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第一季第二集中,有一道题目说的下列哪一项和古代“快递员”的辛苦生活有关。这个题目本身本没有什么值得探讨的,选手也很轻松地答对了。但两位嘉宾老师对题目的第三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解读释义却产生了一些争执和错误。

郦波床前明月光(一骑红尘妃子笑)(1)

郦波老师说从岭南到长安,距离两千多里,加急也得七八天。显然,郦波老师认为荔枝是从岭南送到长安的。我想郦波这么说,依据的是宋朝苏轼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苏轼的诗句太有名了,以至于绝大部分人都以为古时候只有岭南的荔枝最好。

郦波床前明月光(一骑红尘妃子笑)(2)

荔枝来自哪里暂且不提,蒙曼老师首先纠正了郦波老师关于送荔枝要跑多久的问题。她认为,这取决于送荔枝的人骑的马跑多快。众所周知,古代有很多驿站,驿站就是送东西的人中间休息的地方。唐朝的驿站一驿是30里,正常情况下一天跑4驿,也就是120里路。加急的情况,一天是跑6驿,也就是180里。如果是急递,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用的快递,一天是10驿,也就是一天跑300里。这还不是最快的,最快的送赦书的速度,因为赦书的救命的,赦书一到,那边才能喊刀下留人。赦书的速度是一天16驿,也就是一天500里。唐玄宗极其宠爱杨贵妃,送爱妃最喜欢吃的荔枝,当然是用最快的速度了。一路上快马加鞭,不知道要累死多少马,博得美人一笑。

郦波床前明月光(一骑红尘妃子笑)(3)

博学如郦波老师,也显然没有搞清楚原来唐朝驿站和送东西有这么多讲究和学问,蒙曼讲的时候他只有不断点头和附和的份。

但蒙曼老师讲了半天,只是纠正了郦波关于“速度”的问题,关于荔枝来源的问题,蒙曼老师没有提到,显然,蒙曼老师也认为荔枝是从岭南过来的。不得不感慨,苏轼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严谨如蒙曼老师,也被他误导了。

言归正传,唐朝杨贵妃吃的荔枝,实际上是从现在的重庆送到长安的。

杨玉环出生在四川忠县(有争议,也有史学家认为是山西蒲州),但杨玉环的父亲杨玄琰曾出任蜀州司户,因此杨玉环的童年阶段就生活在蜀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崇州,附近有几个地方盛产荔枝,杨玉环从小养成了爱好吃荔枝的癖好。

杨玉环入宫后,深得唐玄宗的恩宠,唐玄宗专门为她修建了一条运送荔枝的特快转递,从重庆涪陵取道子午谷直达长安。这条路在宋朝被称为荔枝古道,一直到明清时期还是川陕要道。唐朝时,涪陵巴州通州等地也是出产荔枝的胜地。大家看到了吧,涪陵不但出产榨菜,还出产荔枝。而岭南的荔枝,直到苏东坡去了之后,才名扬天下。

郦波床前明月光(一骑红尘妃子笑)(4)

郦波床前明月光(一骑红尘妃子笑)(5)

只能说,苏东坡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强大,后世所有人几乎都以为唐宋时岭南的荔枝最有名。连蒙曼老师和郦波老师也在这个问题上失误了。

因为妃子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就劳民伤财修一条特快转递,这几乎就是给亡国之君和红颜祸水的故事,跟“烽火戏诸侯”有得一拼了。好在,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力挽狂澜,挽唐朝的盛世大厦与将倾。也幸好,白居易后来又写了一首长恨歌,“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缠绵得一塌糊涂。长恨歌让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变成了一个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没办法,在人类历史上,爱情的主题高于一切!

郦波床前明月光(一骑红尘妃子笑)(6)

#战疫必胜# #宅在家里看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