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中华大地生灵涂炭,战火纷飞,史籍中的蛮夷局限在和自己和纷争的周边地区,对日本这等海外小国没有任何记载。

日本再次回到中华视野,已经是宋代了。

《宋史》

宋史日本所占篇幅不小,有三四千字,这当然和它抄录了之前的《新唐书》有关,但即便去掉这部分,也有两千字左右,看来宋代,日本已经成为我国朝贡体系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日本僧人暐然和自己的五六个徒弟渡海来到开封,献上了十几件铜器以及日本的书籍《职员今》、《王年代纪》各一卷。

日本近代历史合集(中华史籍中的日本)(1)

暐然和尚自称藤原氏,父亲叫做真连,是日本的五品大员。

暐然和尚隶书写得很好,但是不懂汉语,问他日本的风土人情,他都用写字回答。

他写道:“日本有《五经》以及各种《佛经》,还有《白居易集》,这些都来自中国。”

还说:

“日本的土地适宜种植五谷,但 不适宜种麦子;

日本人交易多用铜钱,铜钱上刻的‘乾文大宝’;

日本的牲畜有水牛、驴、羊,野生动物有犀牛、大象;

日本产蚕丝,织出的绢‘薄致可爱’;

音乐有中国的、高丽的两部分;

四季气候和中国类似;

日本的东面边境挨着海岛,岛上居住着‘夷人’(他们不知道在中国人眼里,他们一直是东夷)。

日本的东奥州产黄金,西别岛产出白银,他们以这些作为贡赋。

日本国王以王为姓,传到当时已经六十四代了,文武官员也全是世系。”

接着介绍了日本《王年代纪》的内容,在神武天皇之前,这本书的内容并不可信,与我国之前史籍记载的内容几乎毫不相关,不但第一位有名字的帅升、女王卑弥呼,就连南北朝时期刘宋记载的五代倭王也对应不上。

他记载的世系为:天御中主——天八重云尊——天弥闻尊——天忍胜尊——瞻波尊——万魂尊——利利魂尊——国狭槌尊——角龚魂尊——汲津丹尊——面垂见尊——国常立尊——天鉴尊——天万尊——沫名杵尊——伊奘诺尊——素戋乌尊——天照大神尊——正哉吾胜速日天押穗耳尊——天彦尊——炎尊——彦潋尊,

神武天皇之后的记载和《新唐书》记载的世系对照关系,已经附在上一篇末尾,但书中也补充了一些细节,这些细节主要集中在佛教的传播上。

比如:“应神天皇,甲辰岁,始于百济得中国文字,今号八蕃菩萨,有大臣号纪武内,年三百七岁。”

再比如:“钦明天皇,即位十三年,壬申岁始传佛法于百济国,当此土梁承圣元年。”可以和《梁书》对应。

还有“用明天皇,有子曰圣德太子,年三岁,闻十人语,同时解之,七岁悟佛法于菩提寺,讲《圣曼经》,天雨曼陀罗华。当此土隋开皇中,遣使泛海至中国,求《法华经》。”这应该就是《隋史》里记载的那次令隋文帝很不开心的朝见,因为日本君主竟然自称“以天为兄,日为弟”。

日本近代历史合集(中华史籍中的日本)(2)

“德天皇,白雉四年,律师道照求法至中国,从三藏僧玄奘受经、 律、论。”这时,日本才有了完整的佛家经典。

“天丰财重日足姬天皇,令僧智通等入唐求大乘法相教。”

此后,日本僧人前来求学变得频繁,除了前面提到的律宗的道照、智通后面依次有律宗的道慈、灵仙、行贺、空海、宗睿、宽建等等。

日本的行政机构如下:

日本畿内有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摄津五州,下属五十三个郡。

此外东海道有伊贺、伊势、志摩、尾张、叁河、远江、骏河、伊豆、甲斐、相模、武藏、安房、上总、常陆十四州,下属一百一十六郡。

东山道有通江、美浓、飞 单、信浓、上野、下野、陆奥、出羽八州,下属一百二十二郡。

北陆道有若狭、越前、加贺、能登、越中、越后、佐渡七州,下属三十郡。

山阴道有丹波、丹彼、徂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伎八州,下属五十二郡。

小阳道有播麽、美作、备前、备中、备后、安艺、周防、长门八州,下属六十九郡。

南海道有伊纪、淡路、河波、赞耆、伊豫、土佐凡六州,下属四十八郡。

西海道有筑前、筑后、丰前、丰后、肥前、肥后、日向、大隅、萨摩九州,共统下属九十三郡。

又有壹伎、对马、多礻执凡三岛,下属二郡。

全部算下来,日本共有五畿、七道、三岛,合计三千七百七十二都,四百一十四驿,八十八万三千三百二十九课丁。

日本近代历史合集(中华史籍中的日本)(3)

宋太宗召见了暐然和尚,对他很优待,赐给他紫衣,让他居住太平兴国寺。

宋太宗在听说人家国君一直是一系传承,官员也都是世系,感叹道:“人家这么个岛国,国运怎么这么长,臣子们已能一直世系袭来,真有上古遗风。”(一副“羡慕嫉妒恨”的嘴脸)

