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元宇宙”有多火爆,不用我多说。扎克伯格把Facebook直接改名为Meta,概念股涨到爹妈都不认识,巨头纷纷投入重金入局。

未来已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新事物不一定都是好事。至少从心理健康方面来看,元宇宙更可能诱发、加剧已有的心理问题。毕竟生活这么艰难,一不小心就崩溃了啊。

元宇宙是什么?

现在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能告诉我们,元宇宙究竟是什么。这个词最初诞生于由尼尔·斯蒂芬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小说里提到,人类通过数字替身,在虚拟的三维空间中生活,其中人造的虚拟空间称为元宇宙。有专家认为,元宇宙这个术语,指互联网演变成一个虚拟世界,人们在其中通过数字自我或化身进行互动。

这个说法中的关键词是:虚拟世界、数字自我。

脱实向虚,应该是大家都认可的元宇宙的最主要特征。

斯坦福大学不久前开设了“元宇宙的第一课”:《虚拟人》,这是斯坦福历史上第一门完全在VR里进行的课程。

元宇宙心理(元宇宙未来已来)(1)

入选的学生课上利用VR头显,在包罗万象的虚拟环境中上课,可能是博物馆、实验室,也有可能是火山口、或海底暗礁,甚至还可以自行创建环境。

元宇宙心理(元宇宙未来已来)(2)


元宇宙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哪些影响?

数字技术,尤其是作为元宇宙核心的VR技术,可能与许多心理健康问题相关。

一项研究对100名20~30岁的人进行了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又名“网络成瘾”)、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特征的测量,这些人中大约有30%表现出了PIU的迹象。

270名18~30岁的年轻人参与了另一项研究,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水平可以预测PIU,以及使用Facebook的频率。

诸多类似研究结果都很相似:数字技术的使用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症状之间存在关联。

这意味着什么呢?有研究者认为,数字世界可能更能吸引那些对现实生活缺乏掌控的人,而沉浸其中,又可能增加脱离现实的可能性。元宇宙很可能把这种情况放大,成为未来的一大难题。


明明现实生活看上去很好,为什么还是感觉很受伤?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人明明看上去生活很好,却还总是感到焦虑、悲痛,甚至产生某些生理反应,如失眠、厌食等与遭受创伤类似的应激反应?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告诉我们,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受到了替代性创伤

这个词,最初是指在专业的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因为与患者的接触和互动,而使得自己心理也受到创伤的一种现象。后来人们发现,地震、火灾等灾难救援工作者和接触者也常有这种现象。

王力宏人设崩塌,据说全国各地有很多老公是在挨骂中度过的,即便出轨的不是自己。

媒体大肆报道富士康工人跳楼期间,自杀的案例增加了。

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去世,许多人感到悲痛,“我感觉到无可抑制的悲伤,心口很痛,一闭上眼就会想到这些事,根本无法入睡”。

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人们不够坚强吗?

其实,这种替代性创伤的出现,与个人意志品质无关,而是一种同理心的表现。当普通人看到自己不愿意直接遇到的灾难景象,即便自己未曾亲身经历,但由于同理心,我们会感其所感,伤其所伤,因而也会像自己经历了灾难一样,体验到巨大的压力。

学者Kassam-Adams曾形容替代性创伤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类似,会有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障碍、易惊吓、易激怒等表现。如果不及时抽离,个体可能产生悲观、绝望的想法,核心价值观动摇,对现实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非常消极的念头。


要怎么预防、减少替代性创伤呢?

一、对新闻的接收进行控制

在一段时间内不要收听或收看新闻,或者看到负面新闻时先划掉它,不要沉浸其中。过度接触坏消息只会产生消极作用,而不是积极作用。

二、转移注意力

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手边能完成的事情上,如打扫卫生、养花浇水;或者听听舒缓的音乐,找亲人朋友聊聊;看书学习或考证,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三、多锻炼、多运动

保持健康的生活节律,早睡早起;散步、慢跑、卷腹等运动做起来,增强免疫力,身心更健康。

四、情绪状态异常时,及时寻求帮助

当自己无法化解负面情绪、状态异常时,及时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平台或心理热线寻求帮助,或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硬扛。


写在最后

当我们知道,不需要亲身经历,仅仅是脑中的体验,便可能遭受创伤,出现症状。同时,我们也知道,商业运作更多是逐利,而不是首先考虑人们的健康。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元宇宙如果大规模普及,在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还可能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尤其是我们内心世界可能受到很大冲击。我们能做什么呢?学点心理学知识,尽可能让自己心理更健康、更坚韧,可能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以做的。我是爱读书的宝妈公号北冀小棠读书会,欢迎与我一起慢慢读书、慢慢成长。

元宇宙心理(元宇宙未来已来)(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