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小时代(筱月桂是比虹影更真实的我)(1)

虹影小时代(筱月桂是比虹影更真实的我)(2)

《上海王》剧照

“让我的主人公替我还父亲的愿”

记者:《上海王》是你“重写海上花”三部曲的第一部,当年否定你的人很多。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写这样一个故事?

虹影:为了纪念我的父亲(实为养父)。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父亲已经不在人世了。父亲是抗战时被抓壮丁来到重庆的,重庆人叫他“下江人”。我父亲一辈子没学会说重庆话,幸亏他是个木讷寡言的人,不得不开口时才开口。他是宁波口音,很像上海话,只有我能听懂,所以我做了义务翻译,由此拣了几句半通不通的上海话。

父亲一辈子都想顺江水而下,回到长江入海那片生育他的土地。但他只是一个病休的川江拖轮驾驶,在家烧饭做家务,六个孩子数着米粒下锅。只能闲暇时看着滔滔江水,男人家也不能总在落思乡泪。

父亲生前有个愿望,希望骨灰回家乡。母亲和哥姐都不肯,怕父亲的魂回了老家就回不到重庆。所以那年我从伦敦回来,兄弟姐妹一起选择了面临长江的山坡上,让他的坟朝向江水,以便他的灵魂可顺着江水去家乡探望,再顺江水回来。但是父亲的愿,我必须还。作为小说家,我能让我的主人公替我还父亲的愿。

记者:小说中的主人公筱月桂是一个和你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女性,她如何能替你还父亲的愿?

虹影:我从重庆到上海,与所有的外地人一样,被上海人看做小月桂(筱月桂在妓院时的名字)一样的乡下人。而我母亲的第一个丈夫是个袍哥头子。他在旧重庆的西餐馆,或是两江一带码头呼风唤雨,对女人却要打要骂,很有流氓本色。母亲还是逃离了他。

我后来发现,最可写的是一个女人,如我的母亲,她那双大脚,如何从乡下踏入摩登世界:怎么遭遇奇迹,陷入地狱;又从地狱返回,历遍人间。这才出现这本“虚拟自传”。

记者:照你这样说,这个“虚拟自传”写的其实是你的母亲?

虹影:我母亲当时是从忠县的乡下逃婚跑到重庆,这一点和小月桂是像的,小月桂就是从川沙这么一个乡下逃婚到上海。母亲身上的这种面对命运不妥协的精神,给了我,所以在筱月桂的身上,可以看到我的影子。在那样一个环境,我会怎么做,我就让筱月桂去做。也就是说,如果改掉名字、时间和地点,这本书就是我的自传,筱月桂可以比虹影是更真实的我。

虹影小时代(筱月桂是比虹影更真实的我)(3)

虹影

“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作家”

记者:《上海王》的时间跨度近20年,刻画的场景也非常宏大,可以说是一部全景式的上海滩风云录。有人质疑你不是上海人,写不出上海事,那么你最终是如何完成的?

虹影:有评论家在报纸上写文章,说“虹影不是上海人,怎么能写上海”。我读到这可爱的评论,就笑了:写秦淮河,只有请南京人了。

小说出版后,以专家自居的“老上海”,仔细寻找我的“硬伤”,至今没有人找到。因为我的功课做得很足。我是一个好作家,而且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作家。我做的功课非常到位,在复旦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采访了,采访了很多人。我看过几乎所有关于上海的书,同时还读许多作家写的关于上海的作品,比如王安忆、毛尖、陈丹燕、程乃珊、沈寂等等。而且我的想象力恐怕也是少有人及吧,所以我对上海的刻画是非常地淋漓尽致。

记者:据说《上海王》刚写出来的时候,没有杂志愿意发表,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你一气之下放上了博客。

虹影: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作家,什么题材、什么体裁都想写。我的第一部长篇《女子有行》,是写未来的上海。未来能写,过去为何写不得?

当初每次我贴一章在网上,都很紧张,论坛上骂筱月桂的比赞扬的多出一半,骂我之词更刁更野蛮。有人读这小说,可能会认为,什么不好写,要写“上海女教父”,黑社会,原本该是女人远离的世界。其实,我这本书,胆大则大矣,但并非胆大在写黑道。我每部小说里的女主人公,都是离经叛道,如同我自己。我就是要写出中国女性自我意识中的现代性,自强自立,希望唤起女性的自我觉醒。

记者:你认为这是自己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觉得它能逆转旧上海电影题材的胡编滥造格局?

虹影:对。现在写上海的东西特别多,编的书也特别多,特别是写上海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一个漂亮的月份牌女郎,风花雪月,颓废奢华,完全忽略了她们的辛酸,她们经历的现代化过程中所有的苦难。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我独特的角度,对读者来说,应该很好看;对我而言,也是写得最过瘾的。

虹影小时代(筱月桂是比虹影更真实的我)(4)

“导演胡雪桦对原著给予了极大的尊重”

记者:电影2月17日上映了,你有看过全片吗?

虹影:看了很多次,每次都会很感动。余男真的是我心中的筱月桂,特别好。胡军也非常符合我剧本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还有秦昊、刘佩琦、曹可凡……他们都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记者:导演胡雪桦花了10年来筹备这部电影,而你也专门写了5万字的电影剧本。为什么你要亲自改编剧本?是导演要求,还是你不放心自己的作品假手于人?

虹影:这本小说初稿快完成的时候,我在国内的影视版权经纪人黄诚坚就以一个故事梗概将电影版权卖给了导演胡雪桦。他最开始是找了别人来写剧本,但后来觉得不满意,所以希望我亲自写电影剧本。

记者:那么电影和小说,你觉得哪一个更精彩?

虹影: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形式,电影的确有比较大的改动,我觉得电影比以前的电视剧版会更好。导演胡雪桦对原著给予了极大的尊重,之前的电视剧我一集也没敢看,为什么?因为改得面目全非,不合情理,看了生气,何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