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华录》里张好好一出场就赢得了好评,造型美,台词也励志,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梦华录人物张好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梦华录人物张好好(梦华录里的张好好)

梦华录人物张好好

1

《梦华录》里张好好一出场就赢得了好评,造型美,台词也励志。

作为东京当红歌伎,她挂在嘴边的话是:

我要一直红下去。

以色事人才叫贱。

官家夸了我两次。

给人的感觉是,做歌伎很好,做当红歌伎更是好,风光无限,有才子牵马,有富豪花钱,还有官家夸赞。

赵盼儿则跟顾千帆说:贱籍女子,越是当红,命运越悲惨,所以我虽然会歌舞,但从小就藏拙。

两个人的观点居然完全相反。

到底谁的话更接近真实?我们看看真实的张好好就知道了。

《梦华录》的背景是宋朝,其实真实的张好好生活在唐朝,她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为杜牧写了一首《张好好诗》。

这首诗,叙述了歌伎张好好的一生,既风光无限,又潦倒落魄。当然,这是站在男性视角看的。

张好好十三岁就名满京城了,杜牧认识她,是因为他们同在吏部侍郎沈传师府里供职,一个是歌伎,一个是幕僚。

张好好一开口唱歌便艳惊四座,这当然给沈传师长脸,所以称赞了又称赞,还送她天马绸缎,水犀梳。

在《梦华录》里,张好好一直说,官家夸赞了她,并且是两次。而真实的历史里,张好好是被主人夸赞,根本不可能见到官家的面。

除了夸赞,沈传师到哪儿都会带着张好好助兴,到龙沙洲看秋浪,在明月下游东湖。杜牧总是能看到她,以至于暗生情愫,三日不见就想得慌。

有人说,杜牧和张好好其实相爱过,这个从诗里面看不出来,毕竟古人都喜欢跟妓女交往,还喜欢写诗赠妓女呢。于他们,这不过是一件附庸风雅的事。

但不管爱不爱,杜牧一定是喜欢张好好,被她的歌喉和美貌迷倒过的,不然怎么可能把她的外貌举止都记得那么清楚,还能用诗描写得那么好。

2

古时的歌妓,看起来风光无限,不但有才子为她作诗,还有官员带着她到处游玩,并送她各种礼物,但不管众人如何追捧,也掩盖不了她们是贱籍的事实。

什么是贱籍?说白了,就是世人一致认为这个行业下贱。

世人都一致认为下贱了,还能有什么好的出路?

在这里我特别想打个比方,这样我们更能理解贱籍到底是个啥。

现在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儿,比如男人打女人,甚至男人杀女人,第一时间出现的声音是:那个女人是坐台女,跟很多男人交往。

不管事情有多严重,只要说那女人是坐台女,是出来卖的,很多人就会觉得她活该,被打被杀都活该。

这可是2022年啊,大家都自诩为民主自由人士,天天喊着人生而平等,尚且觉得,一个女人但凡是坐台的,被怎么对待都罪有应得。

在古代,歌伎直接就是贱籍,在法律上就低人一等,连喊个人人平等的口号都不能。

她们的命运,完全取决于遇到什么人。遇到的人好,怜惜她们,可能日子就好过一点,遇到混蛋,只会受尽屈辱。

所以贱籍女子最大的梦想,也是唯一的出路,就是找个人嫁了,这样就从了良,就不是贱民了,而是良民。

只不过,嫁给谁,很多时候也由不得她们自己作主。

脱不了贱籍就嫁不了人,脱籍又是一件很难的事儿。这就陷入了死循环,基本上,只能被动地接受属于自己的命运。

所以电视剧里,张好好那句“以色事人才叫贱”让很多观众觉得不舒服,歌伎确实大多数时候是卖艺不卖身,但做歌伎也是身不由己,甚至要不要卖身,有时候自己也做不了主,主人让你卖,你能不卖?

居然趾高气扬地说,以色事人的青楼女子贱。这就有点底层迫害的意思了,看不起青楼女子的,恰恰是离青楼最近的歌伎,多讽刺。

大家都是天涯沦落人,何必非得找优越感。

谁都不想入贱籍,大多数人都是被迫的。包括现在,那些坐台的,做肉体生意的,又有多少人是自愿的?被强迫卖淫的新闻还看得少吗?

真实世界里的张好好,说不出剧里张好好那样大义凛然的话,她被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看中了,要纳为小妾。

至于她愿不愿意,没有人关心。

沈述师的婚礼倒是很有诚意,杜牧在诗里写: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等于是,张好好风风光光嫁了,再也不是歌伎了。

至于婚后生活怎么样,外人不得而知。

3

两年后,杜牧到洛阳,再次见到张好好。

十三岁那年初见时,杜牧形容张好好: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总之一句话,美得像花。

不过几年光景,再次相见,张好好却已经素布荆钗,当垆卖酒。

当初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风风光光地嫁了,为什么几年光景,居然当垆卖酒,做起了生意?

这几年婚姻,到底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感觉可以开开脑洞写本小说。但可以预料,肯定不那么美好,不然也不可能出来卖酒。

大概率上,作为小妾,在沈述师家里日子不好过,沈述师还可能又爱上了其他女人,逐渐不管张好好的死活,甚至有可能休了她。

她这才会出来卖酒为生。

两个旧人相见,杜牧应该是震撼的,当初那么风华绝代的女子,如今居然在大街上卖酒,怎能不感慨。

倒是张好好先开了口:怪我苦何事,少年生白须。

问他为什么事愁苦,居然年纪轻轻胡子就白了。

交谈数语后,两个人分别,杜牧写下了这首《张好好诗》,在诗的最后一句,杜牧说:洒尽满襟泪,短章聊一书。

张好好的遭遇,让他泪湿衣襟。

后来的张好好怎么样了,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关心。毕竟,一个当垆卖酒的女子,谁还会在意呢?

没有传说,大概就是最好的结局,大概率上说明过得无风无浪。

至于杜牧的泪,看了《梦华录》后,居然觉得有点多余。在他看来,一个美貌女子沦落到当垆卖酒,是一件很悲惨的事。可是,当垆卖酒也比身在贱籍强啊,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一声:我已脱了贱籍。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歌伎到底是红比较好,还是不红比较好?

其实,都不好。红有红的无奈,不红有不红的悲惨。当某一群人的权利,没有得到制度的保障,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很悲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