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古人的交通规则吗

咱们现代人在大马路上走路都是靠右往前走,对吧?但您知道古人是怎么走的吗?据考证,先秦时期为女左男右,因为古人讲礼仪啊,根据礼记王制记载说,路途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地方。翻译过来就是在路途上,男的要靠右走,女的要靠左走,而车站则在路途两头通行,简言之就是最早啊。男人要走男道,女人要走女道,要各走各道,不能像现在一样,可以手拉手一起逛街玩耍,否则要被处以重金。只不过后来是礼崩乐坏,规矩就乱掉了。等到了唐朝太宗朝时,经济大发展,各种的交通工具也是越来越多,往大里分,有车、轿子或者直接骑牲口这么几大类,外加行人混在一起,往往会导致城市的交通拥堵混乱,交通事故也很多,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你想,当时长安城那么大,上百万人口,每天打开城门,全国各地甚至外国人也牵着骆驼骡子往里涌,道路就这么宽,干个啥事儿还不堵在路上,这就是成本呐。

好在历史上唐太宗英明神武,就决定要立个规矩,可是这个规矩怎么立呢?一时也没想到什么好招儿。看到皇帝很忧虑,为贞观之治作出重要贡献的当时另一位宰相,换作马周(601年-648年),字宾王, 清河郡茌平县(今山东聊城市茌平区茌平镇马庄)人。

交通法超速是第几条(古代有交通规则吗)(1)

开创性的提出了人们进城的时候要靠右边走,而回来的时候得靠左边走这么一个来左去右的建议。唐太宗当时觉得挺赞,就在此基础上颁布了我国最早的交通规则,叫大唐礼制令,就是礼仪制度和命令,距今呢有1300多年历史。那么很有意思的是,在一制定里边呢,还规定了超速超载该怎么处罚。

我想司机朋友们是不是听到很耳熟?你可能会说了,在古代它没有汽车,都是骡子,都是马,怎么会有这样的处罚呢?简直可笑嘛,其实不然,因为在古代,这个马要跑起来一般的速度呢,会达到每小时20至60公里,一点儿也不慢,如果是纯血的汗血宝马,那每小时80迈的速度也是相当快的。

交通法超速是第几条(古代有交通规则吗)(2)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的话,古代的马和马车就相当于现在的机动车。那既然古代有车,就得有交通规则了,就跟现在市区里跑,你不能超速,如果超速了很危险,也不能超载,路坏不说,会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道理是一样一样的。那么礼制令中对超速到底是怎么罚款的呢?如果说你没有站得住脚的一些理由,比方说有个人突发疾病需要救护车,或者说我有紧急的公文要传送,十万火急等等,否则你在古代的市区街道想策马狂奔,超速超载,被古代交通警察捉住,那可不是扣分罚200块钱的事儿了,而是二话不说,直接扒下你的裤子打屁股,先来个50大板,如果说出手重的话,那几板子下去屁股准开花,50板下去骨折筋断,也很有生命危险啊。

交通法超速是第几条(古代有交通规则吗)(3)

如果说你命很背,超速超载伤了人,恭喜你,按照斗殴杀人罪进行定型,如果说撞死人,二话不说立马死刑。而对于我们司空见惯的超载,那在古代可不是罚点钱就好了,那个时候起码两年有期徒刑起步。我们就再回到刚才所讲的最基本的一个交通出行规则上。刚讲了,唐代规定进出城门要来左去右,千万别小看这举措,几千年前的古人竟然提出了和我们如今的行人靠右行差不多的举措,这体现了古人的大智慧,也确确实实的大大提高了交通效率,这本身功劳不小。

但是呢,马周提出的只是在进城出城的时候按照规矩走,虽然呢,只是缓解了城内交通的流量,但是他还不够的全面,因为城内你来我往,人车混行是乱七八糟,既影响市容市貌,又影响交通秩序的情况也是非常严重的。

交通法超速是第几条(古代有交通规则吗)(4)

直到宋朝时,由于商品经济大发展,交通问题带来的弊端可就更多了。于是乎,当时的宋太宗就下诏令,京都开封及各州在城内主要交通路口悬挂木牌,刻上宋朝版的礼制令,作为交通规则,人人要严格遵守。大概内容呢,就是说,从今往后,全国通通是来左去右,还刻意的刻上了几条标语,什么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必来。就是说地位低的要避让地位高的一个,年纪小的药味,年纪大的让路,负担轻的人为负担重的人让路,还有什么车走中央,人行两边等等

交通法超速是第几条(古代有交通规则吗)(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