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苗头性问题(打通破解思想问题的)(1)

梧州舰主炮班官兵在战位上举行“新老对话会”。郝向东 摄

那一次,深圳舰一名战士休假10天就自己归队了。舰领导询问原因,他回一句话:家里不好玩儿。

他的班长发现了端倪:原来很阳光的小伙子,休假回来后变成了“闷罐子”,以前休息时手机不离手,现在就是独自发呆。普查手机使用情况,竟发现他的手机因长期没有使用,电池没电导致开不了机。

经过反复谈心了解,原来这位战士在家8天时间,父母闹离婚吵了6次,不跟领导说,是因为一怕家丑外扬、二觉得没人能帮。

了解情况后,舰领导发动他身边的战友靠上去教育谈心,同时联系上其父母做工作。最终,该战士的父母和好了,其思想疙瘩也解开了。

现实问题,是解决思想问题绕不开的梗。特别是关乎官兵家庭困境、衣食住行、福利待遇、成长进步等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更加容易驱动和引发思想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要往深里想、深里做,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雁过不留声、雨过地皮湿。”要做到这一点,就得直面现实问题,搞清楚官兵到底在想什么、有什么思想需求。

找到堵点,才能敲准鼓点——

“吐槽大会”让官兵敞开心中“隐秘的角落”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隐秘的角落”。

官兵的思想问题具有隐蔽性,特别是涉及个人隐私和单位敏感事项等问题,更不容易主动说出来。这一点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警勤连连长韩素娟深有体会。

在机关工作那会儿,韩素娟下基层摸排官兵思想动态,开展问卷调查,收上来的答卷,“存在问题”那栏经常是空的。召开座谈会,基层选过来的都是“老面孔”,座谈会上虽然能够侃侃而谈,但“有料”的话没几句。

当了基层主官后韩素娟和官兵打成一片,大家无话不说。这时官兵才敞开心扉:大家问卷调查“不透底”、座谈发言“不讲真”都是事出有因,有的觉得私事说出来也解决不了;有的担心自己说多了,会影响单位形象;还有的处世圆滑,喜欢挑机关爱听的、好听的说。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要发现问题,还是得发挥群众的力量,发动官兵吐槽问题。”该支队宣传科科长赵吉祥告诉记者,他们组织群众性大吐槽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动基层一线带兵人、班长骨干、思想骨干摆问题挖病根。

“当前的官兵大都是独生子女,真打起仗怎么解决后顾之忧……”近期的“忠诚蓝鲸大舞台”筹备过程中,基层官兵吐槽的数十个问题和困惑,形成了当前教育需要释疑解惑的清单。

随后,该支队专门策划了一期“群众性大家谈”活动。舞台上,来自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的基层代表,结合自己的感受和实践,谈了个透彻。

问题找准了、讲透彻、挖到底了,官兵自然会打消疑虑。这场大讨论虽然没有下结论,但台下官兵心中都有了答案。军人家庭出身的某艇员队战士祁祺说:“我太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我爷爷也在战场上和强敌较量过,现在轮到我要上战场了,我不能比他们差。”

某驱逐舰支队也有类似的“吐槽大会”,他们定期会组织水兵公开吐槽,让官兵把郁闷事烦心事“一吐为快”。

该支队深圳舰政委陈永强说:“活动刚组织的时候,官兵还有点顾忌,不敢大胆发言,我们就发动几个思想活跃的骨干带头说。”

看到班长骨干带头发言吐槽,官兵们也都放下顾虑,开始吐槽战友、吐槽部门、吐槽舰领导。

随着吐槽的深入,个别藏着思想包袱的官兵会慢慢打开心扉,把个人的压力困惑和委屈都讲出来。

话匣子打开后,官兵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吐槽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刻。

“我们不怕官兵的吐槽多难听,只要是真实的想法就好。这样既便于他们消除思想包袱,也便于各级掌握问题对症下药,找到针对性地解决办法。”该支队宣传科科长徐广说。

现在,类似的“吐槽大会”已经成了南部战区海军很多基层单位的热门项目。官兵愿意参与,正大光明地吐露牢骚和郁闷;领导愿意组织,引导宣泄的同时,可以更准确直接地掌握官兵当前的思想倾向。

