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记载,「黄帝作车,引重致远 」,车辆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发明。

许慎在《說文》说仓颉造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那么,汉字「車」就是典型的「取物描摹」的「象形字」。

甲骨文、金文中的「車」非常的写实,时或将车的「轮、舆、轴、轭、辕、衡」等全数画出:

先秦史详细介绍(小汉字见大历史)(1)

古文字「车」

隶书、楷书阶段简化剧烈:一个车厢(中间「田」字)和两个轮子(上下两横):

先秦史详细介绍(小汉字见大历史)(2)

今文字「车」

在河南安阳的考古发掘出土的商代战车,与古文字「车」完美对应:

先秦史详细介绍(小汉字见大历史)(3)

商代战车复原模型

先秦史详细介绍(小汉字见大历史)(4)

在甲骨文中,我们发现现今所见的最早的「交通事故」记录,《甲骨文合集》10405号,有一段卜辞:

先秦史详细介绍(小汉字见大历史)(5)

10405号部分释文

先秦史详细介绍(小汉字见大历史)(6)

《甲骨文合集》10405

卜辞大意:

甲午日,驾驶马车的小臣「由」,载着商王武丁去打猎犀牛,车一路飞奔到石崖边,不慎翻车,一名叫子央的官员坠车。

(没错,商王武丁就是猎捕犀牛,上古河南比现在气候温和,高出2-3度,大象、犀牛非常常见,这个问题的详细讨论:小汉字见大历史:汉字「犀、象」隐藏的兴衰密码)

先秦史详细介绍(小汉字见大历史)(7)

商王武丁美颜图

卜辞没有记录商王武丁有没有坠车,这名御官【由】有无被处罚?但是,恐怕这名叫「由」的商代官员,是我们所见最早的「渣司机」。

这片甲骨太有名了,在安阳博物馆就能看到:

先秦史详细介绍(小汉字见大历史)(8)

《甲骨文合集》10405号

我们知道,在马鞍没有被发明以前,战争中主要是用马拉车载人,一般战车上三个人:

一个驾驶,一个射箭,一个拿很长的矛或戈。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所以,周代驾驶战车,也即:「御」,是贵族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

「言必称周礼」的孔子,也提出了「御」君子必备技能,告诫弟子要「争当中国好司机」:

先秦史详细介绍(小汉字见大历史)(9)

《书牧誓》记载在武王伐纣战争中:「戎车三百,虎贲三千」,在先秦,「战车」多寡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所谓的「千乘之国,万乘之国」:

《孟子·梁惠王上》:“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前文讨论过「列鼎制度」:也即天子使用「九鼎八簋」,「战车」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权力等级,周礼中规定只有子才能做六匹马拉的马车,也就是所谓的:「天子驾六」。

前几年,河南洛阳发现周代的殉马坑,坑中是六匹马陪葬的马车,显示这是天子级别。

先秦史详细介绍(小汉字见大历史)(10)

所以,洛阳马上建了一座天子驾六博物馆吸引游客:

先秦史详细介绍(小汉字见大历史)(11)

战国时代秦国是「车辆上的国家」,1993年,在甘肃省的礼县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墓葬,墓主人是秦国早期的一个贵族。

墓中有大量精美的文物,但青铜车马器尤令印象深刻,有已知中国最早的「四轮车」,地下埋了近3000年,仍能够行驶自如。

先秦史详细介绍(小汉字见大历史)(12)

史书记载,经过灭秦战争和楚汉相争,人口锐减,民生凋敝,甚至找不到六匹颜色一样的马,汉朝皇帝的的「天子驾六」非常寒酸,五颜六色,画风与皇家气派格格不入!

看看战国时代秦国贵族的奢华马车,想必秦国当时非常富足:墓葬中马车,全部都是黄金装饰,有复杂的系驾绳索套管,精致的黄金的卢,车上车轮锁、制动装置一应俱全:

先秦史详细介绍(小汉字见大历史)(13)

先秦史详细介绍(小汉字见大历史)(14)

先秦史详细介绍(小汉字见大历史)(15)

周秦贵族战车复原模型

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双辕车模型,也是在秦人墓葬中出土的:

先秦史详细介绍(小汉字见大历史)(16)

与人类文明早期的单辕车相比,双辕车只需一个牲口驾辕,系驾大为简化,也更容易驾驭,双辕车是车辆制造史上的一次革命。

由于这个双辕车模型的主人是一个普通秦人,专家推断,双辕车很可能已经在秦国普及。

正如纪录片《复活的军团》所言:

秦人是一个对车辆极度迷恋的民族。不管是贵族或者平民,活着的时候以驾车为乐,死了也要带上车辆陪葬。

秦人起源於东夷,后来被周天子【收编】,为周天子养马,名副其实的【弼马温】!

西周末年,皇帝昏庸,周幽王望烽火戏诸侯,镐京被蛮族攻破,无诸侯勤王!

关键时候,老司机秦人单骑救主,载着周王室成员逃跑到洛阳,延续了周祚。

可能【老司机】的马车赶得又快又稳,护驾有功,【弼马温】得到了一个的封赏,几乎又是一张【空头支票】:

将已经被蛮族占据的周人故地(今甘肃陕西一带)封给秦人,抢回来就是自己的。

我想当时周王室做梦也没预料到秦人能夺回周人故地,也没人会想到秦国最后能一统天下。

如果你处在战国末期和1945年,你绝对会预测楚国会统一天下,不会认为我党能赶走常凯申取得政权。

所以,秦人的故事,就是一个老司机艰苦奋斗,成功逆袭的故事:

秦人在与蛮族的长期斗争中,杀出一条血路,也锻炼了自己。

后来启用商鞅变法,以功利、进取、实用为导向的军国主义意识形态,充分解放人性中自利,以及严刑峻法作为震慑,让每个人与国家搭配成一套战争机器,最后还一统天下,为华夏文化注入彪悍尚武的基因。

如陈寅恪所说: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这是中国文化长寿且充满活力的因素之一。秦汉第一帝国版图扩张、隋唐第二帝国的文化传播,都有这个因素。

未完待续,下一文将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上线,看一看秦国逆天的车辆技术和基建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