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你喜欢哪个情节(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谁)(1)

我国历史上精彩的乱世并不少,而三国时期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让国人乃至东南亚各国喜爱,除了这期间豪杰并起、英雄辈出、事态跌宕起伏外,还要得益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正是这本历史小说使得这段乱世时期成了我国最知名的历史阶段。

从《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三国多少英雄豪杰在这段历史舞台上你争我夺、逐鹿中原,他们各自在这段历史上彰显着自身的风采。相比《三国志》中惜字如金的描述,演义中妙笔生花的刻画给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或正面或反面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三国人物中你最喜欢的是谁呢?上篇(往期回顾: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谁?二 )之后,我们继续聊~

王平

三国演义你喜欢哪个情节(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谁)(2)

形象:稳重 能征惯战

《三国演义》中的王平是一个办事很让人放心的大将,虽然是个大老粗,但无论是在刘备帐下,还是后期在诸葛亮麾下都是十分靠谱的人选。王平前半段经历与历史并无太大不同,不过诸葛亮去后,却为了给蒋琬和姜维让戏,被蒋琬送去了永安防备东吴。

王平是益州的巴西宕[dàng]渠人,一开始是曹魏的将领。汉中一战,在跟徐晃出战被击败时投降了刘备,还因熟知汉中地理让刘备高兴了半天。其后,随刘备征战汉中,更多的还是后来随诸葛亮南征北伐。

在随诸葛亮南征北伐中,王平最让人所熟记的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作为副将随主将马谡一同镇守街亭的那次了。

到了街亭,马谡忘乎所以忘了自己本来的“守”而急于立功,登上高山准备以“攻”来击退魏军,但被王平看出了要害,一针见血地直接点出了他屯兵山上的水源问题,足见王平作为一名大将扎实的基本功。结果,执迷不悟的马谡果然被司马懿放火烧山击败,王平兵力匮乏救援不成,街亭失守,致使诸葛亮功亏一篑。

在整部演义中,王平是季汉中后期较为活跃的一员大将,在跟随诸葛亮征战中多立战功,鲜有过失。因为他办事稳重,作战有力,特别是街亭那次,他据理力争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一名将军应有的素养,因而也赢得了不少人的认可。

徐庶

三国演义你喜欢哪个情节(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谁)(3)

形象:奇才 忠孝之士

《三国演义》中的徐庶是一个让人很可惜的谋士,早年徐庶有如侠客一般为人报仇而被官吏拿获于市井中让人辨认,却因他行侠仗义而无人告发。被同伴解救后更名改姓,一心求学,先后与石韬、司马徽、诸葛亮等人交善,成了一名足智多谋的谋士,投奔刘备时就化名为单福。

相比历史,演义中的徐庶投奔刘备后可谓是大放异彩,充分体现了他的才华,而他母亲被曹操所获的情节则大同小异,无疑都说明这是一个至孝之人。

徐庶本是颍川人,后来避祸逃难荆州,结识了司马徽和诸葛亮等人。徐庶曾想投奔刘表,却发现刘表是个庸人,转身来找水镜先生司马徽,结果就被“骂”到了刘备这里。

而荆州系的谋士都有个很“骚”的特点,就是格调都很高。诸葛亮和庞统早已被司马徽向刘备安利了一番不说,前者要刘备跑了三趟,后者要引起刘备的注意并求着回去。徐庶自然也不能丢了这个范儿,这位是唱着歌来的(就算是来投也得是你先注意到我),而且还拿刘备的新“座驾”反过来测试了一把刘备的“性能”,这才高高兴兴地跟刘备走。

范儿没丢,本事自然也没落下。徐庶上来就帮刘备打跑了曹仁、李典的大军,破了八门金锁阵,还趁机拿下了樊城,曹仁哭着回去“告状”,这就引出了程昱这位“分手大师”。曹操听了程昱的建议骗来了徐庶的老母,借此成功把孝子徐庶骗到了手。

徐庶虽然不得已坦白实情后离开了刘备,却也留下了两件“法宝”:一个就是另一位“身在曹营心在汉”,发誓“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另一个就是向刘备举荐了我们所熟悉的诸葛亮。之后,徐庶除了在赤壁之战外就再也没有露过面。

在整部演义中,徐庶不仅有能耐,又是忠孝之士,可惜被曹操捉住了命门——老母,被骗到了曹营,结果前程没了,老母也被害了,典型的悲剧开始悲剧结束。

但是,这位品德高尚的谋士在刘备帐下短暂的发光期间却爆发出了强大的能量,就连程昱都不得不谦称徐庶相当于十个我,所以,徐庶也因其德才兼备而得到了不少人的欣赏和认可。

曹操

三国演义你喜欢哪个情节(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谁)(4)

