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青
最近热播的古装偶像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是网络作家“关心则乱”于晋江文学城连载的穿越古风宅斗种田小说,文笔流畅诙谐,内容较绝大多数网文都要严谨文雅。抛开是否有传播“夫为妻纲”等封建糟粕的嫌疑不谈,这部小说倒是按照明清史记实录来描述一个古代中等家庭中,盛府庶女挣扎求存的艰难度日、谨小慎微,也是笔者读过的可能最不具有主角光环的网络小说了。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海报
与前些年大热的那些网络作家相比,“关心则乱”最大的特色和优点,大概就是“务实”二字。作为“种田文”中的佼佼者,不论是写平凡生活,还是政治、军事、历史,文章内容、服饰细节,都力图符合史实、富有出处。从其原帖中耐心回复网民评论、名词解释来看,其对中国明清时期的社会风俗、制度礼序、服饰穿搭、饮食习惯,乃至士农工商的各种学问都能数上一二,不论其专业度如何,写出此文可显见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而《知否》影视剧,则多少让人有些失望。若横向比较同期播出的《皓镧传》,《知否》的选角、演技和故事都要甩出这部剧好几条街。但若精益求精,与原作背道而驰之处则随处可见。虽说表现和故事内核有着不可协调的冲突,却不代表影视改编就可以随意改变原著整体语境。
原小说作者已明确参照的是明清年间穿戴及风俗,因此描写和语言都颇有些类似《红楼梦》。剧中则还是一副“五毛影楼”穿搭,齐胸与挽臂齐飞,褙子共襦裙一色。更不要提剧中的诸多未成年贵族女子竟可以随意摆脱奶妈随侍上街露面,甚至还能与外男同桌而食。虽然影视剧已表明故事发生的年代改到了“北宋年间”,编剧明显在细节方面做出了诸多调整,却也未看出作为“贵族人士”的吃穿用度。
同样是面对细节删减的问题,1987年版的《红楼梦》在表现“海样的银子流水价出去”这一句话时,用了整整一集来描述“元春省亲”。从前期修建大观园,到邀请宾客、内外打点,再到省亲当日战战兢兢、珍馐海味来来往往。贾元春归宁的那天早晨,家中男丁女眷分道两路,穿戴整齐从家门一直迎到胡同口,一动不动站了一整天。何谓封建大家威仪?这就是。好不容易天黑时分迎来了元春,若论起人伦关系,贾老太太则是元春的亲奶奶,贾府老太太率先要拜元春,被元春一把拦住。何谓严苛的封建等级制度?这就是。元春坐在高位,不见胞弟贾宝玉,便问起来为何,老太太答道:“无谕外男,不敢擅入。”贾宝玉在经元春传唤后方敢面见自己的亲姐姐,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元春已经出嫁。何谓封建男女大防?这就是。
1987年版《红楼梦》短短一集,就讲了“元春省亲”这一件事,其中信息量如此之庞大,无需文字描述、名词解释,也能让毫无历史学背景的观众立刻理解当时的礼序制度,其制作团队的功底可见一斑。
而《知否》原文中,也是有大量此类描写的。例如长柏作为盛府唯一的嫡子大婚之时,如何议亲、下定、合八字、送聘礼、迎亲、礼成、第二日的敬茶,聘礼有多少箱、俱是什么内容,新娘家的背景如何、嫁妆有多少箱、俱是什么内容,厅内女眷多少桌、厅外男宾有多少,一笔一笔都有详细描写,读起来时颇有意趣。而在影视剧中,这一切都被轻飘飘带过了,作为全剧开端,本来应该是展现盛府全家人情关系、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的“虎头”,却像是完成任务似的蒙混过去了。
再者,虽然原著中有关厚黑学、“利益至上”等实战操作指南部分容易让读者感到不快,听起来一句云淡风轻的话,背后却隐藏着众多的迂回盘算。“宅斗”小说最耐看的部分恰恰就是去拆解这些行为和语言之下的故事,藏着掖着不点破,让读者自己去细细咀嚼故事中人物为何如此说话行事,体味这背后的人情冷暖。
可惜在《延禧攻略》等爽剧当道的现如今,《知否》的影视剧改编也没能逃离“求爽”魔咒。剧里的云淡风轻,就造成了细节经不起推敲,人物关系僵硬尴尬,逻辑混乱难以自洽。这不禁让人疑惑,完全剔除了“宅斗”厚黑学、贵族生活细节的太平盛世、“文体两开花”的《知否》,还是原小说作者“关心则乱”费了那么大力气铸就的《知否》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