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作者:郑玉珠,更多原创请关注鹰眼观心。

珍姐已经年逾八旬,由于天生乐观,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没有一点老气横秋的表现,总是那么洒脱,不墨守成规。

在日常生活上,珍姐随心所欲,怎么高兴怎么办,怎么舒坦怎么过。

腊月二十三,按北方人的传统,小年要吃水饺。而珍姐就一个人过日子,嫌麻烦,懒得做。

一直到下午六点了,还在和网友微信聊天,直到网友催她做饭,她才关了手机走向厨房,准备清炖刀鱼吃。

刚进厨房,电话铃响了,她拿起电话,一听是儿子打来的。

还没开口,儿子就先说话了:老妈,今晚您不要做饭,一会我给您送水饺去。二十分钟后,儿子端着一盘水饺进门了。

珍姐想接过水饺,儿子笑着说:今天过小年,老妈您坐着,我煮好了您吃就行了。不一会,一盘热腾腾的水饭端到珍姐的面前。

儿子走后,珍姐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吃着水饺,一股暖流在血液里流淌,心里充满了亲情的幸福感。她想,这饺子里不仅包着肉馅,还包着家风,是孝道的传承。

那是珍姐二十多岁的时候,新婚之后的第一个春节,由于丈夫是军人,不能回家,她独自一人从吉林丰满发电厂到婆家过年。

婆家在山东昌乐县的一个偏僻村庄。火车像老牛一样慢慢腾腾地爬着,两千多里路,走了两天一夜。

到了昌乐以后,人生地不熟,当地方言又听不懂,正在无助的时候,三个男孩子,拿着一张照片比对着走过来,问她是不是从吉林来的?她赶忙走上前自报姓名。原来这是来接她的三个堂叔小叔子。

小叔子见了嫂子分外热情,他们推着一辆胶皮独轮车,把珍姐带的三十斤大米和其它年货放到一边,另一边让珍姐坐上,推着她回家。

珍姐可从没坐过这种车,再说,从年龄上她也比大小叔子大不了几岁,她怎么能让他们推着呢?经过争执,只好把东西放在车上,四人一边说着话回家了。

这一次接站,让珍姐心生感动,往后的日子,每年过年她都忘不了三个堂叔兄弟。

第一次在公婆家过年,珍姐尽心尽力地伺候公婆,不大的村庄,乡亲们都到家里探望从东北来的媳妇。善良的婆婆逢人就夸媳妇如何孝顺。

那时候山东正在闹饥荒,珍姐从东北背来的大米可是稀罕物。每次做好米饭,婆婆总是挖上满满的一碗,给同院住的弟媳送过去,这善行使珍姐十分感动。

这种无声的教育,在珍姐身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几十年来,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遇到别人有困难,珍姐总是伸出援助之手,热情地帮一把。

在孝敬父母方面,珍姐早逝的丈夫更是楷模。珍姐的丈夫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在部队上是军医,军龄二十多年。

1973年,由于父母年老体弱,无人照顾,他只好申请转业到地方工作,忍痛脱下了心爱的军装。

到地方后,他把父母接到身边,细心照料,给孩子们做出了榜样。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渗透到血液里。

当珍姐上了年纪以后,孩子们自然就把关怀照顾母亲放在第一位。远在美国的女儿三天两头用视频和老娘聊天,问寒问暖。同城的儿子更是隔三差五到老妈家里看看,家里需要什么就买什么。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造字时,就想得十分周全。上边是个老字头,下边是个儿子的子。意思就是当人老了,当儿子的要把老人扛起来,养起来,让他们有依靠,无忧愁。

珍姐的孩子们做到了,良好的家风得到传承!我们都为珍姐的老年生活而高兴。

与饺子有关的故事:过年饺子引起的故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