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聆听小馆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导语

钮承泽导演的这部《艋舺》,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那种不回头,不转弯的叛逆青春。随后我意外地发现电影和五月天的歌曲《盛夏光年》很搭——两者描述的主题都是无法回转的青春,这里顺便推荐给大家一起欣赏。

艋舺之江湖再现灰狼(青春的背后是敢爱敢恨)(1)

《艋舺》剧情主要讲述了一九八零年代在台湾黑帮盛行的时期,四个少年的友谊随着黑道中错综复杂的势力斗争和恩怨情仇从而分崩离析的故事。

人物塑造各有特色,富有青春的活力与张力,动作戏不含糊,情感戏细腻得让我觉得导演仿佛被王家卫附体。总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展现台湾黑帮文化的佳片。

艋舺之江湖再现灰狼(青春的背后是敢爱敢恨)(2)

而导演在电影中想要表达的三层主题也十分耐人寻味,青春、黑帮、晚清,三者在现如今的时代眼光中看似很难联系在一起,导演是怎么做到的呢?接下来,就带来关于影片三层主题的分析:

一、青春与混乱

德国人有一句古训:“如果你在年轻时不够热血,那么你很蠢;如果你在老年时还不沉静,那么你很不端庄。”这句话暗合了影片所要展现的青春,也反映了青少年的普遍特征——叛逆,混乱。

艋舺之江湖再现灰狼(青春的背后是敢爱敢恨)(3)

或许有朋友会说青春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只能说你说得对。这里也要告诫大家,所有的黑帮电影,包括古惑仔在内,核心主题都是反黑帮的。比如《无间道》里那句经典的贯穿故事,展现主题的台词:“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统观黑道电影,我们会发现主角会去混黑道,往往都是没有一技之长,或者身不由己。比如《艋舺》主角团里的蚊子,作为一个外省人,本身就会受到本省人的异样对待,加之当时台湾黑帮横行的混乱背景,就连他的母亲开发廊都得有黑道罩着,无奈之下,蚊子才终于加入了黑帮。

艋舺之江湖再现灰狼(青春的背后是敢爱敢恨)(4)

然而,蚊子不仅仅把另外几个少年当作同道看待。所以才会说出“那我混的不是黑道,而是友情。”这句台词将他稚嫩、敏感、单纯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就连一向以城府深厚示人的和尚也被伤痕累累的蚊子哽咽的声音感动得落泪。

主角团中的蚊子和和尚算是青春中比较极端的代表,一个学霸,一个学渣;一个敏感、脆弱、幼稚;一个沉稳、果断、成熟。蚊子一直以为自己混的是友情,但和尚眼里却只有黑道弱肉强食的法则,他们俩的冲突构成了全剧最激烈的冲突点。

艋舺之江湖再现灰狼(青春的背后是敢爱敢恨)(5)

通过他们俩的冲突,导演引出了关于青春混乱过后的遗憾和惋惜。就像导演在电影中透过外地黑帮老大之口所要展现的青春观一样:“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我们年轻的时候,都以为自己是风,后来遍体鳞伤才发现,其实我们都只是草。”

青春是不羁的,我们眼中容不下规则;青春也是不服输的,我们不会向任何人举白旗,所以才会混乱。因混乱而受伤,因受伤而成长,这一切正是青春的常态。

艋舺之江湖再现灰狼(青春的背后是敢爱敢恨)(6)

二、黑帮与斗争

导演在不遗余力地描写友情的同时,也从很多正、侧面情节去渲染黑帮的血腥和野蛮。比如通过对话表明:和尚父亲断掉的手其实是和尚一直很敬仰的当地黑帮老大GETA因为地位斗争所砍断的。而这样侧面渲染的好处在于将整体电影的基调维持在一个青春的范围内,而不是偏向于黑帮片的色彩。

但正面冲突始终是无法避免的,既然是黑帮,怎么可能会任由小孩子打闹呢?我原本以为这种调色偏冷,偏文艺的青春向作品里不会有超越脸谱化的黑道角色。但是导演却在保留青春气息的同时,也刻画了一副“老炮”级黑帮人物的“浮世绘”。

艋舺之江湖再现灰狼(青春的背后是敢爱敢恨)(7)

有做事不计后果、剽悍却心细的文谦;也有步步为营、老谋深算却钟情于一人的灰狼;也有会来事,但是清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的暴怒大家长GETA。他们之间精彩的暗斗,从饭局那一段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足以见到导演的功力。

首先几人眼神之间的交锋,外地老大灰狼因为顾及旧情人,同时也是蚊子的母亲,所以对混入黑道的蚊子很生气;而文谦因为自己弟弟被GETA儿子,也就是主角团的“太子”志龙所杀,所以不经意间凶光毕露,却又常常收敛。

艋舺之江湖再现灰狼(青春的背后是敢爱敢恨)(8)

这种切特写的拍摄方法,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得,又是王家卫惯用手法。但不同的是,王家卫喜欢“停留”,而钮承泽喜欢一闪而过,这样可以将节奏变得贴近生活会话,从而让观众有很好的代入感,不会觉得故弄玄虚。

其次,饭桌上的语言简洁易懂,几句话之间交代出人物的动机和心理,比较生活化,不会显得有距离。这和导演混过黑道的背景相关,包括黑道的一些细节在内,精准到人物的服装,动作、神态都很黑帮,也很真实,不像脱离了生活的人。

艋舺之江湖再现灰狼(青春的背后是敢爱敢恨)(9)

所以,这样拍摄出来的黑帮,是常人的黑帮,而不是充满大侠气概,亦或是被美化了的黑帮。导演既承认黑帮在当时保护底层市民生活的一面;同时也尖锐地指出黑帮凶狠,江湖险恶的不可掩盖的一面。

三、晚清与影射

熟悉钮承泽导演的人都知道,他是满清钮钴禄一族的后人,后来满清溃败,钮钴禄一族没落,所以他才前往台湾。而对于晚清的态度,钮承泽导演是具有批判性的。这从他对于自己选角(外地黑帮老大灰狼),以及最后台湾黑帮老大GETA的下场就可以看得出来。

艋舺之江湖再现灰狼(青春的背后是敢爱敢恨)(10)

我们都知道晚清时期清朝自以为是,闭关锁国,自恃大国,恃才傲物。别人的枪都已经逼近门口了,晚清却还是执迷不悟。这段历史对应剧情里,GETA说“枪是下等人的武器,混黑社会靠的是拳脚和棍棒。”不思变通,不懂得与时俱进的GETA的最终结果和晚清一样,就是被别人用枪杀死,十分讽刺。

艋舺之江湖再现灰狼(青春的背后是敢爱敢恨)(11)

这种影射是我认为绝妙的布置,既展现了导演布局全篇的能力,也表达了导演对于旧时代的反思,将整部电影与一般的黑帮片区别开来,加入了一丝家国情怀,呈现了不一样的电影意义。

结语

谁也不希望进入这样的故事,但是,剧情中的每一天抛开打打杀杀却又是那么的开心和幸福。三层故事互为表里,层层递进,既讲述了少年们的青春,也讲述了台湾八零年代社会缩影“艋舺”的青春;让青春变成了一场既敢爱敢恨,又狼狈不堪;既江湖险恶,又儿女情长的一场时代的巡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