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少有的布衣、草根皇帝,他是一个纯粹的草根青年,他所取得的丰功伟绩与他出身的微寒有着巨大的反差。我们在谈论他的同时,更愿意去关注他那传奇的个人经历,特别是他幼年时的生活,他的放牛故事,他的和尚生涯。从放牛娃到游方和尚,他的这段经历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同时,它也是朱元璋人生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朱元璋是如何走向帝王之路的(从放牛娃到游方和尚)(1)

剧照--朱元璋

朱元璋家境背景:家境凄苦,祖上无法承受政府的盘剥,背井离乡逃难,颠沛流离,搬迁成家常饭

元顺帝天顺元年(公元1328年,戊辰年)九月十八,在安徽濠州钟离(今凤阳县)小溪河镇的燃灯村,有一朱姓的人家里出生了一个男孩,由于这个男孩在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里排行第八,所以取名“朱重八”。这个男孩就是后来开创大明王朝的皇帝朱元璋。

《朱氏世德之碑》:“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在通德乡。上世以来,服勤农业,先考君娶陈氏,泗州人。长重五公,生盱眙,次重六公,重七公,生五河,某其季也,生迁钟离后戊辰年。”

老朱家祖上是南京句容人,老家是在通德乡的朱家巷,祖辈都是以务农为生。朱元璋的父亲娶了泗州人陈氏为妻,在盱眙生了大哥朱重五;在五河生了二哥朱重六和三哥朱重七。朱元璋是老幺,是在迁徙到钟离东乡后出生的。

朱元璋是如何走向帝王之路的(从放牛娃到游方和尚)(2)

剧照--朱元璋

在南京的时候,老朱家叫淘金户【元朝末年的一个很特殊的一种户籍】,负责淘金子的专业的人户。然而南京又没有金子可淘,淘金户只能拼命挣钱,倾家荡产去买金子给朝廷送去。但这种状况却无法长久维持下去,到了朱元璋祖父的时候,举家迁徙逃难,搬到了泗州。他们在泗州务农,干活,挣钱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很是凄苦。

朱元璋家虽然祖上人丁兴旺,却也无法承受政府的盘剥,根据元朝政府规定,每家都有固定的户籍,例如朱家的“淘金户”,此外还有军户,匠户,医户等等,户籍是世袭制,不论具体情况,一旦定下,世代不得更改。这样的制度,使得朱家只能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朱元璋是如何走向帝王之路的(从放牛娃到游方和尚)(3)

朱家多次搬迁

朱元璋的祖父祖母去世后,他的伯父和父亲在泗州又待不下去了,举家搬迁到了安徽的凤阳。

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一家在元朝末年是搬来搬去,搬迁很是频繁,只因政府剥削,没有一个固定的生活条件(主要是没有土地,没有自己的产业),为了谋生,不得不举家搬迁。

由此看出,朱元璋的家是一个很穷苦的家庭,几乎是长期处在颠沛流离之中,田无一垄,地无一分。本来是一个人丁很兴旺的家族,结果最终活下来的只有朱元璋和他的一个侄子(朱文正)。

我们的布衣皇帝朱元璋就是出生于这样的一个家庭,在当时来说,这是一个很大众的家庭,没有任何什么特别之处。然而草根朱元璋最终却逆袭成为了大明的开国之主,这不得不让人感叹。

朱元璋虽出身贫苦家庭,但从小很有个性,喜欢指挥别人,锋芒初露,他是放牛娃中的儿皇帝

出身于这样的一个家庭,朱元璋的日子过的很是凄苦。但在其早年间,朱家父母因为希望下一代能有更好的生活,于是让朱元璋在村子里的私塾读书识字,后来家境越来越艰难,无力支撑学费,便让朱元璋辍学了。为了生活,他只得给地主家干活,放牛,放羊,挣口饭吃。于是就有了他的第一个身份——小牧童。

朱元璋是如何走向帝王之路的(从放牛娃到游方和尚)(4)

牧童放牛

(1)玩游戏,扮演皇帝,指挥众人

朱元璋小时候很有个性,从小就喜欢指挥别人。一群放牛的小孩在一块儿做游戏玩,朱元璋就扮演皇上,其他的孩子则扮演官员大臣,朱元璋当皇上指挥大臣做这做那,他们都得朝见他,尊重他。俨然一副皇帝的做派。

(2)为了填饱肚子,瞒天过海,出主意偷杀地主的牛

朱元璋很有主意,他经常给小伙伴们出主意。有一次,大家都饿了,朱元璋出主意,将地主家的一头小牛仔偷偷杀了,烤牛肉吃,饱餐一顿后,将牛骨头埋在土里,将牛尾巴塞到石头缝里,然后告诉地主牛跑到石缝里不见了。虽然最后被地主发现了,被狠狠打了一顿,但他们都很高兴,都非常佩服朱元璋,不仅敢做而且还很有一套办法。

因此他在孩子们中的威信是越来越高,这群孩子都很服他,比如周德兴,徐达等这些后来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明朝开国功臣。

从小就很有主意的朱元璋,能够成为孩子王,体现了朱元璋从小就有的指挥、领导才能;再加上粗浅的识文断字让朱元璋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这为他在日后奋斗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朱元璋是如何走向帝王之路的(从放牛娃到游方和尚)(5)