“找到堵点,才能敲准教育的鼓点,最终引导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式。”徐广说。

大水漫灌,更要精准滴灌——

“新老对话”解决官兵“成长的烦恼”

“新兵的疑问,老兵来解答。”海口舰新兵上舰不久,舰上组织“新老对话会”,让新兵把上舰后遇到的问题难题、困惑困扰都提出来,让老兵结合亲身经历一一解答。

会上,战士李士博吐露了自己的烦恼:“手机管理太严,出海也没有信号,想和女朋友说个悄悄话都难,这些天一直在闹别扭。”

技师李卫华接过话茬,他首先给新兵们讲述了自己与爱人之间的默契。“你嫂子只要看到我把家里的冰箱塞满了,把地板拖了一遍又一遍,就知道我又要远航了,从来不多问。”

李卫华告诉新战友,军人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生活的特殊性。作为军人既要自己严格遵守纪律,也要积极争取家人和朋友的理解。选择了军人,就选择了这种特殊的生活状态。

最后,李卫华还告诉大家,目前的手机管理还是能够满足正常的联络需求,即使是出海远航期间,舰上也会开通“亲情热线”,保证舰员与家人的定期联系。

李卫华的现身说法让在场的新兵深受触动,对于部队手机管理的抵触心理大大缓解。新兵们都说,这种向身边人请教身边事的教育方式,形式上非常放松,内容更容易记住,道理也更容易想通。

班长既是新兵成长路上手把手帮带的引路人,更是舱室战位上背靠背打配合的好搭档。正因为如此,新兵更愿意跟班长吐露自己心中的秘密,班长更容易开展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通过教育引导,解开新兵心中的困惑。

南沙守备部队泸沽湖舰战士田玉春入伍前的梦想是驾驭军舰闯大洋,可分配到炊事班后,每天面对锅碗瓢盆,心里的失落感一天比一天强烈。慢慢地,他变得越来越不愿意与战友交流,开始接触网络游戏,并沉溺其中。舰上干部骨干苦口婆心做他的工作,他却劝大家别在他身上浪费时间。

该舰士官长余俊没有放弃田玉春。一次聊天中,得知田玉春对雕刻艺术感兴趣,便将这一情况报告舰领导,并建议可以通过发展田玉春的兴趣爱好,转移他对网络游戏的注意力。舰领导采纳了余俊的建议。

在余俊的引导鼓励下,田玉春报名参加了雕刻手艺培训班,并将雕刻技术与厨艺有机融合在一起,他也由此成了全舰最受欢迎的厨师。在本职岗位找回成就感的田玉春逐渐走出了“一人一机一世界”的网络生活。如今,他已经成长成为该舰的炊事班班长。

近年来,南沙守备部队结合“领导关爱部属、党员关爱群众、干部关爱战士”知兵爱兵活动,制订了《知兵爱兵细则》,发动广大思想骨干发现、掌握和解决了官兵的各种问题。

“我这个曾经在领导、战友眼中的‘孬兵’如今变成好兵,要感谢舰领导和战友对我的不抛弃、不放弃。”前不久,田玉春走上讲台,与战友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三关爱”活动所激发出的凝聚力是南沙守备部队官兵不竭的动力源泉。纵然面对艰苦的训练环境、繁重的战备任务,但南沙官兵始终不畏艰险、斗志昂扬、乐守天涯。

采访中,有教育者指出,有时候,领导居高临下的灌输,不容易让官兵接受。干部骨干苦口婆心的开导,会让官兵觉得是在“做工作”。而同年兵、老乡、班长聊一聊议一议,反而能够有效果。

某教导大队战士寇召庆是个有多年带兵经验的老班长,每次新兵集训他都是金牌教练员。

去年新兵训练时,寇召庆因伙房公差分配的问题,与几名新兵有了分歧。寇召庆强调突发情况不讲原因只讲执行,而新兵却认为寇召庆侵犯了他们休息的权利。无论寇召庆灌输什么大道理,新兵还是不服气。

