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成语典故之28】不慌不忙

成语“不慌不忙”,指不慌张不忙乱,形容说话或行动从容不迫。出自元代杂剧作家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杂剧《襄阳会》的内容,是写刘备到荆州投靠刘表,在襄阳的宴会上,险些被暗害,连夜骑马逃走。

《襄阳会》作者高文秀,元代前期杂剧家,东平人(今东平县),元代东平府学生员,创作杂剧34种,其中以“黑旋风李逵”为主角的水浒戏有八种,现存《双献功》《渑池会》《襄阳会》等五种,被誉为“小汉卿”。

金末元初,东平由严实所控制,被蒙古授予“东平路行军万户”,其子严忠济袭父职守东平,长期保护汉文化,因此,各地落难的文人、艺人纷纷进入东平。至元初,东平已成为乐工的集训地和输出地,也成为全国四大杂剧创作中心之一。

东平地区主要的杂剧作家有高文秀、李好古、张寿卿等,其中高文秀是其中的佼佼者,创作数量达34种,仅次于关汉卿。同时,东平的文化土壤为高文秀艺术创作提供了营养。(撰稿:陈淑锋)

遇到事情不慌张的成语故事有什么(东平成语典故之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