并批评我国说:“我国从唐朝开始动乱,不但王朝更迭,大臣也很少有能够世袭的。”

并许诺:“我虽然德行一般,但愿意建立一个长远的基业,让我们君臣也能像他们一样世代传承下去。”

暐然和尚后来得到《孝经》一卷、越王《孝经新义》第十五一卷,全部是“金缕红罗标,水晶为轴”的精装本。

暐然请求前往佛教圣地五台山,宋太宗准许,并下令沿途地方供给他饮食。暐然到了五台山又想求一套刻印的《大藏经》,宋太宗也准许了。

第二年暐然搭乘着台州宁海县商人郑仁德的商船回到了日本。

回国后,暐然派人上表谢恩,一封写表写得四俪六,颇有文采。(附在文后,有兴趣可以读读。)

除了上表外,进贡的奇珍异宝当然也少不了,礼单整整写了一页,既有琥珀、念珠一类天然宝物,也有倭画屏风之类文玩,还有硫磺之类矿产。

日本近代历史合集(中华史籍中的日本)(4)

倭画屏风


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建州商人周世昌出海时遭遇风浪,阴差阳错之下到了日本,在那里呆了七年后才回来,带了哥日本朋友滕木吉。

真宗知道后,召见了他们两人。周世昌献上自己收集的日本人所作的诗词,宋人认为写得也就那样。真宗询问日本风俗,说日本妇女都披着头发,一件衣服要用二三匹绢。

真宗让他写下了日本的州名、年号等。

轮到召见滕木吉,真宗让他拿自己的木弓射几箭看看,他射得不远,问他为什么,他说日本人不太善于战斗。

真宗后来赐给滕木吉一些钱财,让他回国了。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日本僧人寂昭等八人前来朝贡。

寂照和他的先辈暐然一样不会说汉语,但是通晓汉字,依靠书写和人问答。

真宗下诏赐寂照法号圆通大师,赐给他紫方袍。


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十二月,明州(今宁波)报告说日本太宰府(公元7世纪后半叶设立于日本九州筑前国的地方行政机关)派人前来进贡,但是没有日本的国书,宋仁宗拒绝了他们,之后就没有再朝贡。

南方的商人倒是传说又从日本流通过来的货物。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又有僧人诚寻到了台州,在天台国清寺,想要留下来。

台州报告给神宗,神宗下诏让他朝见,诚寻献上银香炉,木 患子、白琉璃、五香、水精、紫檀、琥珀所饰念珠,及青色织物绫。

神宗以为他远道而来,而且出家人有戒律,把他安置在开宝寺,赐给他们一起来的僧人紫方袍。

这之后,日本经常有僧人来进贡。

日本近代历史合集(中华史籍中的日本)(5)

日本僧人手迹


元丰元年(1078年),通事僧仲回来进贡,赐号慕化怀德大师。


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日本船员滕太明打死了中国人郑作,宋孝宗网开一面,“诏械太明付其纲首归,治以其国之法。”,将杀人犯交由船长带回日本处理。


淳熙三年,因遇到大风,有日本船只到了明州,船员们没有吃的,一百多人一路乞讨到了临安府。孝宗下令一人每天给五十文钱、两升米,等他们国家有船过来就遣返。

淳熙三年,又有七十三人因遇到大风飘到了秀州华亭县(上海),当地拿常平义仓(防备灾害的机构)的钱和粮救济他们。

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泰州及秀州华亭县又有日本人遇到大风飘来,光宗下令不许抢人家东西,还是让常平义仓的钱和粮救济他们。

庆元六年平江府,嘉泰二年定海县,也有类似的事情,都是下诏给钱米遣送回国了。

附暐然上谢恩表

日本国东大寺大朝法济大师、赐紫、沙门暐然然启:

伤鳞入梦,不忘汉主之恩;枯骨合欢,犹亢魏氏之敌。虽云羊僧之拙,谁忍鸿霈之诚。

暐然然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

暐然附商船之离岸,期魏阙于生涯,望落日而西行,十万里之波涛难尽;顾信风而东别,数千里之山岳易过。

妄以下根之卑,适诣中华之盛。于是宣旨频降,恣许荒外之跋涉;宿心克协,粗观宇内之瑰奇。况乎金阙晓后,望尧云于九禁之中;岩扃晴前,拜圣灯于五台之上。就三藏而禀学,巡数寺而优游。遂使莲华回文,神笔出于北阙之北;贝叶印字,佛诏传于东海之东。

重蒙宣恩,忽趁来迹。季夏解台州之缆,孟秋达本国之郊。爰逮明春,初到旧邑,缁素欣待,侯伯慕迎。伏惟陛下惠溢四溟,恩高五岳,世超黄、轩之古,人直金轮之新。暐然空辞凤凰之窟,更还蝼蚁之封。

在彼在斯,只仰皇德之盛;越山越海,敢忘帝念之深。纵粉百年之身,何报一日之惠。染笔拭泪,伸纸摇魂,不胜慕恩之至。

谨差上足弟子传灯大法师位嘉因、并大朝剃头受戒僧祚乾等拜表以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