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乐不思蜀
年代:东晋
出处:《汉晋春秋》
体裁:古文
释义:刘禅来到魏国后,有人问他想不想回到蜀国,他却完全没有回到蜀国的意思。
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他儿子刘禅袭位,史称“蜀后主”。这刘禅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辅佐,也难于振兴蜀国。诸葛亮死后,刘禅信任宦官黄皓,朝政日趋腐败,终被魏国所灭。那时的魏国,魏主曹奂也不过是个名义上的皇帝,一切大权都操在司马昭的手里。司马昭接受了刘禅的投降,就迫令他全家离开蜀国的成都,迁住魏都洛阳,把他大大训斥了一番,然后封他为“安乐公”,賜给住宅,拨给费用,把他养着。
据《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载,刘禅被司马昭训斥的时候,吓得面如土色,只怕就要被处死,不料非但未杀,反而受封,便放了心。第二天,刘禅亲自到司马昭府里谢恩,司马昭还设宴招待他。宴会上,先表演魏地的歌舞,原蜀国的官员,都没有心思观看,独有刘禅看得很高兴。司马昭又叫表演蜀地的歌舞,蜀官见了,都不禁下泪,而刘禅却嬉笑自若。司马昭对旁人悄悄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此!即使诸葛亮没有死,也没法长久扶持这样的人啊!”于是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蜀官们见他如此,自然十分伤心,焦急。过了一会儿,刘禅起身离席,出去小便。原“秘书郎”郤正〔郤xi〕,马上跟他出去,在走廊里,偷偷地对他说,陛下怎么能说‘不思蜀?倘若司马昭再问,您就哭着说:‘先人陵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这样,我们也许还有回蜀的希望。”刘禅牢牢记住了郤正的话,重回酒席。又喝了一回酒,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还想不想解国。刘禅便照着郤正的话,背书似地说了一遍,虽然竭力装作悲苦之状,但是没有眼泪,只好把眼睛闭了起来。司马昭猜到一定是郤正教给他的,便故意问道,“你这话怎么和郤正说的完全一样?”刘禅听了,暗吃一惊,便张开眼睛,说道:“你说得对,正是郤正教我说的。”司马昭和旁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个“蜀后主”刘禅,小名叫做阿斗。后来人们讥笑不争气、没出息、不能守业的人,就称为“阿斗”或“扶不起 的阿斗”。
凡是留恋异地,忘了自己的老家,根本不想回故土的,就叫“乐不思蜀”。亦泛指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