形象:奸雄 文武雄才 大汉丞相 人妻控 求贤若渴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一如史书中所记载的东汉著名评论家许劭给他的评语那样:“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演义中的曹操确实比正史中的更鲜明,换句话说,更反派。虽然他在历史上的主要作为相差无二,都是能文能武,能诗能赋的全才,但演义中的曹操由于当时的一些历史原因,成了正宗的大反派,也就是rpg游戏中常见的那种大魔王。

虽说身为官宦之后的曹操在演义中的形象并不光彩(奸),但这并不能掩盖曹操本身所含有的英雄形象(雄)。对外,曹操一路平定了部分黄巾党,扫平了袁绍、袁术、吕布、张绣、刘表、张鲁、马腾和马超、韩遂等诸侯,多次讨伐刘备和孙权,并降服了匈奴、乌桓、鲜卑等异族势力;对内,他大兴屯田、兴修水利、劝励农桑、安置流民、稳定民生,同时求贤若渴,颁布《求贤令》积极招引人才治理辖内,使得北方及中原人民安居乐业,无愧乎一代枭雄。

曹操的文采也是十分出色,像是《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蒿里行》等都是传世名篇,曹操也和他的俩个儿子并称“三曹”,还开创了建安风骨;此外,曹操还注解了《孙子兵法》作《孟德新书》,足见其文学和兵法造诣。

当然,曹操最具争议也是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独特的人妻癖好了,他身边比较有名的几个女人,老婆有丁氏、卞氏,别人的老婆邹氏、甄氏(晚了半步)、杜氏(抢了关羽的,演义中没提),也让我们见识到了这位奸雄与众不同的“旺盛的爱”的一面。

在整部演义中,诸葛亮虽说是全书第一人物,但风头却只能和三国第一人物曹操较较劲。而作为反面第一人物,曹操那“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形象深入人心,尽管因此为人所不齿,但曹操还是因为其文武全才的能耐和雄才伟略的霸主风采得到了广泛的崇拜和向往。

喜欢三国演义的朋友,

欢迎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 为你喜爱的人物助威推动排名啊~

荀彧

三国演义你喜欢哪个情节(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谁)(5)

形象:王佐之才 荀令君 居中持重 伯乐

《三国演义》中的荀彧与历史上的并无二致,这位集坐镇后方(后勤)、指导战略(营销)、出谋划策(销售)、举荐贤才(人事)于一身的高功能复合型人才连同后来的谋主荀攸一同被曹操网罗到手,真替曹操感叹“捡到宝”了!难怪曹操要称他为“吾之子房”,东汉名士何颙[yóng]也评价他为“王佐之才”。

荀彧是颍川人,早先在袁绍帐下,后来和侄子(辈分上)投奔的曹操。作为颍川首席奇士,荀彧为曹操定鼎中原和北方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曹操早年几次战略错误或犹疑的时候都是荀彧给矫正的,像是“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无不帮曹操在稳定势力和建立优势上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在生死存亡的官渡之战上,他千里致书劝曹操“扼其喉使其不得进”,最终摆平了来自北方最大的威胁——袁绍。而在曹操远征陶谦时,面对吕布叛乱,他和程昱一起设计保全兖州三城,保住了曹操的根基。

跟随曹操后,荀彧经常坐镇后方,处理国家公务、军机大事,同时还总是要为在前线的曹操足兵足食,更为曹操举荐了程昱、郭嘉等大量人才,曹操得以从四面环敌的一路诸侯成长为中原霸主,荀彧功莫大焉。

无奈的是,长年以来如此亲密无间的感情,多少次患难与共的友情还是因为一件事破裂了。晚年的曹操处于一种独特而矛盾的心境中,听到部下们的怂恿后在乎起了名誉,一心要进魏公、加九锡。而这时荀彧真挚的劝谏在他眼中成了另一种味道,昔日对荀彧言听计从的曹操,似乎只听到了荀彧这些话中的“不可”、“不宜”和后来的“不想”,转而对荀彧由爱生恨。

后来,察觉曹操用意的荀彧在下江南途中托病留在寿春,却在劫难逃。在打开曹操送来的那盒饮食后,发现其中空无一物时荀彧脸上的表情让人很难想像,但顿时,累了,那个居中持重二十多年,一直勤勤恳恳的荀彧真的累了,他终于想好好地休息睡上一觉,便选择服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五十岁,最后,还是未得善终。

