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记》“如来”
西方极乐净土之上,祥云氤氲,瑞雾弥漫。拨开浓雾,似有蜃台屹立其中。
极目而视,可见台上之人身着金相,光辉晃耀,身形端正,威仪自现。
如来作为小说《西游记》之中的佛界之主,法力高深莫测,统领众多佛门弟子,掌管西天之地。
但当我们细想整部《西游记》,不由得出疑问,为何偏偏是如来掌管西天,除开其本身的法力之外,是什么致使他登上佛祖之位的呢?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可谓如来整整一百回的《西游记》之中,都并未阐述如来从何而来,也没有诉说他的所去,更谈不上得知如来的师父是何方神圣了。
尽管如此,如来在书中的三次出手依旧能够成为了探寻他师父身份的线索。
如来佛祖一名初登场于《西游记》的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因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庭,神将一时难以近身,玉皇大帝见状,只能懿旨遣人上西方请佛老降伏。
如来第一次出手
“众神随至宝莲台下启知,如来召请。二圣礼佛三匝,侍立台下”。
书中的这段话虽不见如来之貌,但从众神敬畏如来的诚恳也可旁敲侧击出如来之威。
如来问清缘由之后,便亲身前往降妖,随后孙悟空就被压在五指山足足五百年。
如来的第一次出手虽不见排山倒海之势,但其降伏孙悟空的轻描淡写依旧令人心驰神往。
如来之名也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来的第二次出手则是跨越了《西游记》整整五十回有余,在第五十八回中,真假猴王且行且斗,从南天门斗到阴曹地府,始终没能分出真假。
最后地藏王菩萨告知两猴,“你两个形容如一,神通无二,若要辨明,须到雷音寺释迦如来那里,方得明白。”
如来仅仅一言,便道破六耳猕猴真身,再一钵盂揭起,六耳猕猴寸步难行,法力尽失。孙悟空一棒袭来,其殒命当场。
如来收金翅大鹏鸟
再到《西游记》七十七回中,如来的第三次出手从容地收复金翅大鹏鸟,其法力无边令人动容。
细看如来的这三次出手,依旧未能窥得任何线索,其身份逐渐扑朔迷离。尽管《西游记》之中未曾有所解答,但同为神魔小说的《封神演义》却可见其真身。
有所往来,亦有所去,此为如来之师虽然《封神演义》与《西游记》的作者不同,但创作时代相同,采用的也都是我国的神话故事,其中的人物必然会有相似之处。
想要了解如来的师父就先要知道如来在封神演义中扮演着怎样的身份。
在《封神演义》的故事中,天分东西,一方各有一教执掌,西方是佛教,东方则是道教。
其中的西方教则由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共同了创立,并名列二圣。
接引道人
作为大师兄的接引道人职责为接引世人进入极乐世界,而准提道人则是镇守西方世界。
倘若观其两人职责,谁都会认为接引道人是为后日的如来。
然而,准提道人才是如来的真身,究竟如何,且听一一我道来。
在《封神演义》第七十一回中,孔宣法力滔天,势如破竹,其他道人根本无力抗衡。作为西方教二教主的准提道人当维护西方教的颜面,便挥出法宝迎战孔宣。
几番交战之下,孔宣逐渐落于下风,便舍身运用自己的天赋神通,将准提道人收入腹中。未等孔宣的神通彩光消失,刹那间雷鸣响彻,准提道人破肚而出,一尊金像赫然显现。
由于从孔宣的肚子破出,象征着孔宣孕育出准提道人。于是,准提道人便将它视若教母,赐名为孔雀大明王。
《封神演义》中的孔宣
这个故事虽然看似与如来毫无瓜葛,但在《西游记》第七十七回中,如来向孙悟空诉说自己的身世,“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故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
由此可见,准提道人和如来佛祖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证明如来佛祖尚未建天庭之前,便是西方教的二教主——准提道人。
既然如来之身已经知晓,那他的师父也就揭露于大白,便是大名鼎鼎的混鲲祖师。
宇宙诞生之初,一先天元灵因沐浴日月精华,灵窍初开。
在漫长的潜心修行之下,它成为了宇宙中唯一的生灵,也被誉为创始元灵。
不甘寂寞的它利用自身的无上神力,分化出四名生灵,而这四名生灵分别为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陆压道君。
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陆压道君
被创始元灵授为弟子的混鲲祖师开始在自己的道门前创造出各类生灵,并收为弟子,西方教也逐渐焕发生机。
如来因其道行高深,成为了混鲲祖师的徒弟,并成为了西方教的二把手,也为日后掌管西天埋下了伏笔。
至于为何三清见了混鲲祖师要与之行礼,不仅仅是因为尊敬身份,还是因为混鲲祖师和鸿钧老祖是师兄弟。
而道教三清正是鸿钧老祖的徒弟,也就是说混鲲祖师是三清的师叔,因此三清见到他是必须要行礼的。
道教三清
不仅如此,再来回看《西游记》,便不难知晓为何如来能够备受各路神仙的尊敬。
在《西游记》第七回中,如来轻声降伏孙悟空后,玉帝为表敬意,宴请如来。
书中描述道:“不一时,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跂真君、天王、哪吒,玄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
由此可见,尽管如来和三清在辈分上平起平坐,但三清依旧向其表达敬意,不外乎其师父混鲲祖师之威。
如来却非如来佛,满腹利剑笑中藏尽管如来身为佛界之主,但我认为在小说《西游记》中他并非无时无刻展现着大慈大悲的佛性。
他当然有着通晓一切,法力无边,慈悲为怀的佛性,但也有着“人性”的狭隘爱财、精于世故、吹嘘卖弄、心思缜密。
佛性和人性交织结合,共同组成了《西游记》中佛身人相的如来。
佛身人像的如来
我想,如来的这些性格并非作者信笔写就,而是经历过当时朝政腐败,皇帝昏庸无能后,将自身对于现实的不满倾注于神佛之中。
因此,作者并没有按照佛教教义把如来佛祖塑造成一位至高至善的佛祖,而是赋予其更多世俗化的性格特点。
其作为西天佛界最高的管理人物具有一种权势人物的威严与从容的性格特点,深谙人情世故有时也贪小便宜包庇护短。
此外,佛祖甚至讲起儒家的仁孝观念。他把将自己吞入肚中的孔雀认为佛母,赐名孔雀大明王菩萨。
由此可见,作者已将道教和佛教随意的杂糅进这些神佛之中,不仅为这本小说添上一丝世俗气,还为高高在上的佛祖找了一具精于世俗的凡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