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闲暇意义和价值的论述,我们可以追索到久远的历史、丰富的文献。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就把闲暇视为重要的,甚至高尚的概念,它的含义并不是无所事事,纯粹玩乐,而是一种自由的、有意义的活动。在中国,也有人把敬德修业与休闲游乐结合起来,主张“藏、修、息、游”,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思想实际上都可视为近代启蒙主义思想家洛克、斯宾塞等的“闲暇教育论”的思想来源。

闲暇空想(闲暇为哪般)(1)

但闲暇的意义和价值绝不仅仅是社会学和教育学上的,更重要的是经济学上的。马克思历来认为,经济就是节约。节约从广义上来说,既是物质资料即物化劳动时间的节约,更是活劳动时间的节约,归根到底都是劳动时间的节约。而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闲暇时间或自由时间。正是闲暇时间和自由时间的增加,才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在这里,马克思把自由时间的增加、人的充分发展和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揭示了闲暇时间对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对劳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意义。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肯定“财富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一个“精彩的命题”,并断言“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本身”。归纳上述观点,闲暇至少有如下价值:

闲暇是劳动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劳动是劳动力的消费和使用,作为价值唯一源泉的劳动要永不枯竭,就要持续地再生产出劳动力。劳动力或劳动能力,只是作为活的个体的能力而存在,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因此,劳动力的生产要以活的个体的存在为前提,并以这个个体本身的再生产或维持为基础。活的个体要维持自己,需要有一定量的生活资料,以补偿劳动力的消耗,使劳动者能恢复自己的体力和脑力,使劳动者像任何活的个体一样,依靠繁殖使自己永远延续下去。不仅如此,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维持还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即要通过教育或训练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机器的金属材料和零构件在交变载荷重复作用下受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影响尚且会出现疲劳破坏,作为活的有机体的人的劳动力如果无休止地耗费更会出现“过劳死”。显然, 劳动者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脑力,不仅要消耗一定的生活资料,而且要有闲暇时间。这也是通过绝对延长劳动时间创造的绝对价值总是有限、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在不增加甚至减少劳动时间的情况下创造相对价值愈益重要的原因之一。

闲暇空想(闲暇为哪般)(2)

闲暇是提高劳动价值率的重要手段。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并不意味着价值量总能与单个劳动者劳动时间的延长成正比例。即使进行劳动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具备,个别劳动的效率也会随劳动时间延长而出现边际递减趋势。边际生产效率递减是德国经济学家杜能首先提出、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加以发展的经济范畴。这一范畴揭示了如下规律:当劳动量不变而资本(生产资料)相继增加时,每增加一个单位资本所生产的产量或价值依次递减,即资本的边际生产率递减;同样,当资本不变而劳动量相继增加时,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或价值也会依次递减,即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导致劳动边际生产率下降的原因,从客观因素看,在于单个劳动者所能支配和使用的生产资料是有限的,随着劳动时间延长,他所能支配和使用的生产资料会越来越少,劳动的生产率也就会越来越低。从主观方面看,在于单个劳动者劳动效率与劳动者劳动的兴趣、热情、精力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劳动时间越短,劳动者的劳动兴趣越大、热情越高、精力越旺盛,劳动的生产效率就会越高;相反,劳动时间越长,劳动者的劳动兴趣则越小、热情越低、精力越衰退,劳动的生产效率就会越低。从这个意义上说,适当增加单个劳动者的闲暇时间,相应缩短其劳动时间,可以保持其劳动精力、提高其劳动兴趣、激发其劳动热情,提高其单位劳动时间的生产效率。而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在其它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将提高个别劳动的价值率,进而提高单位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量。

闲暇是人类财富的特殊形态。闲暇并非只是为了更好地劳动的一种手段,闲暇的价值也不是单纯体现在它对劳动生产力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上。从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来看,闲暇就是财富,闲暇是衡量经济价值的重要标尺。马克思就曾认为“偷窃他人的劳动时间”对于我们的财富计算而言是一个蹩脚的依据,我们应该用闲暇时间而不是工作时间来测算财富。他根据当时的一些资料,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在劳动6小时而不是12小时的时候,才是真正富裕的”。原因之一在于,闲暇时间的增加,往往是以劳动效率的提高,从而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增加为前提的,正因为如此,一个国家为生产满足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的劳动时间的缩短和闲暇时间的增加,既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也是同量劳动相较过去而言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增加的表现。或者说,一个真正富裕的国家和社会,是以较少社会劳动时间生产较多满足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的国家和社会,从而也是拥有更多闲暇

闲暇空想(闲暇为哪般)(3)

时间的国家和社会。原因之二在于,正是由于社会闲暇时间的增加,与闲暇相适应的产业、企业和业态也兴旺发达起来,这就创造出了与物质财富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闲暇财富。英国利物浦大学社会学教授、曾任世界休闲研究委员会主席和国际社会学协会休闲研究委员会主席的肯·罗伯茨,通过《休闲产业》这部专著对休闲产业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相当详细的和深入的讨论,既展示了以人们的休闲需求为目标,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健身产业和文化传播产业为主体而形成的休闲产业在现代产业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和广阔前景,也凸显了闲暇财富的巨大价值。美国休闲科学研究院的格兰代尔1992年就指出,1990年美国休闲产业的直接就业人员占到全部就业机会的1/4,间接就业甚至占到了1/2。 根据美国杰弗瑞·戈比教授的预测,未来休闲的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加强,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全社会劳动力的80%~85%。1990年全美国消费者在娱乐性商品和服务方面总共花掉了2800亿美元,占全部消费开支的7%,但这只是全部休闲消费的一小部分。据一些专家估计,实际上用于交通运输方面的4580亿美元中,有三分之一以上花在了休闲旅行上;在机动车运行里程数上,也有三分之一的行程是休闲的产物;在飞机上有60%的乘客是在作休闲旅行;用在住房、服装、餐饮和教育方面的消费开支中,也会有相当可观的一部分可以划入休闲开支。如果把上述开支加起来,用于休闲的花销会轻松地超过10000亿美元,大约占美国人全部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显然,休闲已成为美国第一位的经济活动。尽管闲暇并不完全等同于休闲,闲暇就是财富的含义也并非就是指休闲产业成为了现代支柱产业,但正是由于人们需要闲暇和休闲消费,休闲产业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正如本杰明·迪斯雷利所言:“日益增长的财富与日益增长的安逸为人类带来文明。”“财富的增长和闲暇的增加是人类文明的两大杠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