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世界上大多数文字为表音文字,而汉字显得与众不同,它是一种象形文字,最突出的特点是音、形、义的千变万化,让歪果仁们直呼头疼脑热,大叫中文是最难学的语言了。也难怪,有时候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母语也摸不着北,在汉字武林的二三见闻,聊以记下。

多音字世界的天花板

有很多汉字属于多音字,而哪个汉字是最多音的呢?就是这个“和”字,它一共有五个音,依次是:hé,hè,hú,huó,huò;第一个音hé,我们都知道的,如和平、和好;第二个音hè,意思是和谐的跟着唱,如唱和,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是依照别人的诗的题材和体裁作诗,如和诗;第三个音hú,打麻将或纸牌时,一方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如麻将和了;第四个音huó,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如和面、和泥;第五个音huò,用作动词时,指粉状物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者加液体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如藕粉里和点糖,用作量词时,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煎药煎的次数,如衣服已经洗了三和,二和药,此外和(huò)还能组成两个有意思的词,第一个,和(huò)稀泥,而不是和(huó)稀泥,这跟和(huó)泥的读法不同,因为这泥和得比较稀嘛!常用这个词比喻无原则地调解或折中,另外一个,和弄,方言用词,意为挑拨,挑弄。

吋,这个字认识吗?它可有两个音节,读作yīngcùn(又读cùn),是英寸旧的写法,类似的还有呎(yīngchǐ又chǐ)、哩(yīnglǐ又lǐ)、唡(yīngliǎng又liǎng),分别对应英尺、英里、英两(盎司)的旧的写法,还有一个字,讯飞输入法竟然打不出来,哪位读者的输入法能打出来?它是英亩旧的写法,读作yīngmǔ又mǔ,左中右结构,左中右依次是口、亩、久,按照前面所述的写法,不是应该“口”加个“亩”吗?为啥会多出来一个“久”字呢?有谁知道能解释一下吗?

三胞胎兄弟:戊、戌、戍

中国汉字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加上一笔可能成为另外一个字,减去两笔可能又是成为另外一个字,形似的汉字太多了,你随便翻开一本小学语文练习册,里面的形近字练习题比比皆是。形近字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戊、戌、戍三胞胎兄弟了:戊,读作wù,天干的第五位,如我们熟悉的戊戌变法;戌,读作xū,地支的第十一位;戍,读作shù,(军队)防守的意思,如戍边,还有一个意思,姓氏。

近日翻阅《现代汉语词典》,有一个字让我产生了错觉,就是这个“宧”字,我一看,这不是“宦”字吗?可如果是“宦”字,怎么分到了Y字部?原来这个字读作yí,古时指屋子的东北角,两个字的区别在于“宦”字下面是“臣”,而“宧”字的下面则多了一笔,硬生生在中间形成了一个“口”字。再看看这个字:埸,乍一看这个字不就是“场”的繁体字写法“場”吗?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个字少了一横,埸,读音yì,意为田地间的界限。

汉字还有一个特点,一看这个字的外形,大体就能知道读音是什么了,因为有许多汉字属于形声字,如城、神、仲等,而这次我将分享几个有趣的汉字,它们的形与声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缿,读作xiàng,古代储钱或投受函件的器物,入口小,像扑满,有的像竹筒;虒,读作sī,虒亭,Sītíng,地名,在山西;慭,读作yìn,第一个意思,愿,宁愿,第二个意思,残缺,损伤,组词为慭慭,小心谨慎;麀,读作yōu,古书上指母鹿。

让歪果仁抓狂的中文试题

我们中国人学外文的abc,而外国人学我们中文的aoe,又是怎样一种奇特的景象呢?记得我小时候学英语单词时,老师在台上讲发音,我就在课本上记下这个单词的读音,常常用相似发音的汉字和拼音进行记录,如school(学校)则标注为s酷,哈哈!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情景?而让歪果仁头疼脑热的中文试题又是怎样的呢?只要随便在一个搜索引擎上搜索,这样的中文试题数不胜数。下面我就举两个有意思的例子,分享给大家。

首先是我们的邻国韩国,他们有一道题是这样子的:

“你买了多少个苹果?”“少说有二十个。”请问有多少个苹果?

A 二十个以下

B 二十个

C 二十个以上

想必欧巴欧妮们看到这也是一脸懵圈,一加一不可能等于三吧?看到这个“少”字那肯定是少于二十个呀!我只能说(此处省去267个字)。

再看看西方老大哥美国这边的情况,他们有一道中文试题,是一组对话:

“我戴了一副假牙。”

“真的假的?”

“真的!”

请问是真牙还是假牙?

真的假的?估计老外也被真假难辨的牙搞得头昏脑胀,只能怪我们中文太刁钻了。

胡诌一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五千年文明

赓续至今

从未中断

数风流人物

论家长里短

而我等生在今世

大有可为

高奏骄子华章

关于汉字我还想了解哪些(关于汉字的二三见闻)(1)

中国优秀的书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