制定方案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1)

生产部

一、生产预测内容和方法

生产预测是指工厂在进行生产计划的制订时,对其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产品、设施、人员等所有与生产活动相关的内容,进行预计与推测的活动。它是企业安排各种生产活动、准备各类生产资料的前提条件。其预测的结果可以作为企业制定物料采购计划、库存计划以及人员配备安排的重要依据。具体来说,生产预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

物料需求预测

产品品种预测

生产总量预测

人员需求预测

生产设备预测

产品研发预测

为了能够进行更为准确、客观的预测,生产部的相关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一般而言,常见的生产预测方法如下。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2)

二、生产预测管理流程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3)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4)

生产部

三、生产预测管理制度

生产部相关人员在进行生产预测时,需严格遵循相关制度规定,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与生产预测工作的效率。

生产预测管理制度

第1章 总则

第1条 生产预测目的

1.生产预测可以作为新技术引进的依据。

2.生产预测可以提高工厂的生产管理水平。

第2条 生产预测依据

1.本厂过去3~5年的产品销售数据。

2.本厂过去3~5年在生产能力方面的数据资料。

3.本厂所生产产品未来2~3年的产品市场需求和产品销售收入预测数据。

第3条 生产预测内容

生产预测的内容包括生产总量预测、物料预测、产品品种预测、生产设备预测、产品研发预测及生产人员需求预测等。

第2章 选择预测方法

第4条 预测方法种类

生产预测方法包括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

第5条 定性预测方法

1.定性预测方法又称非数量分析法,是一种直观性的预测方法,是以人的主观分析来判断未来估计值。

2.常见的定性预测方法包括一般预测、市场调研法、小组讨论法、历史类比法、德尔菲法等。

第6条 定量预测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法

1.时间序列分析基于与过去需求相关的历史数据可用于预测未来的需求。历史数据可能包含趋势、季节、周期等因素。

2.常见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简单指数平滑、调整长期趋势后的指数平滑法、长期趋势、季节变动法、回归分析等。

第7条 定量预测方法——因果联系法

1.因果联系是假定生产需求与某些内在因素或周围环境的外部因素有关。

2.常见的因果联系法主要包括回归分析、经济模型、投入出产模型等。

第8条 预测方法选择依据

预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生产预测的时间跨度、获得数据的难易和预测的精确度要求等进行选择。各种预测方法选择的依据如下表所示。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5)

第9条 预测周期的影响

不同预测周期考虑的因素(如使用频度、预测内容、模型类型等)是不同的,如下表所示。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6)

第3章 生产预测实施管理

第10条 生产预测的目标

主要包括生产总量预测目标、物料需求预测目标、生产设备预测目标、生产人员需求预测目标及产品研发预测目标等。

第11条 预测时间跨度

生产预测的时间跨度根据不同的生产预测目标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有年度预测、季度预测等常见时间跨度。

第12条 生产预测模型

具体的预测模型如“不同预测周期需考虑因素一览表”所示。

第13条 搜集资料

生产计划主管全面负责资料的收集工作,具体包括收集、整理各部门上交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到具体的生产预测过程。

1.销售部负责向生产计划主管提交本计划期内的销售订单情况和本计划期工厂销售预测情况。

2.市场部负责向生产计划主管提交本工厂所生产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测报告及产品销售价格预测情况。

3.采购部负责向生产计划主管提交本计划期工厂所需物料的报价情况以及各种物料价格预测情况。

4.仓储部向生产计划主管提交本工厂现有的库存情况及计划期的库存计划情况。

第14条 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生产计划主管依据相关资料,对生产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确定生产预测模型是否有效。

第15条 利用模型进行生产预测

生产计划主管利用生产预测模型进行生产预测,得出初步预测结果,提交生产部经理审核,生产总监审批。

第16条 工厂环境评定

此项工作由生产计划主管组织进行,相关部门予以配合,评定的内容为公司内部、外部生产环境。。

第17条 预测结果修正

生产计划主管结合评定结果和相关部门提供的建议,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提交生产部经理审核,生产总监审批。

第4章 附则

第18条 本制度由生产部制定,其解释权、修订权归生产部所有。

第19条 本制度需报总经理审核批准,自____年__月__日起生效执行。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7)

