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如前文所述,文王对河图洛书、先天八卦、连山易和归藏易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总结天圆地方说,结合箕子的“蛋黄说”,终于对所处的地域空间有了三维立体的全面认识;

认识到日月经天运转,时光流逝,星辰天象在上也随之发生改变,地形在下却始终如一,不发生改变;

现在日月时序的表达方式已经有了,即先天八卦;那么再找到另外两种表达方式,一种去表示在下的地理方位,一种去表示在上的天文方位,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通过进一步观察,文王又发现,地在下,天在上,它们之间的方位始终都是上下对应的,只是天上的象和地上的形有所区别,先天八卦本来是用来表示方位的,如果方位一样的话,其实只需要一种表达方式就可以了,有了这个发现,问题就简单了;

再者说,天象变化无穷,即使文王想找到一种方式去表达天象,也是有心无力啊;

但地形就好办多了,因为生活在地理之中,研究起来自然方便许多,也更容易找到规律;

更何况从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探索所生活其中的地理空间,随着人类视野的不断增大,未知的领域反而越来越多了,为了便于探索,怎么确定所处的地理方位也就变的越来越重要了,这可能也是文王改后天八卦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通过大禹改河图为洛书,也让文王认识到,符号只是用来表示方位的,在符合一定规律的前提下,它们的位置是可以进行调整的;

接下来文王通过观察当时的地理方位,发现南方的天气是比较炎热的,可以用火,也就是离卦表示,火的特性就是向上燃烧,不断散发热量;

北方比较寒冷,可以用水,也就是坎卦表示,水的特性就是向下流动,阴冷潮湿;

西方多有大泽,这样才能保证有水自西向东流,可以用泽,也就是兑卦表示,泽的特性是静水安全,容易亲近,近水人们会产生喜悦;

东方经常电闪雷鸣,可以用雷,也就是震卦表示,雷的特性是震耳欲聋,动静极大;

东南方多有季风,可以用风,也就是巽卦表示,风的特性是吹动万物,无孔不入;

东北方地势较低,平地多山,可以用山,也就是艮卦表示,山的特性是绵延不绝,横亘地上,遇山则止;

西南方地势较高,高地多山,可以用地,也就是坤卦表示,地的特性是承载四方,养育万物;

西北方多草原戈壁,一望无际,可以用天,也就是乾卦表示,天的特性是广阔无边,包罗万象;

至此,文王所改抽象的先天八卦名字终于派上了用场,而且还无违和感;

按照以上规律,他把表示方位的先天八卦符号重新调整了位置,如图20:

先后天八卦对照图(后天八卦原理)(1)

图20

此即为后天八卦;

此后天八卦既可以表示地理方位,也可以表示天文方位;

表示地理方位用五方八面对应中宫四象八卦,如图21:

先后天八卦对照图(后天八卦原理)(2)

图21

同样的,表示天文方位用五方八面对应中宫四相八卦,如图22:

先后天八卦对照图(后天八卦原理)(3)

图22

自此,八卦加入了天文地理的概念,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而文王也成功地运用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组合,把所生存的空间第一次用抽象的三个图像立体地呈现了出来;不得不说,后天八卦的诞生,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

而这一切的源头还是要归功于河图洛书,为什么后世之人把河图洛书说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在里边;

这个时候的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学说,有没有被文王融入八卦,就不得而知了;

至少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五行风水学的源头肯定是从文王改后天八卦加入天文地理的概念之后才开始萌芽的;

由于文王把先天八卦从立面变成了平面,调换了八卦符号的位置,打乱了八卦符号所代表的阴阳变化规律和数理变化原理,因此,后天八卦不能用来表示日月运转和阴阳变化的规律了;

也就是说,地理是不会动的,只有天文随着日月时序的变化而变化;

诚所谓,有所得,必有所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