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范老爷子,已反复咳嗽气喘20余年,经西医治疗数载也没有明显疗效,于是决定转投中医。

结果遇到了学艺不精者,治疗一年有余,除了付出金钱和时间,大碗大碗喝下苦药汤之外,一无所获。

后来经人介绍,到我这里问诊,仔细辨证之后,再看原来那位中医大夫开的几次方子,发现了诸多问题。

清燥救肺汤经典配方(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治慢阻肺)(1)

那位中医大夫的问题

那位中医大夫的诊断没错,跟我诊断的一样:肺胀,外寒里饮证;他的整体大思路也没错, 外寒里饮证,启用小青龙汤治疗。

因为小青龙汤具有解表散寒,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正好适合像范老爷子这种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咳嗽咳痰,痰清稀量多等。但在具体遣方用药上,他却留下了很多漏洞。

漏洞一:用此方的关键,是剂量及药物之间的比例,我发现小剂量时,效果反而更佳,且无负面效应,而那位大夫恰恰相反,用量重了不少。

漏洞二:小青龙汤方剂中,多为峻汗之品,其发汗之力较强,像范老爷子这种汗出较多者,应忌用此方,如果必须要用,需做合方或加减化裁。

漏洞三:方剂中的五味子,宜捣碎后入煎剂,以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那位大夫没有叮嘱范老爷子这样做。

漏洞四:针对范老爷子20余年的漫长病史,治疗时须用合方(即两个方子合在一起用),而这位大夫却没有用——合方的功效,等于A方与B方功效之和,而且还能促进彼此功效的协同,以及新功效的诞生,这个很重要。

清燥救肺汤经典配方(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治慢阻肺)(2)

仔细询问了范老爷子的情况,具体症见:咳嗽阵作,咳痰,痰稀色白量中,恶寒,胸闷不舒,气喘,活动后加重,无咽痒咽痛,胃纳差,夜寐欠安,小便频,大便溏。

又察看了他的舌象和脉象:舌红苔白腻,脉弦滑,两寸浮。因此诊断为:肺胀,外寒里饮证;相应的,治以温肺散寒,涤痰平喘。

方用小青龙汤三子养亲汤加减——注意,在这里用了合方,开始跟那位大夫区别开了。

小青龙汤温肺解表化饮,三子养亲汤具有化痰行气宽胸之功效,二方合用,再加苏叶、佩兰解表化湿,葶苈子泄肺平喘,共奏温肺解表化饮之功。

具体方子:生麻黄、桂枝、白芍、法半夏、细辛、干姜、五味子、炙甘草、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苏叶、佩兰、葶苈子等。

同时,我特别叮嘱范老爷子,一定要把五味子捣碎后再去煎,一是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二是因为五味子的皮是酸的,它的仁是辛的,捣碎后辛酸互济,相得益彰。

只有告诉了患者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和益处,他才不会轻易忘记。

清燥救肺汤经典配方(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治慢阻肺)(3)

二诊及后续的改善

14付药服下,范老爷子感觉胸闷喘息症状减轻,但依然咳嗽咳痰,恶寒怕风,头晕耳鸣,视物不清,腰膝酸软。

察其舌苔和脉象: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而浮。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注意,这里又是一个合方。

具体方药:桂枝、陈皮、厚朴、杏仁、升麻、甘草、补骨脂、白芍、党参、柴胡、白术、当归、黄芪、胡颓子根、生姜、大枣等。

这个阶段,范老爷子恶寒怕风,脉浮等征象,说明表证犹存,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辛温发表,降气平喘,合用补中益气汤补益气血,配伍补骨脂补肾助阳。

这次开了21剂,煎服法同前。在复诊的时候,范老爷子反馈说,咳嗽频次明显变少,偶尔会咳几下,并有少量黄黏痰,不过仍四肢仍乏力,耳鸣。

斟酌之后,在原方基础上,加山萸肉、锁阳若干,以温补肾阳。三个月后随诊,咳喘未再复发。

通过本文范老爷子的经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其实,好多人对中医的误会,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些大夫不再勤求古训,导致学艺不精所造成。

希望同行引以为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