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的收益来自上映后的票房、网络版权收益、电视版权收益、海外版权收益、广告赞助收益等,其中票房是获得大众投资人获得收益的关键,那么影响电影票房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近年来,电影档期排映在国内电影市场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档期排映决定一部电影能否获得票房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片方高度重视影片的排映,往往把排映作为提升票房的重要手段。
据猫眼数据显示,节假日当周占总票房占比例很大,基本上一个档期里票房最高的是节假日当日或者当周。就像2019年的国庆档期,仅10月1日至7日这几天《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的票房就达到了43.84亿,而这三部主旋律电影就占了国庆档票房的97%。因此,档期的选择是电影能否获得票房成功的重要一点。一部电影只有选对了档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吸引力,为电影带来最大的观影群体。
打个比方:拿2019年火热的《哪吒》来讲,假如它跟《复联4》同档期撞上。《哪吒》就不可能收获这么高的票房,换成任何一部口碑不错的电影,也都会扑街。
强烈影响卖座与否的并不是影片所受评价的高低,而是影片收到口碑的多少。口碑量值与票房收益正相关。口碑扮演着信息传递的角色,为影片增加关注度。电影口碑量值越高,人们越有可能听所过该部影片,而关注度会促进票房增加。
想收获好的票房成绩,除了题材的多样性,影片质量内容过硬之外,选择在什么档期上映,配合什么样的宣发方式也同样至为重要的!
电影首映的前1-3天是最好打口碑的时候,如果首映市场上都没有口碑,没有人观影,反响不热烈,再好的电影也达不到理想的票房成绩。取得较高网络口碑量值的电影更容易在首映周取得票房成功。反过来,电影票房也会对同期口碑量值有正面影响——越多消费者实际观看了影片,口碑量值越大。
除此之外,人们是否喜欢和是否观看一部影片与其个人口味和偏好有关。人们通常会选择那些评分较高,同时符合自己观赏品味的电影。在国内电影市场对于影片风格和类型包容度不够的情况下,特定观众群的主观评价是否会对其他观众有影响,难以有乐观的估计。这不难解释为什么一些电影,比如文艺片、歌舞片,会出现“高口碑、低票房”的现象。
有的电影人拍完了电影对档期的上映有一些盲目,离哪个大档期近就选择上哪个档期。有些片商对于“档期”的概念过于迷恋,认为能抢到好档期就可以赚钱,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对的。
这样会造成档期影片“扎堆”,增大了竞争性,反而稀释了票房,不利于影片成本的回收,也扰乱了电影档期的成熟化进程。
并不是所有电影在当期内上映都取得很好的成绩,例如2018年暑期档上映的由韩延导演执导,李易峰主演的影片《动物世界》,从豆瓣评分到导演实力,明星流量,以及影片制作水平,后期特效应有尽有,怎么看怎么像是一部口碑炸裂,高票房高收益的影片。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刚上映的时候票房一路走高,自从《我不是药神》点映之后的正式上映开始,《动物世界》票房一路低迷,所有观影人群都被《我不是药神》所“引流”。
因此,相较于火热电影档期的高票房,它的高风险也是有目共睹的,因为大制作电影想要博出高票房高收益,在国家法定假日上映是不二选择。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内的竞争相对较大,相互“撞车”的事件不在少数。甚至会比在普通档期的票房成绩还要不如。
投资都是有一定风险的,不可能说每部都能赚钱,所以作为投资者来说,选择一个好的项目,才会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收益。
投资电影最大收益来源于票房,站在投资角度,肯定会想到在降低风险的基础上,利益最大化。因此,要学会结合题材、成本、阵容、幕后制作团队、宣传力度、上映档期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电影题材方面:一部好的题材是电影投资成功的第一步,目前市场反映来看“喜剧”“军事”较受欢迎;
●影视公司方面:合作方一定且必须是电影第一出品公司,打款对公账户也一定要是第一出品公司的对公账户;
●合同方面:均为纸质合同,不要相信所谓的电子合同,在签订时一定要查看如果完不成上映后的赔偿措施;
●宣发方面:影视圈有一句话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一部电影获利的关键因素就在“宣发”。好的宣发代表着好的宣传,在加上其对排片率的影响,就是对票房的最重要的保障。
●上映的档期也很重要,一部电影上映档期会成为这部影片能否获得高票房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类型的电影针对的档期也是有所不同的,像喜剧类电影,尤其适合贺岁档这种喜庆的日子。能在这样的热门档期上映,在加上电影本身的质量好才有卖更高票房的资本;
任何项目在风口期总会有人鱼龙混杂误导大家,只要我们认准平台,带着学习的心态,都可以在影视圈,取得不错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