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院士1985年6月12日逝世,至今有37年了,但我们上海育才中学的广大师生,特别是当年我们这几届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华院士讲课的同学,都还一直记得他曾经两次来我校讲课的情景。

华院士第一次来育才中学讲课,是在1962年。那时我正在育才中学读初中。全校师生得知这一喜讯,都有点不大敢相信,世界著名的大数学家华罗庚,就是顶级的名牌大学也不一定能请得动他呀,居然他要到我们一所中学来讲课,太让人喜出望外了。高兴之余我们又得到一个不怎么高兴的消息,因为我校大礼堂只能坐全校一半学生,所以高中部的学生在大礼堂听大师讲课,初中部的学生全部在教室里听拉线广播。而且学校关照,华院士讲课时,初中同学不能偷偷溜到礼堂去,讲课结束后也不得在礼堂至校门口的通道上围观华院士。虽然这对初中部六百多名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遗憾,不能一睹心仪已久的大师的风采,但是那时的学生都很老实守纪,我敢说,没有一个人违背学校的决定。

全校师生热切盼望的那天到了,华院士来了。虽然我们在教室里听广播,但每个人都认真仔细地做了笔记。

华罗庚南京学校(华罗庚来过上海育才中学)(1)

新华社 图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

记得华院士那次讲课的第一个内容是统筹学优选法。他举例,一个人要泡一壶茶,就得找出并清洗烧水壶、茶杯,准备茶叶,然后生炉子,打水,烧水,最后等水开了泡茶。但是如果调整一下顺序,先找出并清洗烧水壶,打水,生炉子,烧水,在等待水开的时候再找出并清洗茶杯,准备茶叶,水开了马上泡茶,这样喝茶的时间就能提前几分钟了。大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把应用数学讲得我们初中生都能听得懂,然后画龙点睛地总结,如果把优选法广泛应用到企业生产中去,就能缩短工期,减少支出,节约成本,从而增加收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接着华院士又讲了如何根据导弹落地的经纬度,来测算它的发射地点。我们正听得云里雾里时,华院士发话了,可能初中学生听不懂,没关系,等你们上了高中再来测算,一定能算出来。1964年秋天,我在本校上高中二年级了。开学不多久,我们又得到了好消息,华罗庚院士又要来我校讲课了,还是按照老规矩,高中生在大礼堂听课,初中生在教室听广播。这次我们更高兴了,因为我们已经上高中了。

记得那天下午,我们高中部的学生早早坐在礼堂里了。天气有点热,讲台边放了一块黑板,还有一台旧的落地电风扇。以前校长、书记、教导主任,无论谁在台上讲话,天气再热都从来没有放电风扇的,这次可能不知从哪里借来的,是学校对华院士的特殊待遇。

讲课时间快到了,我们看见,段力佩校长陪同华院士,从大礼堂门口一路走上讲台,全场起立,掌声雷动。华院士面带笑容,频频向两边师生点头摆手致礼,一派大家风范。只见他五十多岁年纪,衣着朴素,戴了副眼镜,头发虽有点花白,却精神矍铄。他走路不太方便,要撑一根手杖,但是步履还是比较稳当的。

华院士先给大家讲了不规则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几种方法,特意指出其中一种,理论上貌似正确,实际上却是多算了许多面积,这是农村丈量土地时经常会犯的错误。为了使大家更容易听明白,华院士当场用纸剪了一个比较大的不规则四边形,然后再根据某个规则剪成四个四边形,可以重新组合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就能很方便地计算出总面积。接着再指出原来算错的漏洞,让大家形象地看清、理解和纠正可能犯的错误。后面他又融会贯通地讲了几种用物理方法解析数学题目的例子,真是别开生面,大家学到了一些数学课和物理课上都不可能讲的知识。

正在华院士讲课的时候,他原先靠在讲台边的那根手杖倒下来了,正好跌在电风扇网罩上,发出轻微的“格格”声,如果手杖的弯头在震动后再伸进网罩里面,就要闯祸了。说时迟,那时快,坐在前排的一位教师,抢步上前,扶起了手杖,华院士连连道谢。

我现在回想,华院士当年为什么会先后到我们育才中学来讲了两次课,可能有三点原因。首先,因为育才中学是教育质量比较高的学校,那时每次全国、市里、区里数学比赛,我校总有几名学生夺得较高的名次。华院士有心关爱青少年学生。其次,我校正在搞教育改革,提倡课堂知识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华院士来讲课,都是应用数学的题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华院士和我们的段力佩校长是同乡,是老朋友,他们都是江苏常州金坛人,段校长比华院士年长三岁。金坛区朝阳小学的前身金沙书院,是华院士的小学母校,也是段力佩校长以前年轻时任教过的学校,所以他们俩有很深的情谊,另外,他们虽然在不同岗位上,但都共同徜徉在教育的园地。段力佩是著名的教育家,能够亲自上除了美术、音乐以外的各门课,尤其以数学见长,在教育界非常有影响的教学模式之一的段力佩“读议讲练”数学教学法,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华院士来我校讲课的事情已经过去整整六十年了,当年听课的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都已经成为白发苍苍的退休职工了,但我们老同学聚会时,同学群里微信聊天时,还常常会津津乐道地回忆起这些美好的往事。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徐佳敏

2006年11月12日 参观者在华罗庚纪念馆新馆内参观。当日,华罗庚纪念馆新馆在他的故乡――江苏省金坛开馆。

来源:作者:陈正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