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的深夜,天空飘着小雨,我从电影院出来,看完《流浪地球2》,心中并没有感到太大的震撼,反而感到诸多遗憾。导演郭凡对于宏大场面的把握,应该超越了好莱坞,尤其是电脑特效加持的电影展现方面,那种浓重的重工业风格,视觉冲击力非常大。

流浪地球2看完感觉没什么意思(流浪地球2的细节太差)(1)

第一:太空电梯

这个场面十分宏大,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碳纳米材料的量产,这个工程能够让临近地球的航天科技变成高速公路一般便捷,成本也会下降很多。可是,片中的穿梭机,居然还要用火箭喷射获得上升动力,而轨道部分只是提供限位,这就令人发笑了。

如果是这样,我干嘛不用火箭直接发射人员和物资?真正的太空电梯,其穿梭机采用的是压辊,通过碾压带状的碳纤维轨道,获得动力,记住,它就是电梯,不是过山车,速度不会太高(相对于火箭来讲,太空电梯的速度顶多就是波音飞机,算是龟爬),但是节能是关键,因为碳纳米材料承担了克服重力的重任,顶端的锚定物就是同步轨道航天站,或者是航天城。

穿梭机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第一,碳纳米轨道本身就可以制作成太阳能发电装置,第二,在同步轨道航天站的位置,可以布置面积数万平方公里的太阳能发电装置(这也是我国目前正在开发的技术)。

流浪地球2看完感觉没什么意思(流浪地球2的细节太差)(2)

第二:月球核聚变

这一点是灾难性场面,在一座环形山里面,布置几千枚裂变核武器,居然就想让月球本身发生聚变反应,这就是物理学上的耻辱,就算在月球表面铺满裂变武器,同时引爆,也无法促使月球发生核聚变反应。相对于氢、氦等元素,构成月球的物质都属于“重核”,太阳规模的氦闪都无法引爆这样多的重核发生聚变。

人类的所谓行星发动机,也只是在极端条件下造成部分物质产生重核聚变,产生高速粒子流,推动地球前进,而月球上只有3台这样的设备,且都被刘德华给破坏了,这时候要用核武器产生核聚变?谁想出来的脑洞啊?估计大刘看到这个场景,都要哭了。

这是基本常识,导演、编剧,甚至是所谓的科学顾问,居然认可这样的设定,真的令人无语,这个桥段来源于网络上很流行的“苏联人曾经想着炸毁月球”,不要忘了,月球是一个直径3476.28 km的岩石球,要想让它发生核聚变,恐怕要动用太阳一年输出的能量。

流浪地球2看完感觉没什么意思(流浪地球2的细节太差)(3)

第三:水下重启全球互联网

乖乖隆地咚,这又是一个颠覆性设想,互联网根服务器需要水冷,我们不否认,很多云端服务器的储藏地点,要么是深海,要么是气温较低的溶洞,可没说计算机房也能够被认为设置在冰冷的海水里面把吧。

电影中,刘德华他们使用的计算机,简单地用保鲜膜包起来,就可以在水下横行无忌,这是怎样的科技理念?如今一台旗舰型手机,要在几十米的水下开机,都不敢保证能够运行……,自己脑补。

根据电影的设置,地球已经停止自转了,亚洲大陆的沿海部分都已经在上百米的水面之下,不知道这样的水下,有什么建筑能够不被海水淹没,居然还能形成气密空间,恰好,计算机房就在这个空间内。

10000台行星发动机,属于人类科技的明珠,是救命的稻草,居然依靠的是互联网进行互通互联,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知层面?要知道,如今的21世纪前期,所有的军事通讯设施,都是专门的网络,我们经常看到路边有“军事光缆,破坏必究”的字样,也就是说,行星发动机必须有自己的网络,原则上与互联网是物理隔离的。

再说了,已经碰到了这样的危机,搬迁几个根服务器很困难么?全球所有的几十个根服务器机房加起来,不会比一台行星发动机的质量还要大吧?

流浪地球2看完感觉没什么意思(流浪地球2的细节太差)(4)

总结:

《流浪地球2》,明确提出了“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这种文明底层的哲学内涵。国外的科幻电影似乎没人提出这样的理念,个人英雄主义,人类必胜成为西方科幻电影绕不开的壁垒。国外拍摄的都是太空“屎诗级”大片,而我们拍摄的是文明道路上的荆棘与坎坷,谁更科幻,一目了然。

《流浪地球2》宏大场面,一开始就叮叮咣咣,想要把观众给砸晕的态势,比如测试月球行星发动机的场面,各种机械装置的啮合、开关等,非常壮观,电影的音效也很好,感叹特效带来的一种美感,因为我在机械加工行业呆过几年,懂得机械的厚重感。

还好,里面没有第一部中出现的几百人推动几千吨设备的“壮观场面”,同样也没有点燃木星那样的愚蠢悲壮。

“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个主题非常好,充满了东方人的文化理念,可以拍摄的东西太多了,原著中揭示的各种矛盾与冲突,着实令人惊艳。

我国的科幻电影起步较晚,在以剧情为主线的基础之上,利用各种科技理念来推动、展示,是未来科幻电影的必经之路,这条路上,观众的认知水平会越来越高,口味也越来越刁,如果不能在细节处理上做到尽可能地合理,我们的科幻电影,很快就会走上科幻 玄幻的老路。

现成的例子就是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已经式微,不得不添加玄幻元素来弥补科幻的不足。

批评并不是否定,而是寄予希望,如果懒得批评了,它就完了。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