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东汉历史,很多人并不熟悉,反到对东汉末年的三国历史,如数家珍,这自然要归功于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了。我们就从大家喜闻乐见的三国史,倒着追溯下东汉历史,惊奇地发现,倒着看东汉历史,简直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皇帝奋斗史!
倒序第一部:外戚、宦官和官僚诸侯夹缝中的傀儡皇帝
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是一个难得的高素质傀儡皇帝。刘协本身是很聪明的孩子,父亲汉灵帝刘宏更愿意传位给他,可惜的是灵帝死后,深受灵帝宠信的何皇后的哥哥何进,掌握兵权,杀进宫内,立了妹妹所生的刘辩为帝。
结果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们不乐意了,设法说服了何太后,也就是灵帝的皇后,何进的亲妹妹,不知道这个何太后怎么想的。何进也是个笨蛋,不顾部下袁绍和曹操的劝告,只身入宫,被宦官干掉。
何进进宫前还干了件蠢事,招来了西凉军阀董卓,董卓一来,就废了刘辩,拥立年龄更小的刘协为帝,这一看就是要把皇帝当傀儡,年龄越小越好控制。刘辩也成了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史书上叫做皇子辩、少帝或弘农王,不在皇帝之列。
汉献帝刘协身处乱世,艰难自保,不管是董卓乱政,还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只能兢兢业业做好傀儡,对于治理国家,就不用多想了。外戚、宦官和官僚诸侯,哪一方都是虎视眈眈、野心勃勃。最后把帝位“禅让”给曹丕,成为东汉难得寿终正寝的皇帝。
造成这种局面当然跟汉灵帝刘宏脱不了干系。刘宏并不是汉桓帝刘志的儿子,原本是轮不到他继承皇位的,由于汉桓帝没有子嗣,他的皇后窦妙找到自己的父亲窦武商量,挑选刘宏来继承大统,原因自然是因为刘宏年龄小。
因此刘宏这个皇帝就是外戚挑选的傀儡。比较幸运的是公元168年九月七日,宦官集团率先发难,窦武一族被灭,窦太后也被软禁到南宫。汉灵帝刘宏戏剧性地摆脱了外戚掌控,成为东汉最后的实权皇帝。
汉灵帝刘宏在朝臣官僚中没有根基,年纪轻轻也没有什么外戚,就想出个奇招。他突破贵族、地主的阶级限制,大量招收平民子弟,设置鸿都门学,重用鸿都门学出来的学子做官,还让刘氏列侯子弟入朝对抗外戚和宦官。鸿都门学也就成为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刘宏本人在文学上也颇有些建树,留下了《皇羲篇》、《追德赋》、《令仪颂》等名篇。
可惜原有官僚和外戚势力庞大,汉灵帝的策略招致大量反对,引发了新的矛盾。刘宏发现只有太监们最听话,于是他一次就册封了十二位宦官做中常侍,诞生了大名鼎鼎的“十常侍”。
宦官们给汉灵帝最大的支持就是积极享乐,挑起党锢之争,通过卖官来敛财,设置西园,荒淫无度。结果可想而知,灵帝后期,遍及全国的黄巾起义大爆发,汉灵帝只能依靠各地州牧太守,自行招兵平乱,造成了大量的藩镇割据,大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倒序第二部:母后太后扶持的“妈宝”皇帝
从东汉第五个皇帝开始汉殇帝刘隆开始,母后太后这帮女子天团闪亮登场!先是汉和帝皇后邓绥,坚持立了刚满百天的小孩刘隆,成为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不满一岁 ,继位200多天,不到两岁就死了,又成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
成为太后的邓绥,又找了13岁的刘祜继位,就是汉安帝。此时的东汉,已经是内忧外患,西域各国在班超离任后,不堪忍受继任者的苛政,纷纷叛汉;西北羌族和鲜卑族开始反叛,而邓太后依靠宦官和外戚应对得还挺好,只是国力受损。
而汉安帝的阎皇后就不行了,她找个幼儿刘懿,自己垂帘听政,可惜那个刘懿没几个月就死了。宦官集团抓住机会,赶走阎太后,拥护十一岁的刘保上位,就是汉顺帝。汉顺帝前期只能重用推他登基的宦官们,后期顺帝宠爱的梁皇后崭露头角,他的父亲梁商可以算是汉代最好的外戚了,帮助汉顺帝稳定住局势。
汉顺帝去世时,太子刘炳只有一岁,自然是梁太后主持大局,刘炳继位,就是汉冲帝。梁太后把临朝摄政,她的哥哥梁冀没有继承父亲梁商的丝毫优点,堪称历史上最坏的外戚,没有之一!