生产部

四、期量标准制定方案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对工厂中的资源进行配置,某工厂拟定以下期量标准制定方案。

一、目的

① 有利于保证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从而保证产品按期出产和交货。

② 有利于工厂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克服前松后紧现象。

③ 有利于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权责划分

期量标准由生产部组织制定,各车间协助其制定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① 确定本工厂期量标准的类型。

② 确定出不同生产类型的期量标准内容。

三、明确不同生产类型的期量标准

不同生产类型和生产组织方式需要不同的期量标准,具体如下表所示。

期量标准制定方案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8)

不同生产类型期量标准的制定,有着不同的关键点。

(一)大量生产类型期量标准的制定关键

大量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少、产量大,工作的专业化程度高,大量生产期量标准的制定与组织生产运作有关。

(二)成批生产类型期量标准的制定关键

成批生产的特点是按照一定时间间隔依次成批生产多种产品。如何安排产品成批轮番生产,保证有节奏地均衡生产是成批生产类型期量标准的制定关键。

四、制定大量生产类型的期量标准

(一)计算节拍

① 节拍就是指每一产品或零部件在各道工序上投入或出产所规定的时间间隔。

② 节拍的大小取决于有效工作时间和计划期内生产产品的数量。

③ 节拍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计划节拍=计划期流水线的有效工作时间/计划期流水线产品产量

实际节拍=上期流水线的有效工作时间/上期流水线产品产量

(二)绘制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1.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的类别

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的类别说明如下表所示。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9)

2.连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① 连续流水线的工序同期化程度很高,各个工序的节拍基本等于流水线的节拍,工作地的负荷率高,不存在工人利用个别设备不工作的时间去兼管其他设备的问题。

② 连续流水线的作业指示图表比较简单,只要规定每条流水线在轮班内的工作中断次数、中断时刻和中断时间即可。

连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具体形式如下表所示。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10)

3.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① 间断流水线工序同期化程度低,各道工序的生产效率不协调,其制定标准工作指示图表的内容比较复杂,需要按事先规定的流水线看管期,分别对每道工序规定工作班内的工作制度。

② 工作班内的工作制度一般包括确定看管期、看管期产量、每个工作地在看管期内的工作延续时间、各工作地在看管期内工作的起止时间及流水线上生产人员的配备。

设Q为看管期内的产量,则看管期T、节拍r和看管期内的产量Q应满足的关系:Q=T/ r。

③ 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具体形式如下所示。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11)

(三)明确在制品占用量

在大量流水线生产条件下,生产中的在制品可分为流水线内在制品和流水线间在制品2种。

1.流水线内在制品占用量

流水线内在制品占用量又分为4种,分别是工艺占用量、周转在制品占用量、运输在制品占用量和保险在制品占用量。

(1)工艺占用量

工艺占用量是指正在流水线上各个工作地进行加工、装配或检验的在制品,其计算公式如下。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12)

其中,Si表示工作地数,gi表示第i道工序每个工作地同时加工的零件数,m表示流水线包括的工序数。

(2)周转在制品占用量

周转在制品占用量存在于间断流水线上,在间断流水线上下相邻工序生产率不等或工作起止时间不同,为了使间断流水线上的每个工作地能够连续完成看管期内的产量而在工序间存放的在制品,每个时间段周转在制品占用量最大值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13)

其中:T0表示时间段时间长度;S1和S2分别表示前后工作地数;t1和t2分别表示前后工序的单件工时。

(3)运输在制品占用量

运输在制品占用量指流水线处于运输过程中或放置在运输工具上的在制品数量。对于间断流水线,认为周转在制品占用量能满足运输过程需要,不考虑运输在制品占用量问题;对于连续流水线,可以采用下列公式。

运输在制品占用量 = (流水线工序数-1)* 运输批量

(4)保险在制品占用量

保险在制品占用量是指为了保证流水线上个别工作地或工序突然发生故障、出现废品,不致于影响到整个流水线正常生产而设置的在制品数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14)

2.流水线间在制品占用量

① 流水线间在制品分保险在制品与周转在制品两类。

② 流水线间保险在制品计算方法同流水线内保险在制品占用量计算方法一致。

③ 流水线间周转在制品最大占用量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15)

