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字学者推断,文字来源于图画,可能起源于几千年前的新时期时代的陶器符号或原始图画。而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让我们从甲骨文说起。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1)

1.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用以向先人神灵卜问的文字。因其出土地点在河南安阳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如今安阳殷墟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甲骨文由清末学者王懿荣于1898年发现的,可惜他还没有来得及研究就死于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乱之中。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研究,特别是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胡厚宣等学者的努力,甲骨学成为享誉国际的一门显学。甲骨文契刻于甲骨之上,笔画纤细,风格清峭,因是早期文字,偏旁位置不固定,有的构件可有可无。甲骨文对于推求汉字本义,补苴《说文解字》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比如,为(繁体爲,篆文作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2)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其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而甲骨文写作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3)

,是一只手牵着大象服役的形象。又如:行,篆文作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4)

,许慎解释为:人之步趋也。说是人走路的意思。甲骨文写作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5)

,是一个通衢,即十字路口的形象。《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词句中“行”正作小路讲。平心而论,这些错误怨不得许慎,因为出生在几千年前的许慎没有机会看到出土的甲骨文。不过我们在引用《说文解字》的内容时,有必要核对甲骨文,避免出错。

2.金文

金文一般指铸刻在钟鼎等青铜器物上的文字,少数也有刻划在上面的。出土的青铜器上,商代末期就铸有文字,不过一般是寥寥数字。至西周以来,金文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晚期的毛公鼎铭文字数达到499个,十分罕见,简直是一篇文献了。金文的内容大多是追忆祖功,受封诰命等。因为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所以用笔肥厚,字迹粗重,相比甲骨文形体进一步规范,偏旁位置基本确定,形声字增多,示意构件也较固定。不过,有一些文字,象形程度反而比甲骨文更为明显,如鱼字,金文作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6)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7)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8)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9)

等形,其他诸如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10)

(象)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11)

(龟)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12)

(犬)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13)

(龙)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14)

(鼎)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15)

(矛)等字形,分明就是一幅幅逼真写实的图画了。这尤其是在族徽文字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在追溯文字的本义时,有时也会用到金文。

3.小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宰相李斯的意见,开始统一全国文字。秦国继承了西周金文的传统,使汉字变得线条画,汉字的表意功能进一步加强,而表形的功能大为削弱。其笔势圆滑,粗细一致,字体呈竖长形。小篆的出现,标志着汉字进一步系统化、成熟化。比如“鸡”甲骨文作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16)

,凤甲骨文作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17)

,分別对应两种动物的形象,小篆写作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18)

(雞)和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19)

(鳳),这两个字通过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20)

(鸟旁)和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21)

(隹旁,短尾鸟,实际上也是鸟)建立了联系,从而成为汉字构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再如甲骨文祀作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22)

,徐中舒解释为代表死者接受祭祀象征神主的小儿,即尸。甲骨文祝作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23)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24)

,像人下跪于神主前祈祷之形。小篆祀作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25)

,祝作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26)

,都从示字旁,表示与祭祀神灵有关,通过示字旁,将一大批与祭祀及神灵有关的汉字联系起来。这里要着重强调要利用好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这部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通过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全书9353字,用六书的原则(及象形、指示、会意、转注、形声、假借)分析小篆字形,索求本义。该书对于掌握汉字本义,进而把握其引申义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不断翻查。

4.隶书

据说,秦兼并六国,事物繁杂,为了加快书写速度,提高办事效率,隶书应运而生。因与当时通行的官方字体小篆不同,只在徒隶(官府的基层工作人员)中使用,故称隶书。隶书变篆书的圆滑连贯的线条为笔画,讲究蚕头雁尾,汉字的基本笔画于此时形成。隶书的出现,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古文字把汉字的隶书化,称之为隶变,隶变彻底的改变了汉字象形文字的特点,使它成为表意为主的书写符号。汉字隶定对汉字字体的构型产生了重大影响。隶变导致了汉字形体的讹变,通过隶字推断汉字本义往往是错误的。举例来说。比如“服”“脍”“朔”三个字都从“月”旁,实际上这三个字的小篆分别作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27)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28)

汉字的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29)

实际上分别从“舟”“肉”“月”旁。所以由隶变后的字体追寻汉字的本义往往是靠不住的。

5.楷书

楷书本名真书或正书,因其结构严谨,堪为楷模,故改称楷书。楷书萌芽于东汉,完全成熟于隋唐,一直沿用至今。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其特点为横平竖直。虽然“隶变”已实现了汉字的彻底笔画化,但到隶书形成了标准的笔画样式(横、竖、撇、捺、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