汉冲帝一年后就驾崩了,梁太后不顾朝臣反对,立了年仅八岁的刘缵,就是汉质帝。外戚梁冀此时已经毫无顾忌,吃喝玩乐,巧取豪夺,大汉王朝,对他而言就是肆意挥霍的工具而已,九岁的刘缵当面指责梁冀“此跋扈将军也”,展现了皇家少年的气节,留下飞扬跋扈的典故,就被梁冀毒杀!
汉桓帝刘志本来离皇位相差甚远,他的父亲刘翼,也只是河间孝王刘开的庶子。梁冀毒杀了汉质帝后,年龄又一次成为核心指标。梁冀找到年少的的刘志,从河间接到京城,立刘志做了皇帝。
正常来讲,刘志少不更事,又从河间调入京城,没有根基背景,只能老老实实地做傀儡皇帝了。结果梁冀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刘志登位后,韬光养晦,联合宦官力量,在梁太后死后,突然发难,将梁冀及其党羽一网打尽。
打倒了梁冀,桓帝刘志没收了梁冀的财产,变卖收入三十余亿,全都上缴国库,同时减免一半全国租税,还把梁冀霸占的园林分散给贫民耕种,这妥妥的圣贤明君呐,后人却认为汉桓帝是造成东汉宦官专权的始作俑者,是摧毁汉朝的昏君!
这主要是因为汉桓帝剪除梁冀一伙,靠的是宦官集团。诛杀梁冀成功,汉桓帝当天就给五个功劳最大的宦官封侯,世称“五侯”。士族官僚看不下去了,组成“士人党”反对宦官当权,因此发生臭名昭著的“党锢之祸”,桓帝大肆打压读书人,后人评论此举动摇了大汉根基,汉朝迅速衰败!
倒序第三部:斗争中成长的明君皇帝
其实最早的太后干政是从东汉的第四个皇帝汉和帝刘肇开始的,刘肇年少继位,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太后安排哥哥窦宪掌握朝政大事;弟弟窦笃管理皇帝的护卫;弟弟窦景、窦环负责传达帝王的命令;自己把持后宫,这等于360度无死角地掌握了大汉王朝!
窦太后唯一失算的是低估了一个少年天子崛起的决心,汉和帝刘肇选择了当时不起眼的太监,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一番腥风血雨后,刘肇终于干掉窦氏及其党羽,夺回皇权,同时登上历史舞台的,还有后来呼风唤雨的宦官势力!
汉和帝是个好皇帝,亲政后兢兢业业,对内体恤百姓,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对外任用投笔从戎的班超平定西域,窦宪也彻底击溃北匈奴;一系列措施最终将东汉推向顶峰,史称“永元之隆” ,四大发明里的造纸术,也在此由蔡伦推广盛行。
刘肇的父亲汉章帝刘炟也是一个好皇帝,做太子时刘炟个性宽容,钻研儒学。即位之后,实行“与民休息”,兴修水利,提倡朴素。对外派遣窦固击败北匈奴,重新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东汉王朝呈现思想活跃、经济繁荣的局面,和他的父亲汉明帝一起创造了“明章之治”。
汉章帝刘炟亲自召开白虎观会议,推广儒学;本人还是位书法家,书法水平达到大师级别,创造别具一格的字体,被称为“章草”,也就是风靡现代书法界的“草书”的来历。
开启“明章之治”的是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汉明帝刘庄。汉明帝几乎是个完美的“皇二代”!
身为皇帝,勤政爱民,吏治清明,不贪图酒色荣华。对于朝臣严苛认真;面对百姓仁慈宽厚。严防外戚干政,经常盘问调查;对地主豪强,近乎“仇富”的厌恶。明帝时期,东汉政治安定,民安其业,一直处于稳定上升的阶段。为了稳定,吸取西汉灭亡的教训,外戚成为明帝一朝主要的斗争对象。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应该是历史上最讲究情义的皇帝了。从起兵南阳开始;昆阳之战,大败王莽,果断横扫关东、收复陇西;勇敢出征河北、进军川蜀;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从跟班小弟成长为一代帝王!
东汉的大幕开启。刘秀开始施展政治才能,政治上知恩图报,尊贤尚功不记仇,没有过河拆桥,君臣和睦,用对朋友的方式实现皇权;经济上休养生息,结束战争、混战和割据;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民族气节,开创古代历史“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光武帝刘秀以身作则,和皇后阴丽华相亲相爱,羡煞历代帝王;对待子女,慈爱祥和,刘秀的后宫,没有子女勾心斗角,看不到权利争夺,只有家庭亲情。光武帝刘秀在残酷大战之后,用满腔热血和率真性情为大汉王朝延续了两百年!
纵观东汉十二帝,“光、明、章、和”都是中国好皇帝的代表;“邓、闫、梁”三大太后扶持的皇帝们为后世敲响警钟;灵帝、献帝成为傀儡皇帝的代表。壮怀激烈的大汉盛世,彻底消逝在历史的长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