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寥寥几字,却寓意丰富,成语多是四字的,也有三个字如“落水狗”、“半吊子”、“干瞪眼”等,当然还有“小巫见大巫”等五字成语,“既来之,则安之”等六字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等七字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八字成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等九字成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十字成语,十字以上的也有,例如“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

这不是今天我们要说的,我们今天来聊几个用到现在,意思却变了的成语。

渐渐变淡了的成语(说说那些变了味儿)(1)

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小编小的时候,放寒暑假,不喜欢学习经常玩好天都不写作业,经常被说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现在这个成语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甚至很多地方讲“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出自《红楼梦》。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九回薛蟠来到大观园之后,听所贾府有一所家学,里面有很多年轻人,因而动了歪念头,假装上学,却经常中断,没有坚持去家学学习。“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脩礼物与贾代儒”。曹雪芹不是渔夫,为什么会用这个词呢?所以出处肯定不是《红楼梦》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基本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渔夫应该打三天鱼,就要花两天时间晒网。这是广大劳动者们的智慧结晶。

原来的鱼网是麻绳做的并不结实,长时间浸泡很容易损毁,打几天鱼,就晒干鱼网,顺便修补维缮一下,这可以延长鱼网的使用寿命,但是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鱼网材料、质量都大大提升了,修补一次可以用很长时间,也不需要晒干,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就不是一个经验了,渐渐的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渐渐变淡了的成语(说说那些变了味儿)(2)

“闭门造车”字面意思就是关起门来造车,现在比喻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想法想事情,办事情。大家接触闭门造车这个成语最多的地方应该是历史书上了,当时学习明清时代闭关锁国的历史时,历史老师经常说“闭门造车不可取。”

闭门造车出自宋·朱熹《中庸或问》卷三:“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意思是古语里所说的虽然关起门来,在家里造车,出门使用的时候却能和车辙完全合适,原因是当时有统一的规格尺寸做标准。所以在古代闭门造车是完全可行的,但是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如此迅速,闭门造车不在符合时代的发展。

近代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就说“自以为闭门造车,出而合辙,而门外之辙与其所造之车,果相合否。”说明了闭门造车不可取,这个成语的意思也就变了,延伸出了比喻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想法想事情,办事情的贬义


通过上面两个成语语义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成语是跟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寓意,虽然原来的意思已经被摒弃不用了,但是探究它们意思的变化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呢?

我们继续说一些“变了味儿”的成语,这些成语意思的变化并不是因为时代变了,而是有人误解,渐渐地大家都用这个被误解的意思了。

渐渐变淡了的成语(说说那些变了味儿)(3)

相信很多小伙伴看到这个成语都会想到赤裸的身体,不要害羞,现在这个词就是指人不穿衣服,浑身赤裸。

“一丝不挂”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意思牵挂,达到超然脱俗的境界。可能很多小伙伴会惊讶,这个成语居然出自佛教,《五灯会元》卷十四:“僧问:一丝不着时如何?师曰:合同船子并头行。”意思是说,“一丝不着”,便达到了船子和尚超脱的境界。船子和尚有诗偈云:“金鳞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便得休。”所以“一丝不挂”本是禅语,比喻人洒脱,达到超然脱俗的境界。后用以泛指毫无牵挂。

比如说《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把世情荣枯得丧看做行云流水,一丝不挂。”宋代苏轼《戏赠虔州慈云鉴老》:“遍界难藏真薄相,一丝不挂且逢场。”到这儿之前,“一丝不挂”一直是个很高的境界,被各大家追求。

但是到后来宋代的洪迈在《夷坚丁志·李氏红蛇》中说:“披发裸体,—丝不挂。”从这儿开始“一丝不挂”的意思就如脱缰的野马,被误解为不穿衣服了,直到现在,很少有人用原来的意思了。


渐渐变淡了的成语(说说那些变了味儿)(4)

“出尔反尔”现在的意思是自己说了或者做了之后,又反悔,比喻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小时候答应了小伙伴事情,后来却反悔,小伙伴常会说“你这个人怎么出尔反尔?”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此处的“反”是通“返”的,有返还,回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你怎么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战国时,邹国与鲁国发生战争,邹国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官吏,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开心,跟孟子说:“官吏被杀了却没有百姓给报仇,好像杀了他们,但是人太多了,不杀吧,还好生气,您是怎么办?”

孟子说:“之前有一年闹灾荒,饿殍满地,您的仓库还是满的相关的官员不告诉您这件事儿,残害百姓。记得曾子说过的话吗?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么对待你,现在,百姓好不容易有个报复的机会,当然不会该被杀的官吏报仇了。”庄子借此机会劝邹穆公实行仁政,爱戴百姓。

到了清朝李宝嘉写的《官场现行记》里说:“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们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这时“出尔反尔”就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此时的反就是反悔的意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