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存勖之死的主要原因,大家都认为是他重用伶人,而这些伶人只知道胡作非为,导致许多人受到冷落。

可实际上,这只是由于李存勖是非正常死亡,所以被泼了不少污水而已。

李存勖下场 李存勖在短期内众叛亲离(1)

如果放到现实中,底层小人物指点江山时,也总会感觉无所不能的样子,仿佛给他一个穿越回去的机会,他就一定能如何如之何。

那些伶人,就相当于突然穿越进权力中心的底层人物。在这种背景下,只要统治者愿意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他们难免也会跃跃欲试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统治者愿意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他们肯定会积极表现自己的才干。

突然走进权力舞台的快车道上,谁都会兴奋异常,并积极把握机会的。

很多人总认为,那些伶人都非常愚蠢,所以自然会进一步联想,他们突然进入这种权力舞台的快车道,就会秀各种下限。

当大家有这种想法时,不妨想一下:如果大家有机会穿越回古代,进入权力舞台的快车道,统治者也愿意培养你时,大家会怎么做呢?

我相信,绝大多数都会想办法让自己化身为诸葛亮,辅佐明主创造历史,很少有人会说:“我要变着花样地教他吃喝玩乐,抓住各种机会,我还要贪污腐败。”

事实上,如果有人写一部穿越小说,就把主人写成这样,谁也会觉得,主人公就是人头猪脑,关键是,作者好像也是人头猪脑啊。

因为这就相当于,桌上放着一根金条,一根肉骨头,正常人怎么可能挑那根肉骨头呢?当然了,你当时饿疯了,这个可以理解。

从这层意义上,李存勖从来不认为自己重用伶人有什么问题,而且客观地说,它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梁晋争霸时,李存勖就已经开始重用伶人了。

李存勖可以重用伶人,也可以给他们更多机会,但是李存勖必须得证明,这不影响工作,甚至是对工作有利。

否则,就算张承业不敢责罚他,太后肯定敢吧。因为你这样胡闹下去,这不是败家吗?

事实上,李存勖真敢胡闹时,张承业就敢公开管制他;而李存勖也害怕太后过来训斥他。关键是,最后李存勖还得对张承业低头认错,太后也会领着作检讨。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李存勖重用伶人可笑,无非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些人上位并不用任何积极的表现,也不用做出任何成绩。

实际上,伶人只要进入了权力舞台的快车道之后,机会就比别人多,只要做出成绩,马上就会得到提升。在任何时代,都存在这种权力快车道,只是不同的时代,属于不同的人罢了。

在西汉,这种权力快车道上,主要是皇亲国戚,所以各种皇亲国戚,都会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关键是只要有所表现,马上就可以迅速得到提升。所以那个时代,最有权力的人,通常就是诸王外戚。

在东汉时代,这种权力快车道上,主要是外戚、太监、豪门子弟。

进入两晋南北朝隋唐(唐玄宗上位前),这种权力快车道上,主要是诸王、外戚、豪门子弟。

宋代开始,科举制度高度成熟,所以权力快车道上,主要是那些寒窗苦读,在科举道路上取得优势的人。

当然了,在乱世中,权力快车道上都是那些敢于拼博的下层人士,因为那种时代最嘹亮的口号,通常都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唯才是举。

人与人的差别,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权力快车道向哪些群体开放,哪些群体就会涌现出大量人才。

当然了,在通常的权力道路上,也有很多人可以杀出重围,升上顶层;只是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或是拥有更多的幸运。

总的来说,这就好像赛车比赛,人家在快车道上行使,你在普通车道上行使,你想跑出和人家一样的成绩,甚至是超过人家,真心说难度有点大。

李存勖下场 李存勖在短期内众叛亲离(2)

帝国的权力快车道对皇亲国戚、豪门子弟开放,人们容易接受。关键是,这种快车道开得久了,人们难免会相信人和狗、马一样,那都是血统决定的。

总而言之,你看人家上层社会出身的人,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那真是代代出英贤,代代出高官,世代两千石,四世三公,血统高贵,那可不是吹的。套句现代名词,上层的基因和下层的基因就是不一样。

帝国的权力快车道对军人开放时,人们也容易接受,因为这些人出生入死、百战功成,人家进入权力快车道,或是人家的子弟进入权力快车道,这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

所以,民间故事中杨家将一代之后,二代继续挑大梁;二代死了,三代继续挑大梁;三代死了,四代继续挑大梁;当大家听到杨家将丧失这种地位后,自然有一种国将不国的感觉。

帝国的权力快车道对读书人开放,这更容易被人理解了,因为世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关键是,历史是什么人写的?就是读书人写的。所以中了举的读书人,那可不是一般的人,都是文曲星下凡啊。

但是,帝国的权力快车道对宦官开放了,人们就难以理解了。

虽然这种权力快车道的开通,那都是强势皇帝运行的,但是人们通常也会认为,这就是皇帝年老昏庸胡折腾出来的。

尽管难以理解,但权力快车道对宦官开放也算有传统,因为东汉、晚唐、明代都有这种传统。所以看到有皇帝重用宦官,人们虽然会觉得他昏庸,却绝不会觉得他愚蠢得不可救药。

问题是,权力快车道对伶人开放,那就是李存勖独一份的事,所以谁看到了也会认为,这就是李存勖办事不动脑子,这种人会失败,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我无意说,谁有机会有平台,都可以变成牛人。

但是只要有机会、有平台,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的人,都可以成为牛人。至于万里挑一的人,通常总可以影响时代。

对此只要看一下,在特定的时代里,有多少如黑马跑出的底层人士,就可以知道了。

再经典一些就是,当权力快车道对后宫开放时,强势的女人那也是多了去了,而且无论心机权谋、军事政治才能,都绝不比男人差。

但是当这种权力快车道封闭时,在男权时代,怎么可能不断出现,让所有男人都低头的强势女人呢?