剧照--和尚朱元璋

父母死无葬身之地,为求生,朱元璋皇觉寺出家当和尚

至正三年(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老百姓连基本的吃饱饭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朱元璋一家也是深受其害,而且是相当的惨烈。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他的父亲、母亲、大哥接连去世,家里的男丁只剩下他和他二哥。此时的他们不仅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埋葬父母亲和大哥的一块地都没有,哥俩不知所措。最后还是一个叫刘继祖的邻居发善心,给了他们一小块地当做墓地,让他们将亲人埋葬了。

《凤阳县志》:“朕昔寒微,生者为衣食之苦,死者无阴宅之难,吁,艰哉,尔刘继祖发仁惠之心,以己之沃壤慨然惠朕,朕得斯地,乐葬皇考妣于是,至今难忘。”

朱元璋对刘继祖很是感激,他是一个恩仇必报之人,当上皇帝后,封赐刘继祖为义惠侯,他的子孙后代均世袭侯位,与明朝相始终。

父母与哥哥去世,朱元璋家彻底败落,朱家已是一无所有了,所谓“家破人亡”虽不过寥寥四字,但是非经过不知难,父母的死无葬身之地让朱元璋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绝望。但生活总要继续,十七岁的朱元璋该往哪里去?

朱元璋是如何走向帝王之路的(从放牛娃到游方和尚)(6)

皇觉寺

他往佛门去,只因与佛门还有一段未了的缘。

朱元璋二哥被招赘,做了上门女婿。但是他不行,没人看得上他,招他做上门女婿,于是乎在走投无路之际,朱元璋投奔了皇觉寺,剃度为僧做了一个小和尚。就这样朱元璋就有了第二个身份——小和尚。朱元璋在皇觉寺当了一个最低等级的小沙弥,天天能干的事情就是打扫庙堂,上香,撞钟敲鼓,烧饭洗衣,同时还要受老和尚的斥责。但至少他不至于没饭吃,在外面饿死,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

朱元璋游方天下,化缘求温饱,经历了世间世事,战胜了艰苦坎坷,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获得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

然而,天公真的很不作美,霉运接踵而来,在几个月后,当地闹饥荒,寺里又得不到施舍,已经没有东西能够养活大家了,住持于是便打发寺里的和尚们去投奔亲朋好友,填饱肚子。

朱元璋一下子傻了。别人有亲戚朋友可以投靠,他却没有,他是孤家寡人一个,不然的话也不会去寺庙当和尚了。

那他该怎么办呢?

朱元璋是如何走向帝王之路的(从放牛娃到游方和尚)(7)

剧照--游方和尚朱元璋

他只能云游化缘,当个游方和尚了。 就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便离开了寺院,托钵四处流浪化斋,只为图个温饱,几乎跟要饭的乞丐一样。

《天潢玉牒》:“十一月丁酉,寺主僧以岁歉不足给众食,俾各还其家。居寺甫两月,未谙释典,乃勉而游食,南历金、斗,西抵光、息,北至颍州,崎岖二载,仍还于皇觉寺。”

朱元璋游方天下,流浪了很多地方,南北所至,一路坎坷,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至正八年(1348年)回到皇觉寺。游历了两年,终于又回到了皇觉寺。这段外出乞讨的生活给朱元璋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天潢玉牒》:“众各为计,云水飘飏。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朝望突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朱元璋感慨万分,这几年悲惨的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了世事的变化无常,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人孤苦无依,独自一人流浪在外,靠乞讨过活,是要多惨有多惨。这份艰难困苦谁受过?纵观历史,没有一个皇帝有过这朱元璋这样凄苦的人生经历。

他朱元璋,最终战胜了这份艰难困苦,活了下来,他没有被打倒。

朱元璋是如何走向帝王之路的(从放牛娃到游方和尚)(8)

朱元璋

艰苦坎坷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它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课。如果你能够战胜这个艰苦坎坷,那么它就成为了你人生中的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如果你不能够战胜它,你被艰苦坎坷打败了,你就是一个失败者,你将一事无成。朱元璋战胜了它,他把这个艰苦坎坷转变成了自己生平最珍贵的一笔财富,让它成为了他成功的第一步。

在外流浪的几年中,朱元璋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这段生活经历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外云游的这几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各地农民起义像干柴烈火一样遍布全国各地。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触到了这样的宣传。他的思想开始慢慢发生了转变,不再是寻求个人的温饱了。

结言

朱元璋祖辈务农,为了生计,不得不颠沛流离,多次举家迁徙,家境逐渐衰落,日子过得甚是贫苦,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出生于这样的一个贫苦家庭环境。为了生活,他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做起,挣扎于艰苦的求生生活;再加上元朝末年的天灾人祸,亲人的相继离世,更是雪上加霜,让他成为了孤家寡人,为了活下去,他成为了四处讨饭的小和尚。他云游天下,尝遍世间疾苦,不放弃自己,努力地活着......

他最终还是活下来了。从放牛娃到游方和尚,他始终拼搏奋斗着,最终他战胜了上天给他安排的这一切艰难险阻,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那个饥荒连连的时期,生存了下来。

活着就有希望,他不仅活下来了,他还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获得了人生中的一笔贵重的财富,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最终,他靠着自己的奋斗,成为了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



参考资料:

《明史》《朱氏世德之碑》《凤阳县志》《天潢玉牒》《明太祖朱元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