最后,新兵连组织新老座谈会,请教练班班长和新兵代表坐在一起,谈一谈从严治军与以情带兵的关系。座谈会上,多名教练班班长分享了自己多年的带兵理念,以及这种带兵方法的利与弊。新兵代表则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谈了对部队管理方式的看法与建议。新老同志坐在一起把话都说开了,新兵理解了老兵的良苦用心,老兵包容了新兵的思想活跃。

农业灌溉有漫灌与滴灌之分,教育也一样,“大水漫灌”重在解决面上问题,而“精准滴灌”重在解决个体问题,特别是官兵“成长的烦恼”,更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广泛发动班长骨干靠上去、贴近点,采取新老对话的形式,因人而异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精准解决官兵思想问题。

解决心事,先得办好实事——

“故事分享会”让官兵真切感受“幸福来敲门”

问题找到了,怎么解决是关键。

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师是新组建的部队,驻地条件艰苦,官兵家属住房问题、子女落户入学问题等都是影响官兵的“心病”。很多官兵都说:“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不能让老婆孩子跟着受苦。”

该师党委意识到,解决心事,先得办好实事。为此,他们新建、修缮了数百套住房,并主动联系政府部门,解决官兵家属随军、就业和孩子上学难题。

此时,该师党委再顺势开展群众性获得感教育,鼓励官兵上台晒一晒成就感、算一算收益账,发动官兵从军人荣誉、职责使命、成长进步、政治生态、环境条件等方面,讲身边变化、谈收获体会。

如愿搬进公寓房的该师战士周岳建,主动上台分享起自己的搬家史:过去家属临时来队只能“东家借房西家住、来队一月挪三次”,如今实现“拎包入住”,一家三口能够团聚在一起,工作的劲头更足了。

这场群众性获得感教育,极大鼓舞了该师官兵士气。面对一批批列装的最新装备,该师官兵从保底线到飞上限,战斗力水平也随之实现跃升,圆满完成各项战备任务数百次,实现多个首次、打破多项纪录。

官兵的现实思想问题,往往与实际问题相伴而生。现实问题不解决,思想问题就难以消除,工作就难见成效。现实问题解决后,顺势用群众的效果反馈作为教育素材开展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在某潜艇基地采访时,某艇员队领导指出,艇员家庭后拉力是引发官兵分心走神的重要原因之一。潜艇出海执行任务,艇员往往走得无声无息,家里的老人小孩都只有靠家属来照顾,如再遇家里突发变故,艇员家属将不堪重负。

为了解除官兵后顾之忧,该基地探索创建了一站式家属服务中心,使艇员出海后,小孩看护有托管、教育培训有专家、看病就医有保障、家政服务有帮手。同时,他们还开通家属服务热线和微信群,拟制《家属服务指南》,及时为任务官兵家属解难帮困。

今年,该基地导弹业务长葛幸随艇出海参加任务期间,其家属因小孩上学问题,引发了焦虑。葛幸家人在束手无策之时,拨通了基地的家属服务热线,向单位反映了困难和诉求。

该基地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启动帮困程序。他们邀请基地特聘心理专家周元丽与基地干部组成帮困小组,赶赴葛幸家中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经过4天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基本做通了葛幸家属的工作,缓解了焦虑症状,其小孩学习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

在分享座谈会上,葛幸家属分享了这次“千里心理大援助”的故事,让基地官兵家属都深受感动。葛幸家属感慨地说:“组织就是我们的靠山,作为家属,也要力所能及地为组织分忧。”

“把任务官兵的家事当公事办,把小事当大事办,才能唤起官兵对组织的信任,让官兵义无反顾。”该基地领导告诉记者,为任务官兵办好事、解难题的同时,要注重从思想深处解决问题,发动官兵家属加入思政教育阵营中,旁敲侧击地做好官兵思想工作,变后拉力为侧推力。

发动群众来吐槽、发动群众来解难、发动群众来教育,广泛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之后,就能从群众中发现闪光的智慧、绝妙的点子、有效的方法,就能找到解开心结、化解矛盾的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