其中,T表示节拍短(生产率高)的流水线的工作延续时间,r供和r需分别表示供应和需求流水线的节拍。

五、制定成批生产类型期量标准

(一)确定批量与生产间隔期

批量是指一次投入或出产同种产品或零部件的数量。生产间隔期是相邻两批产品或零部件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两种。

1.以量定期法

期量标准制定人员根据提高经济效果的综合要求确定一个最初批量,然后据以计算生产间隔期,并修正最初批量,最后两者相互配合,求得一个最经济的数值。计算最初批量的常用方法是经济批量法和最小批量法。

(1)经济批量法

经济批量法是全面考虑批量与调整设备费用、以及在制品占用保管等费用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求得各费用之和为最小时的批量。其关系原理如下图所示。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16)

图中a为设备调整费用曲线,批量越大,费用越低;b为在制品占用保管费用曲线,批量越大,费用越高;c为两者费用之和,在a,b相交点为最低,此时对应的Q点就是经济批量,经济批量的计算公式。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17)

其中,Q代表经济批量;N代表零件的年产量;D代表每次设备的调整费用;C代表每件产品的年平均保管费用。

(2)最小费用法

最小费用法是指以保证设备充分利用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批量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18)

2.以期定量法

以期定量法是先确定产品的生产间隔期,然后再确定批量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注重简化管理的要求,工厂中统一规定为数不多、互为倍数的几个标准生产间隔期,当产量变动时,只需调整批量,不需调整生产间隔期,工厂中经常使用的间隔期有1季、2个月、1个月、0.5个月、10天、5天、3天、1天等。

3.批量与生产间隔期的关系

在日平均产量已确定的情况下,批量与生产间隔期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

生产间隔期=批量÷计划期平均日产量

其中,计划期平均日产量=计划期产量÷计划期工作日数。

(二)确定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料投入生产起,一直到成品出产为止的全部工作日数。确定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般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① 根据产品加工的生产流程,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各零部件的生产周期标准。

② 在零部件生产周期的基础上合理考虑停工时间,确定生产周期标准。

(三)明确生产提前期

生产提前期是指产品(零件)在各生产环节出产或投入的时间同成品出产相比较所需要提前的时间。生产提前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投入提前期,另一种是出产提前期。

1.投入提前期

投入提前期指产品或零部件在各个生产环节投入的时间与成品出产时间相比较所要提前的时间。

2.出产提前期

出产提前期指产品或零部件在各个环节的出产与成品出产相比较提前的时间。

3.前后车间生产批量相等时的投入提前期、出产提前期的计算

当前后车间生产批量相等时,车间投入提前期和出产提前期计算公式如下。

车间投入提前期=本车间出产提前期 本车间生产周期

车间出产提前期=后车间投入提前期 保险期

4.前后车间生产批量不等时的投入提前期、出产提前期的计算

当前后车间生产批量不等时,车间投入提前期的计算公式和上述计算公式一样,但车间出产提前期的计算不一样,其计算公式如下。

车间出产提前期=后车间投入提前期 (本车间生产间隔期-后车间生产间隔期)

(四)确定在制品占用量

在成批生产条件下,在制品由车间在制品和车间之间在制品两部分组成。

1.车间在制品占用量

车间在制品占用量确定主要分两种情况。

① 在定期成批轮番生产条件下,根据生产周期、生产间隔期和批量情况,用图表法确定在制品占用量。如下表所示。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制度流程方案)(19)

② 在不定期成批轮番生产的条件下,车间在制品占用量只能得到大概的数值,如下所示。

在制品定额=生产周期×(批量÷生产间隔期)

2.车间之间在制品

在成批生产条件下,车间之间在制品分成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两种。

① 周转在制品以前车间成品入库和后车间领取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图解法、公式法、经验数据法,生产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② 保险在制品占用量主要依据对统计资料的经验分析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保险在制品占用量=前车间可能误期交库日数×后车间平均每日领用量

#生产管理##生产部##制度设计#

本文由弗布克原创,版权归属弗布克,欢迎转发,禁止转载,抄袭、洗稿,侵权必究。

领取本资料的Word、PDF版完整内容方法:

1.本资源编号:571。

2.关注 评论 转发,然后私信“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