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
袁军
吴起的八月天里真正一个“漫江碧透”,葱茏蓊郁、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天接云涛、绿浪翻滚。“山也青,水也清,人在山荫道上行,春云处处生。”醉人的“吴起蓝”,怡人的“生态绿”,一切都向人们展示着这片黄天厚土上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变。
我时常徜徉在胜利山上,驻足在当年毛主席指挥“切尾巴”战役的杜梨树下,遥想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命运的最后一战,那是中国革命扭转乾坤的惊鸿一瞥;我四望群山一片葱绿、林海茫茫、松涛阵阵,遥想起九十年代末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那场石破天惊的“绿色革命”,那是改写穷山恶水,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性变革;我俯瞰山脚下沿着洛河两岸狭长的山沟里矗立起来的现代化新城,繁花似锦、日新月异,不由得让人思潮翻滚、心潮澎湃。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八月的胜利山上,山丹丹花开的正艳,那是奋斗之花,是胜利之花。当年,见证“切尾巴”战役的山石依旧,胜利山下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胜利山也因此变得“灵光宝气”、钟灵毓秀,它已然成为了吴起的象征和代名词,闻名遐迩。人们提及胜利山,就会想起瑞金、想起井冈山……胜利山不仅是吴起人民的,也是全中国的;是激励、净化中国人民的神山圣殿,也是一座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光荣的山。
沧海桑田,悠悠岁月,茫茫长河可诗书。胜利山是吴起人民的骄傲和像征,洛河是吴起人民的母亲河。在这里,不仅有奔流不息的洛河水,还有吴起人民勤奋不息的斗志。洛河流淌的是历史、是记忆、是这方水土的文化渊源;洛河奔流的是希望、是未来、是吴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胜利山的巍峨,携手洛河水的缠绵,孕育出了吴起人民特有的秉性与气质,还有吴起特有的山水自然风光。
如今,行走在吴起大地上,穿越承载荣光与热血的时空,在新时代,胜利山赓续的长征精神又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这是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这里的故事如时光一样悠长,或古老沧桑,或朝气蓬勃。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里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的期待,每一方空气都弥漫着历久弥新的生气。吴起大地上无处不书写着生生不息的人民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诗,旧日山乡迎来了新时代的巨变,广袤大地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书写着新时代山乡巨变的伟大传奇。
回望来路,面向未来,才能不忘历史,才能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于是,又让我想起了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些拓荒者、那些播绿人,想起了吴起的过去和今生……
历史上的吴起也曾经是一个林草丰美、山青水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自然生态景观。随着历代王朝割据,兵甲屯垦而造成大肆毁林开荒。即使这样,在本世纪的40年代的大生产运动时,吴起也还是丛林遍野、狐兔出没,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为了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吴起人民开垦了大量的林地,曾以土地肥沃而成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粮仓”之一。为了持续支援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做为长征“落脚点”的革命老区更大规模地扩大土地资源利用,毁林开荒,以换取更多的粮食为革命做贡献。大跃进时代的大炼钢铁,使吴起这片土地上的林木遭到了灭顶之灾。到70年代末,吴起大地上已经没有了一亩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也已全部消失绝迹。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为了繁衍生息,人们开始了无休止地开垦土地,倒山种地,漫山放牧。最高时,吴起的农耕地面积就达到了200万亩以上,载畜量达到了50万个羊单位。天然草场严重过载,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荒漠化进程加快,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吴起全境379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水土流失面积就占到了97.4%。吴起大地变得满目疮痍、山穷水尽,黄沙从春刮到冬,山扛不住风,地保不住水,吴起的生态环境已经到了覆没的边缘。
“十年九大旱,三年两不收”“有雨洪水如猛兽,无雨干旱渴死牛”“春种一坡,秋收一袋”,满眼的荒山秃岭,满眼的黄沙……这就是当年吴起这块土地上人们生存条件的真实写照。“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四季风从坡上刮过……”但故土难离啊,人们依旧“依恋在小村周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住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一辈又一辈……”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三十亩地一犋牛,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却总也没有把这片土地变成“地也肥也水也美也”的热恋的故乡。一块英雄的土地尴尬地沦为了贫困的代名词,“苦瘠甲天下”而被谑称为“延安的西藏”。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饱尝了生态持续恶化带给人们的苦果后,吴起人民痛定思痛,重新审视脚下的这片“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黄土高原,以“还我河山”的英雄气概,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勇敢地向旧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挑战,向贫困宣战。他们高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在全国首开封山禁牧,退耕还林的先河。一次性将185万多亩农耕地退了下来,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现在的7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多元,比1997年的887元增长了近15倍。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苦心人,天不负。英雄的吴起人民硬是用愚公移山精神,让一座座荒山秃岭,梁茆沟壑披上了绿妆,在穷山恶水的黄土高坡上创造出了绿色的奇迹,从满眼黄土到山青水秀,终于偿还了历史欠账,成为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的标本。
如今,在吴起这块广袤的山川大地上,已经实现了由黄变绿、由绿变美、由美变富的历史性转变。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是勤劳的吴起人民镌刻在这方热土上的壮美画卷,成为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也见证着这个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人们从吃饱饭到腰包鼓,再到生活美,追求在变;从倒山种地、漫山放牧到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思想也在变。
吴起人民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一道道“无解题”得到破解,写下了伟大时代“此卷长留天地间”的不朽诗篇。胜利山在欢笑,洛河水在欢唱,欢唱这个伟大时代的山乡巨变。“山也笑,水也笑,形势无限好”“天也新,地也新,一片新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