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昭娣:“楚剧皇后”、一级演员
吴昭娣——出生于1941年,一级演员、湖北省楚剧艺术学会研究员、省级“非遗”楚剧传承人,从艺已有六十余年。其演的《她亲家》获1979年全省戏曲现代戏会演一等奖。有20多部剧目被中央、省、市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播放,并产生良好影响。被称为“楚剧皇后”、“吴派创始人”、“楚花”是楚剧界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
她跟沈云陔学《断桥》、《杀狗惊妻》、《绣鞋案》、《当铺认母》、《秦香莲》、《吕蒙正》、《陈三两》、《杜十娘》、《二度梅》、《李三娘》、《赵五娘》、《宝莲灯》、《白蛇传》等戏;并一直跟关啸彬配演《三滴血》、《粉妆楼》、《二度梅》、《白蛇传》、《李三娘》、《宝莲灯》、《秦香莲》等戏。
人生经历1941年生于湖北鄂州。
1950年9月,属于"戏料"的吴昭娣在父母亲的陪伴下考入中南戏曲学校,9岁的吴昭娣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机灵聪颖,一下便被校长梅兰芳和任教的高百岁相中,将其录取为京剧科学员。走进戏校的吴昭娣如鱼得水,在金碧艳、茹富兰、王福山、刘玉琴等老师的指导下,刻苦练功,认真学戏,在青衣、花旦、武旦等行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老师们称赞她"好学好练,好唱好演,进步快。"之后,吴昭娣又得到了高百岁、陈鹤峰、杨菊萍等名师的指点,使其技艺更有长进。
1951年国庆前夕,梅兰芳、程砚秋、言慧珠等艺术大师准备为庆祝新中国诞辰2周年登台演出,他们均挑中了吴昭娣为其配戏。于是吴昭娣有缘为梅兰芳先生配演《洛神》中的"小花神",为程砚秋先生配演《锁麟囊》中的"宝儿",为言慧珠先生配演《太真外传》中的"小花仙"。
1953年国家大力发展地方剧种,转入楚剧训练班改学“楚剧“。
1955年7月,14岁的吴昭娣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湖北省楚剧团。
1955—1961年的7年间,吴昭娣先后以演《拾玉镯》招待苏联元帅伏洛希罗夫,以演《审诰命》招待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以演《九相公闹馆》、《讹舅子》、《借妻》、《拾玉镯》、《打孟良》等戏招待董必武、李先念、叶剑英、吴玉章、邓子恢、班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1956年6月3日,吴昭娣在洪山礼堂主演《杨排风》,招待了毛泽东主席,这使她异常激动,终生难忘。
1981年主演《好孩子》获湖北省戏曲调演一等奖,曾在《打金技》、《拜堂》等剧目中扮演主要角色,其唱段已被中央、省、市电台、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录音、录像,并录制企式磁带。
2012年被湖北省文化厅评为楚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被戏迷们称之为楚剧“皇后”。
精心打造“吴派”艺术吴昭娣宗沈云陔的唱法,融李百川的唱法,借鉴关啸彬的吐字行腔,擅长用真假嗓,在唱情的基础上以唱“人”为基本出发点。经过多年的精心锤炼,吴昭娣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被时人称为“吴派”艺术。
吴昭娣
吴昭娣的戏路宽,凡女行的花旦、青衣、老旦、彩旦、武旦的戏,她都能胜任,并塑造了楚剧中一个又一个不同风格、各具性格的艺术形象。
