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灾是指在 时间 或 空间 上失去控制的燃烧,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消防人员讲解火灾的分类有哪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消防人员讲解火灾的分类有哪些(一文解读一消考试)

消防人员讲解火灾的分类有哪些

一、火灾是指在 时间 或 空间 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二、火灾分为A,B,C,D,E,F六类

A类为固体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

B类为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

C类为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

D类为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等。

E类为带电火灾。如变压器。

F类为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如动物油或植物油的火灾。

(二)消防机构将火灾相应的分为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火灾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或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2)重大:10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或5000万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3)较大:3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重伤,或1000万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4)一般:3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以下直接财产损失

三、火灾危害

(一)危害生命安全

引燃烧热死亡1/4。3/4是吸入有毒有害烟气。

(二)造成经济损失

(三)破坏文明成果

(四)影响社会稳定

(五)破坏生态环境

第二节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一、电气火灾 占全年火灾30%,居首位。电气线路接触不良、过负荷、短路、电气设备过热等

二、吸烟不慎 点燃的香烟或火柴杆的温度可达800℃,

三、生活用火不慎

四、生产作业不慎

五、玩火(燃放烟花爆竹)

六、放火

七、雷击

第三节建筑火灾发展及蔓延机理

一、热量传递有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

(一)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

(二)热对流又称对流,一般来说空洞越大,热对流速度越快;空洞越高,热对流速度越快。热对流对初期火灾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三)热辐射使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不需要互相接触。辐射热的强弱取决于燃烧物的热值和火焰温度。辐射热作用于附近的物体上要看热源的 角度、温度、距离。

建筑火灾烟气的流动过程

火灾在建筑内时,烟气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的一个主要方向。 500℃以上的烟气所到之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

(一)烟气流动的路线及特点

烟气扩散主要呈水平和垂直流动,在建筑内部主要一条烟气流动路线: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

第二条:着火房间---室外;

第三条:着火房间---相邻层---室外

1、房间内的烟气流动

(1)烟气羽流。(明火出现后,可燃物迅速燃烧,火源的上方火焰及燃烧生成的流动烟气通常称为火羽流)

(2)顶棚射流。由于它的作用使安装在顶棚上的感烟、感温探测器和洒水喷头响应,实现自动报警和喷淋灭火。

顶棚距可燃物的垂直距离为H,顶棚射流层的厚度约为高度H的5%---12%;顶棚射流层内最大温度和最大速度为H的1%处。

2、走廊烟气流动。着火房间内烟气向走廊的扩散流动是火灾烟气流动的主要路线。

3、竖井烟气流动

(二)烟气流动的驱动力 热膨胀作用、浮力作用是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受浮力作用驱动的主要有烟囱效应、火风压和外界风等)

1、烟囱效应。 建筑物内外的温度不同空气密度出现差别时,将引发浮力驱动的流动。烟囱效应是造成烟气向上蔓延的主要因素。

2、火风压。是在起火房间内由于温度上升,气体迅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形成的压力。会加大烟囱效应。

3、外界风。烟气水平扩散流动速度较小,初期为0.1--0.3m/s,中期为0.5m--0.8m/s;垂直扩散为1--5m/s,在楼梯间或竖井内可达6--8m/s甚至更高。

建筑室内火灾发展阶段

大致分为初期增长阶段(也称轰然前阶段)、充分发展阶段(也成轰然后阶段)、衰减阶段。

(一)初期增长阶段。是从室内有明火算起,此阶段燃烧面积较小,属于燃料控制型火灾。

(二)充分发展阶段。燃烧面积和燃烧速度迅速增大,室内温度突增即为轰然。室内温度可达800--1000℃,属于通风控制性火灾。

(三)衰减阶段。当室内平均温度下降到其峰值的80%时,火灾进入衰减阶段。

二、建筑室内特殊现象

(一)轰然。一是顶棚附近温度超过某一特定值(约600℃);二是地面辐射热超过某一特定值(约20kw/m2);三是火焰从通风口喷出。 轰然发生前征兆:1屋顶热烟开始出现火焰。2出现滚然现象。3热烟气层突然下降。4温度突然增加。

(二)回燃。是指室内通风不良、燃烧处于缺氧状态时,由于氧气的引入导致热烟发生爆炸或快速燃烧现象。

第四节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防火基本方法。 1控制可燃物。2控制引火源。3隔绝助燃物。

(一)控制可燃物。如水泥代替木材。降低可燃气体可燃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如在车间或库房采取全面通风或局部通风。将可燃物与化学物质相抵触的物品隔离保存,防止跑、冒、滴、漏等。

(二)隔绝助燃物。采取隔绝空气,如那存于煤油中、磷存于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存放等。

(三)控制引火源。禁止明火、控制温度、使用无火花和静电设备、接地避雷、设置火星熄灭装置等。

灭火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冷却灭火。 水有较大的比热容和很高的汽化热,冷却性能很好。

(二)隔离灭火。将可燃物与氧气、火焰隔离。

(三)窒息灭火。降低氧浓度,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当空气中水蒸气浓度达到35%时燃烧即停止。

(四)化学抑制。常见有干粉灭火剂和七氟丙烷灭火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