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纳兰春蚕

“谪仙”,顾名思义,就是被贬下界的神仙。如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便可归在这个范畴。不过笔者今天跟大家探讨的话题不是小说人物,而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谪仙”常作为沦落凡尘的才学之士的一种美誉。那么在文学史上有哪些人曾被誉为“谪仙”呢?

最出名的诗人是李白吗(盘点文学史上的)(1)

李白

最为大家熟知的“谪仙”,当属唐代大诗人李白。唐孟棨《本事诗·高逸》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

东方朔

汉代东方朔也有“谪仙”之名。李白《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诗中化用了东方朔避世金马门的典故,“谪仙”既是李白自称,也是东方朔之誉。因李白是太白金星下凡,而东方朔是岁星(即木星)下界。

《仙吏传·东方朔传》载:“朔未死时,谓同舍郎曰:‘天下人无能知朔,知朔者唯太王公耳。’朔卒后,武帝得此语,即召太王公问之曰:‘尔知东方朔乎?’公曰:‘不知。’‘公何所能?’曰:‘颇善星历。’帝问‘诸星皆具在否?’曰:‘诸星具在,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复见耳。’”

杜甫《题郑十八著作虔》也有“方朔虚传是岁星”的诗句,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复斋漫录》:“按班固《武帝故事》云:‘上至海上,考竟诸道士尤妖妄者百余人,西王母遣使曰:欲见神人,而先杀憀,吾与帝绝矣。使至之日,东方朔死。上疑,问使者,云:朔是木帝精,为岁星,下游人间,以观天下,非陛下臣也。’”

最出名的诗人是李白吗(盘点文学史上的)(2)

卢殷、李德裕、徐炼师等

“谪仙”本特指李白,但在李白之后,这一词语在唐中晚期掀起了一股流行风潮,常作为文人间的谀美之辞,甚至夸张到满大街都是“谪仙”的地步,大有滥用过度之嫌,如:

孟郊《吊卢殷》:“高名称谪仙,升降曾莫停。”

牟融《赠浙西李相公》:“长庚烈烈独遥天,盛世应知降谪仙。”

施肩吾《访松岭徐炼师》:“千仞峰头一谪仙,何时种玉已成田。”

以上三例,分别称卢殷、李德裕、徐炼师为“谪仙”,可认为是唐人对贬谪官员或山中道士的美称。这些诗作的流传度不高,对后世的影响力也不大。李德裕虽贵为宰相之尊,也没能将“谪仙”这一称号推广开来,深入人心。

最出名的诗人是李白吗(盘点文学史上的)(3)

苏东坡

文学史上公认的“谪仙”,还有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贬官黄州时,司农朱载上曾称他为“谪仙”,南宋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载:“东坡云:‘足下试举题一字。’公(朱载上)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凡数挑,皆然。公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因苏东坡贬官黄州,所以“谪仙”是对其贬谪身份而言,这跟贬官浙西的李德裕也称“谪仙”并无本质区别。但苏东坡却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清朝名士王士祯就曾评论道: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由此看来,“谪仙”之誉也不是谁都能当得起的。

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还不错,关注一下又不会怀孕哦!

【版权声明】此文系本人「纳兰春蚕」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及链接信息,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