她的戏,不仅好看而且耐看,她所精心塑造的《白扇记》中的黄氏、《庵堂认母》中的王志贞、《李三娘》中的李三娘、《秦香莲》中的秦香莲、《风筝误》中的丑小姐、《珍珠塔》中的下马婆等等一系列行当各别、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充分满足了广大观众和戏迷的审美要求。她的唱工特点低回婉转,气定神足;做工特点既大刀阔斧又细致入微;表演风格泼辣中夹着温柔,火爆里含着内秀,稳重端庄,丽而不腻。她不受行当之累,不被程式所缚唱的是人物之情,演的是人物之态、一个个人物个性都被她鲜明地区别开来,活灵灵地凸现在观众的面前,她是在唱人物、演人物。
吴昭娣演出剧照
作为解放后楚剧的第一代女演员,她是其中的佼佼者。她这个国家一级演员是名副其实的,她不是靠“评奖““评”出来的“著名演员”,而是靠她数十年在台板上死拼硬唱出来的名角。
➥ 花旦戏《百花赠剑》中的百花公主,《葛麻》中的小姑娘,《打金枝》的金枝,《访友》中的祝英台等;青衣戏《审诰命》中的诰命夫人,《吴汉杀妻》中的王兰英,《李三娘》中的李三娘,《庵堂认母》中的王志贞,《白扇记》中的黄氏等;
➥ 老旦戏《打金枝》中的皇娘,《秦香莲》中的国太,《沙家浜》中的沙奶奶,《双飞燕》中的万大妈等;
➥ 彩旦戏中《王婆骂鸡》中的王婆,《拾玉镯》中的刘媒婆,《好亲家》中的高大妈,《九相公闹馆》中的九娘子,《贺端阳》的秀芝妈,《诗学钱》中的陈大嫂和《江姐》中的杨二嫂等;
➥ 武旦戏有《杨排风》中的杨排风,《大刀王怀女》中的王怀女,《樊梨花》中的樊梨花等。她演彩旦,泼辣风趣;演花旦,缠绵悱恻;演老旦,深沉博厚;演青衣,大派刚健;演武旦,打斗利索。
吴昭娣演出剧照
吴昭娣演出剧照
吴昭娣演出剧照
吴昭娣演出剧照
到今天,吴昭娣可谓是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她的演剧有70出之多,由她精雕细刻的剧目也有20多出,出版了《吴昭娣艺术生涯专辑》4集,有20多出大小剧目被灌制成唱片和录制成磁带、光碟,在全国、全省广大观众中传唱。
三出大戏见真章《白扇记》是楚剧前辈名演员张玉魂的拿手戏,《庵堂认母》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沈云陔的代表剧目。吴昭娣在中南戏校攻的是刀马旦,后在剧团兼演泼辣旦,一非本行,二非嫡传。她能否接得住这两出大家之作?实践证明,她居然想到了、接住了,她得到了观众的赞许、戏迷的认可和行家的首背。《李三娘》是公有财产。谁都演、谁都唱。能否唱出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就凭各个演员的本事了。吴昭娣唱出了自已的特色,自己的风格,唱出了一个楚剧观众承认的具有浓郁楚剧特色的李三娘。
从吴昭娣在这三个戏上的演出,足见其有过人的胆识,非凡的意志,扎实的功底,对艺术倔强的痴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魂附了体,技道俱佳。三个戏三个字:黄氏女的“沉”,王志贞的“深”,李三娘的“软”,被她展示得淋离尽致。
《庵堂认母》中的王志贞,是沈老多年精雕细刻的精品。特别是其中“关门”、“抚手”两个地方的处理,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令人叫绝。吴昭娣除了准确地把握之外,在唱腔节奏上,根据今天观众的审美要求,作了可喜的改造,如:“无辜的言语似钢针,刺得我五脏俱裂疼分",原来是一板三眼唱法,她改为一字一键,只吐字,不耍腔、像子弹一样地一颗一颗地射出来,“刺得我五”时拖腔到“脏供裂”时放腔。这一紧一拖一放的处理,俏皮之至。再例如表演上,她另加了一种“木讷”的眼神安排,极妙地烘托了王志贞深不可测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眼神贯穿在认不认儿的整个过程之中,既给观众造成了扣人心弦的悬念又极好地点缀了王志贞出家庵门的特定身份,贴切、自然。这个点子的产生,离不开她说一口柏泉黄陂话的导演丈夫:“木讷”的眼神,是被庵堂多年的青烟所熏成的。仅从这一点,就可见她对艺术执著追求的良苦用心。
