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诗词创作,少不得有唱和之作。有人问:唱和一定要步韵吗?当然不用,唱和有多种形式。
关于这个问题,清朝人吴乔的《答万季埜诗问》说的很清楚:
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又问:“和诗必步韵乎?”答曰:“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
最早的唱和,不必考虑韵的问题。因此《答万季埜诗问》中说:
“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
这里的两个和诗意义不同,第二个是狭义的和诗,指唱和之诗与原作不同韵部。唐朝有四首著名的唱和诗,原唱是贾至的《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唱和的三人也赫赫有名,第一位是诗圣杜甫,其诗为《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第二位是边塞诗人岑参,其诗为《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官之作》:
鸡声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皇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第三位是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其诗为《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从题目就能看出,杜甫、王维、岑参都是唱和贾至,贾至是中书舍人,是他们的上司,领导作诗,下属作诗奉和。可以看出这几首和诗,押韵与原唱都不相同。
广义的和诗,包括狭义的和诗,以及下面提到的几种方式。
二、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
同其韵,是指同一个韵部,不同其字,意思是押韵的字不同。这种方式叫做和韵,一般称之为依韵。
例如王昌龄的这两首诗,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这两首诗不是唱和之作,借用一下说明依韵。第一首韵脚是楼、秋、愁;第二首韵脚诗沟、楼、侯。两首诗同一个韵部,但是韵脚不完全相同,这种押韵方式的唱和,叫做依韵。
虽然两首诗有一个相同的字作韵脚:楼,但是只要有一个不同,就是依韵,假如都相同就是用韵或者次韵。
三、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
这一种也是“用其韵”,区别在于押韵的字也相同。例如宋朝词人米芾有《水调歌头·中秋》: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老街有一首习作,《水调歌头(用米芾中秋韵)》:
槛外楚江水,万里向东流。横空谁寄雁字,椽笔抹高秋。抛却江郎才调,揽得坡公飒爽,风月入金瓯。放眼云山阔,浩荡解千愁。
黄鹤去,鲸鲵渺,尽悠悠。仲宣眷眷,今古北望不胜幽。何似青莲居士,歌舞花间对影 ,杯酒释沉浮。且拜姮娥转 ,与我下南楼。
两首词押韵的字相同,但是次序不同,这种叫做用韵。如果次序相同,就是下面介绍的步韵(也叫次韵)。
四、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
这一种还是“用其韵”,区别在于不但押韵的字相同,而且次序也相同,这种叫做步韵,也叫次韵。
例如皮日休与陆龟蒙之间的唱和之作。皮日休写给陆龟蒙一首诗,《鲁望 春日多寻野景 日休抱疾杜门 因有是寄》诗云:
野侣相逢不待【期】,半缘幽事半缘【诗】。
乌纱任岸穿筋竹,白袷从披趁肉【芝】。
数卷蠹书棋处展,几升菰米钓前【炊】。
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
陆龟蒙收到诗以后,次韵作了一首《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步韵不仅仅出现在作诗中,填词步韵也非常多。甚至宋人填词时所说的和韵,基本都是步韵(次韵)。例如南宋灭亡后,皇室北上,王昭仪在途中作《满江红》词云: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於我肯从容,同圆缺。
同行的琴师汪元量填词唱和,《满江红 和王昭仪韵 》:
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被午夜、漏声催箭,晓光侵阙。花覆千官鸾阁外,香浮九鼎龙楼侧。恨黑风、吹雨湿霓裳,歌声歇。
人去後,书应绝。肠断处,心难说。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事去空流东汴水,愁来不见西湖月。有谁知、海上泣蝉娟,菱花缺。
二人的词流传天下后,文天祥的战友邓剡填词唱和,《满江红·王母仙桃》:
王母仙桃,亲曾醉、九重春色。谁信道、鹿衔花去,浪翻鳌阙。眉锁姮娥山宛转,髻梳坠马云欹侧。恨风沙、吹透汉宫衣,余香歇。
霓裳散,庭花灭。昭阳燕,应难说。想春深铜雀,梦残啼血。空有琵琶传出塞,更无环佩鸣归月。又争知、有客夜悲歌,壶敲缺。
文天祥则唱和了两首,第一首为《满江红·燕子楼中》,序言写到: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词云: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春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销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手,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第二首为《满江红·试问琵琶》,文天祥自注:代王夫人作。
词云: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丹阙。王母欢阑瑶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新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五、关于步韵的争议
步韵之法,向来引起争议。例如《答万季埜诗问》中就说:
步韵最困人,如相殴而自絷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于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深斥之。
作诗如同两个人打架,束缚了手脚,如何施展呢?很多人作诗,对仗、押韵都搞不好,步韵岂不是更麻烦。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过:
和韵最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于元白皮陆,本朝诸贤乃以此而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
元白皮陆,指元稹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这两对人最喜欢次韵作诗,影响到后来人唱和都以次韵为标准了。
清朝诗人施闰章也批评说: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
结束语
关于步韵束缚人的手脚,自古争议不断。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步韵作诗,原因不外有三:
1、唱和之作,形成的习惯。
2、炫耀技巧。
3、练习
老街也喜欢步韵作诗,目的是第三个,体会古人的用笔,练习自己的遣词造句。束缚越多,要求越高。不过,这个见仁见智。
另外,需要注意,在宋朝,很多题目中写和韵、用韵的诗词也是次韵。
@老街味道
偷诗假冒,不懂装懂,几个关于古人作诗的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