李存勖下场 李存勖在短期内众叛亲离(3)

总的来说,在权力舞台上,永远会存在一条权力快车道。这种权力快车道的存在,你可以说它不公平,但是它永远存在。

因为李存勖一直用宫廷力量制约帝国,所以在他当晋王时,后宫、太监、伶人就已权倾朝野了。

李存勖当了皇帝后,继续沿着这条路走,结果就是终于引发了自己绝对无法承受的灾难。因为你是一个高级将领,脑袋撇在裤腰带上百战功成,混了一个市师级大佬、省军级大佬,而一些死宦官或唱戏出身的人,现在就成了你所在军区的监军,而且从法理上还拥有节制你的权力,你是什么感觉?你肯定会觉得,这就是没有天理的事。

关键是,这些人还接受一个更是路人皆知的任务,那就是协助文职系统,渐渐把你所在军区曾经拥有的人事、经济、行政、司法权力一点点的剥夺殆尽,你会是什么感觉?肯定更会觉得,这就是传说中的卸磨杀驴啊。

所以,几个赌钱赌输的军人,一时想不开,于是开始发表反动言论,迅速引起了共鸣。结果就是魏博军区失控了;关键是,当李嗣源讨伐魏博时,魏博军人一番煽动性的言论,把李嗣源为代表的力量也瓦解了。

于是,大家喊着向皇帝讨个说法的口号,有条不紊地向洛阳前进,在此过程中,各地军区大佬那是纷纷响应。总而言之,老子早就忍够了!于是李存勖派到各地的监军,都被大家自发的、不约而同地砍掉了。

时近侍为诸道监军者,皆恃恩与节度使争权,及邺都军变,所在多杀之。

李存勖还想做最后的挣扎,奈何地方军人一副无法无天的样子,禁军官兵也是开口闭口,让我们说句公道话吧,这就是您重用女人、太监、伶人胡折腾的结果!

到了此时,李存勖还能说什么呢?要知道,李存勖不会吸星大法,也没有三尸脑神丹。

李存勖下场 李存勖在短期内众叛亲离(4)

虽然李嗣源从来没有说过,千万不要让我背负弑君的罪名,但是各地叛军也懂得给李嗣源留一下清白,于是等李嗣源赶到洛阳时,李存勖已经莫名其妙地死了。

面对此情此景,李嗣源那是嚎啕大哭:这都是我的错,我可从来没有造反的意思,更没有杀你的意思,你死了,我可怎么办啊?

是日,李嗣源至子谷,闻之,恸哭,谓诸将曰:“主上素得士心,正为群小蔽惑至此,今吾将安归乎!”

问题是,李存勖的弟弟和儿子应该怎么处理呢?

李嗣源手下的小弟说了,千万不能给大哥留下恶名,总而言之,恶人由我们当吧。于是李存勖的几个弟弟、儿子,很快都被杀掉,或是不知所终了。

监国令所在访求诸王。通王存确、雅王存纪匿民间,或密告安重诲,重诲与李绍真谋曰:“今殿下既监国典丧,诸王宜早为之所,以壹人心。殿下性慈,不可以闻。“乃密遣人就田舍杀之。后月余,监国乃闻之,切责重诲,伤惜久之。

继潼、继嵩、继蟾、继峣并庄宗子,同光三年拜光禄大夫、检校司徒,未封。庄宗败,并不知所终。

邕王存美,武皇子,庄宗第三弟,同光三年封。庄宗败,不知所终。

薛王存礼,武皇子,同光三年封。庄宗败,不知所终。

通王存确,庄宗第六弟,雅王存纪,庄宗第七弟,同光三年封。庄宗败,并为霍彦威所杀。

申王存渥,庄宗第四弟,《欧阳史》,存渥与存霸、存纪皆庄宗同母弟。同光三年封。庄宗败,与刘皇后同奔太原,为部下所杀。

面对此情此景,李嗣源更是痛不欲生了。事情怎么能发展到这种田地呢?我可是想着永远忠于皇帝的。天哪,你叫我怎么办呢?

于是,李存勖把那些替自己当恶人的亲信叫过来,骂了个狗血喷头,你们这是陷我于不义啊,你们让我以后怎么做人啊!

李存勖下场 李存勖在短期内众叛亲离(5)

李存勖的另一个儿子,正在率领伐蜀大军回师途中,恐怕也是面对这种景象。

手下的小弟们难免暗示他,你现在还活着,这是想干什么呢?是想让李嗣源背负杀太子的罪名呢?还是想让我们背负杀太子的罪名呢?

所以,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那就是我们都希望你可以留个全尸,而且死得痛快点,希望你不要把我们的好心当成驴肝肺。

你千万不要计划出家当和尚、或是隐居山林,就可以逃过这一劫,你叔叔想这样逃过一劫,都没人给他机会,以你的身份,更不用想了。

明日,永王存霸亦至晋阳,从兵逃散俱尽,存霸削发、僧服谒李彦超,”愿为山僧,幸垂庇护。”军士争欲杀之,彦超曰:“六相公来,当奏取进止。”军士不听,杀之于府门之碑下。

李存勖这个儿子死后,一个小弟就率领伐蜀大军找李嗣源报道去了。

事情发展到这步田地,李嗣源不想当皇帝,好像也是没得选择了。因为皇帝莫名其妙的死了,皇帝的弟弟儿子都莫名其妙的死光了、或是找不到了踪影,李嗣源不当皇帝,还让谁当皇帝呢?

李存勖下场 李存勖在短期内众叛亲离(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