《庵堂认母》吴昭娣饰王志贞
《白扇记》的唱工和做工,她作了全方位的重新布局。唱腔上,以张玉魂的唱腔为主,又吸收了张云霞、占玉魂等人的特点,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再结合本身一条特有的“脆沙瓤”嗓音,降半个调,用全真嗓,吞吐有致,收放自如,如泣如诉,使听者动容。做工上,铺排时轻描淡写,关键处浓墨重彩。当演到“三巴掌”的地方,她借鉴武旦手法,在三么锤的击乐配合下,三个变身变脸,左右开弓,一锤一掌猛打的大动作,接着一声声嘶力竭的惨叫:“儿呀!”掩袖遮面,水袖颤抖,催人泪下,据人心魄。
《李三娘》是她经常演出的剧目,她做到了常演常新,不断探索,不断锤打。为《李三娘》成为楚剧的保留剧目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其功劳是不容忽视的。她为了展现楚剧李三娘软弱、贤淑的形象,在表演上,她精心地设计了很多别出心裁的处理。例如:在与刘智远相会的一场戏中,她埋怨刘智远停妻再娶,当说到“我把你……你…你这个负心郎”时,儿子咬脐仲进头来想偷听,她用手将儿子的头按下,儿子再抬头,她继而用水袖挡住儿子的脸,意思是“大人的事,小伢莫听”。简洁明了的两下动作,非同一般,既有人情味又有分寸感,令人称道。
这些年来,凡是吴昭娣所饰演的角色,她均有独到上乘的表演,即使在丧夫失女的今天,她仍然生气勃勃地活跃在楚剧舞台上。她演悲剧,能悲得你流泪;演喜剧,能笑得你流泪。这,就是吴昭娣的艺术魅力。
决不倒下的“楚剧皇后”上帝对吴昭娣并不公允。她的丈夫魏正芳,是一位知名的戏曲导演,早年间,在排演楚剧时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连只言片语都没来得及留下。后来因为车祸吴昭娣失去了心爱的女儿,儿子又患病换了双肾,更没想到连自己也意外落下残疾。甚至,有那么一段时间,她只有靠卖血维持生计。
“楚剧皇后”吴昭娣
面对着接二连三的家庭灾难,吴昭娣没有倒下,没有哭泣,她的选择只能是面对现实,直面人生。她照样为学生授课,照样上舞台演出。正是这份对艺术的执着,才成就了她“楚剧皇后”的美名。
传承之路永不停歇而早在成为楚剧传承人之前,吴昭娣就已经开始了她的传承之路。如今很多活跃在舞台上的楚剧艺术家们都是她的学生。
著名楚剧演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梅花奖”获得者刘丹丽
著名楚剧演员、“梅花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彭青莲
在艺术这条道路上吴昭娣已经坚守了68年,无论生活如何对待她,她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艺术的探求。能将楚剧传承给更多的人,就是支撑她的力量。
眼下对吴昭娣来说最重要的是,就算拄着拐杖四处奔走,也要将她挚爱的楚剧艺术传承下去。
2004年置换人工膝盖后,行动不便,此后一直与拐杖为伴。无法上台演出的吴昭娣,琢磨自己能如何将楚剧传承下去。经邀请,2007年她开始在洪山区老年大学任教。2014年开始,吴昭娣又在江汉区老年大学新校区开设了楚剧课程。十年里,她共辗转了武汉4所老年大学。
在老年大学讲课的吴昭娣
在老年大学讲课的吴昭娣
吴昭娣说:“我的师傅在弥留之际告诫我,要‘学会做人、多唱好戏、教好学生、守住楚剧’。老年大学是传承楚剧的重要阵地,我要守住这块阵地。”
吴昭娣
口传心授,言传身教,只为薪尽火传,这也是对恩师沈云陔临终前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