在整部演义中,诸葛亮虽说是全书第一人物,但曹操依旧是三国第一人物,而将曹操托上三国第一人物宝座的那个人正是荀彧,他一直在做曹操背后那双手,不遗余力地辅助曹操走到了那一步,却从互相扶持走到了形同陌路。

荀彧为曹操作出的贡献有口皆碑,荀彧维护汉室的努力有目共睹,这位世所罕见的大贤在东汉和曹魏的那段时间里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无愧乎其“王佐之才”和“吾之子房”的评价。而他仁德高尚的人格操守也令人感动,对于曹魏,他进善无私,对于东汉,他尽职无悔,如同诸葛亮一样可谓是中国精神物质文明的最高楷模,难怪他也能成为在演义中曹魏阵营中唯一一位能得到众人敬爱和向往的贤才。

郭嘉

三国演义你喜欢哪个情节(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谁)(6)

形象:奇佐 足智多谋 料敌敏锐 英年早逝

《三国演义》中的郭嘉是早先最足智多谋、最善于洞察人心的谋士。不同于荀彧的战略居多、战术应时,他和荀攸都是善于制定战术的高手。而相比之下,郭嘉对人心或者说人性的洞察力让人惊叹不已,特别是演义中还将定辽东之计放在了他身上,使得他的这份洞察力更是到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程度。

郭嘉也是颍川人,在荀彧的推荐下来到曹操帐下。作为颍川又一奇士,郭嘉以善于奇谋著称。最初在曹操四面处敌,北有袁绍,南有张绣、刘表,西凉马腾、韩遂,东又是吕布又是刘备的情况下,郭嘉十分透彻而又精准地分析各个敌人的心理,为曹操四方征讨的过程中逐个确定了主攻方向,确保曹操在同一时间只会面对一个敌人,以便于各个击破,十分了得。

而当刘备来投时,郭嘉的那个不杀也不放,妥妥地把刘备当成了活金字招牌来用,这样的政治眼光,相当高明,如果曹操能一直这么做的话,估计刘备根本就没有机会再称霸一方了。

郭嘉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毒舌功能,堪称是阎王的人间代理,说谁谁死。围下邳说淹城破吕布,吕布就完蛋,十胜十败说完,袁绍就兵败而亡,说孙策必死于小人之手,孙策就被刺身死,临终之前还不忘留封信打包了袁绍最后的骨血,刘备若不是顶着“主角光环”,也要被郭嘉“一战可定”。

在整部演义中,郭嘉也是一个让人可惜的谋士,因为远征乌桓水土不服,英年早逝,不然以他的才华,日后还将大有可为。郭嘉的智谋和测算在三国中也是顶级的,正是因为这份强大的能力也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如今甚至还流传出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言论,足见这些人是如何欣赏郭嘉的。

夏侯惇

三国演义你喜欢哪个情节(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谁)(7)

形象:曹魏元勋 勇猛无畏 独眼将军 拔矢啖睛

《三国演义》中的夏侯惇多是活跃在用兵作战中,相比历史上的夏侯惇,书中没有提到他坐镇后方屯田的贡献,但因为增加了作战的戏份,反而使其露脸的机会大大增加。老罗其实对曹魏也挺照顾的,本来只是中流矢而瞎了左眼的夏侯惇被老罗刻意增加了拔矢啖睛的桥段,大大突出了夏侯惇勇猛无畏的性格。

夏侯惇作为曹魏的功勋战将,与曹操一样是沛国谯县人,追随曹操后一同建立了军队,可以说是曹魏的开国元勋。早期的夏侯惇常在曹操帐前常任先锋,勇而无畏,最有调的一次就是追击董卓时单挑吕布那一回了。其后,刺徐荣、围吕布、杀桥蕤[ruí]、败高顺、捅曹性,这位老罗口中的三国独一“练家子”在后面交手上就没有败绩。

可惜的是,除了随曹操出战外,小沛城外还是让高顺、张辽送回了家,新野被诸葛亮烧了个大半,单独带兵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

作为三国中辨识度最高的独眼将军,夏侯惇勇猛无畏,被曹性射中左眼后,还拔矢啖睛重伤不下火线,确是条汉子。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曾为秦琪报仇追杀过关羽,看得出还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这样的夏侯惇也难怪能收获一票粉丝。

三国演义中,还有哪些人让人喜爱?我们下回再继续说......

欢迎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 来为你喜爱的人物助威推动排名吧~

三国演义你喜欢哪个情节(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谁)(8)


作者:众推君,图片源于网络、94版三国演义

历史生活人文,品史闻事见时, 众推风云榜与你畅聊风云变幻,共推精彩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