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核酸检测,

很多市民都已经不陌生。

每次医护人员采样后,

都需要将采样棒放入试管,

然后折断采样棒的头部。

这一操作看似简单,

但折断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飞溅,

存在感染风险,

而且也可能因为

采样棒难折断而耽误时间。

不过,这一现状

将有可能得到改善。

记者昨日(9月28日)获悉,番禺区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叶根、梁煜贤共同发明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采样管”正式投入生产,该新型采样管计划近日在医院投入试用。

疫情之初,叶根、梁煜贤两位护士

便积极参加核酸采样工作,

细心的他们注意到,

在采样过程中

采样棒存在难折断的问题,

而且这一个动作

一个班次下来就得重复数百次。

智能综合采样器使用方法(折断采样棒怎么做到快且安全)(1)

新型核酸检测采样管

叶根说:“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改良一下采样管,例如有一个卡口,使之有固定的折断位置,这样就可以使采样棒更加稳固而且易于折断。这样子不但大大降低标本飞溅外漏的风险,降低职业暴露感染发生率,而且还可以缩短核酸采集的时间。”

智能综合采样器使用方法(折断采样棒怎么做到快且安全)(2)

叶根多次与科室同事沟通设计采样管

想法有了之后,叶根、梁煜贤两位护士便付诸行动。他们在采样管管口设计了4个卡口,每个卡口的大小刚好可以放置采样棒。这样一来,有专属位置的采样棒就可以轻松被折断。

经历多次改良,2021年10月,他们提交了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今年4月,成功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目前与广州博联思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专利实施许可)合同》,采样管正式投入生产。

智能综合采样器使用方法(折断采样棒怎么做到快且安全)(3)

“一种采样管”获批为实用新型专利

厉害了!

为叶根、梁煜贤点赞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麦裕玲、梁兴民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肖桂来 通讯员:麦裕玲、梁兴民

来源: 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