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沟小学的校名因地名而称,说到墟沟这个地名,许多人很好奇:这里山美水美大海美,然而就是这么个好地方,为什么叫“墟沟”这么个既不风雅又不符实的地名?,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海城小学排名一览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海城小学排名一览表(傅海洋百年墟小)

海城小学排名一览表

墟沟小学的校名因地名而称,说到墟沟这个地名,许多人很好奇:这里山美水美大海美,然而就是这么个好地方,为什么叫“墟沟”这么个既不风雅又不符实的地名?

民间流传这样的传说:据说在明朝初兴时期,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刚刚建都。皇后马娘娘贪图享乐,天天闹着皇上为她在京外修建逍遥宫,供她出外游玩散心。皇上历来宠她,就下旨要天下广荐风景圣地。当时海州官上文说:“本州属下有一地址,依山傍海,水秀泉清,四季繁花似景,终年鸟雀常鸣,后依飞瀑击青石,前傍大海听潮声。”皇上闻奏,立派亲信罗大臣前往考查。

罗大臣来到海州府,偶遇一个貌美的姑娘,想纳她为妾,那姑娘秀眼一眨,思考片刻说:“这样吧,我作一对联,倘若你能对上,小女情愿终身侍候大人,若对不上,那就免谈。”罗大臣心想,我虽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料想不会被一个土生土长的毛丫头难住。于是爽快地说:“可以,可以。”姑娘便竖起三个指头说:“三人为众,拆散众字还为人。”罗大臣想了半天,也没对出,无地自容。罗大臣好事未成,对此耿耿于怀,他想这里美景佳境,人杰地灵,倘若皇上在此建宫,必然使这里更加繁华发达,弄不好自己的丑事也会传扬出去,落得满朝文武耻笑,皇上定会小看他。于是他隐去实情,向皇上禀告:“海州府所报之处,虽风光秀丽,但山多路少,交通不便,更有满地废墟,七沟八坡。依臣之见,不是建宫的理想之地。”这么一讲,皇上信以为真,不再提这事了。后来朝廷就从罗大臣所说“满地废墟,七沟八坡”的字句里抽出两字,组成“墟沟”这个地名。后来清代倭寇作乱,官府在此修筑城池抗敌,又改名为“北城”。但当地老百姓仍然习惯称此地为墟沟,官方又恢复此名沿用至今。

当然,这仅仅是个传说而已。也有人说“墟沟”原名“圩(音xu意为集市)沟”,因“圩”在涧沟边,所以人们称“圩沟”,因“圩”是多音字,后来有人干脆用“墟”予以区别,时间久了“圩”字反而没有人用了,这就是墟沟地名的由来。

实际上,“墟”为集市,“沟”为涧沟。“墟沟”即涧沟边的集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集镇,“墟沟”地名也由此而来。关于墟沟地名的由来地方志有详细诠释,据《连云区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58页)记载:“墟沟镇坐落在云台山北麓,居南固山与北固山之间,南固山中峰狮崖直下二岭,中分一涧,穿镇入海,古时候百姓于涧侧集市,故名墟沟。墟沟形成于明初,1933年建镇,全镇东西长4. 5千米,南北阔约4千米,面积约18. 3平方千米……”

有了“墟沟”这个地名,就不难理解墟沟小学的校名了,校名因地而起。但墟沟小学创办时并非称墟沟小学,现在的校名是后来改称的。对于墟沟小学诞生时间和创办人,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墟沟小学创建于1911年,是由清朝末年秀才董春诚先生创办,王吉仁先生协办。一说墟沟小学是创立于清宣统二年(即1910年)创办人为王同祥(字吉人)。

据《连云区志》(第十七章<教育、科技>361页)记载:“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墟沟先后办起了经正小学堂和崇正小学堂,这两所小学堂介于新式教育与旧式教育之间。民国元年开办墟沟小学。”

按照《连云区志》的记载,墟沟小学的诞生是在1911年。但有这样一个史实:墟沟小学是由经正小学和崇正小学合并起来的,那么墟沟小学的建校时间是算合并前的经正小学和崇正小学的建校时间还是以合并后称墟沟小学的时间呢?

为此,笔者专门拜访了原连云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张树庄同志,张老的观点认为墟沟小学乃王同祥先生和地方士绅董春成等人创办于1910年。当时的情况是:创办时没有大兴土木建筑校舍,而是借用了墟沟东街一座地藏庵(也有人称作地藏庙、地庵庙),东屋大殿塑有观世音像,北屋是地藏王塑像,南屋做课堂,西屋为教员室。所以当时地方上的老百姓称之为“地庵庙小学堂”,实际上当时由于此地为灌云县属地,所以学校的名称是“灌云县立经正小学堂”。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