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怎么写简历(体制小白如何写好材料)(1)

职场小白的日常

刚参加工作,我就接受了一项起草综合文字材料的任务。作为从零开始又非科班出身的“门外汉”,当时的我确实茫然无措,无从下手,甚至连抄都抄不好,一度心灰意冷,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干这份工作。但是内心的信念,支撑着我坚守前行;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支持,又让我越战越勇。终于在两年后的某一天,我豁然开朗,仿佛有种醍醐灌顶之感,原本那一大堆“厘不清又道不明”的文字事务,突然间就条理清晰了。从此,我写材料时不再手足无措,而是逐渐游刃有余。回顾那两年痛苦的成长经历,我认为要写好材料,最重要的是日复一日的积累,从而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在那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我也一直在重复这个过程,让自己在写材料这件事上更加得心应手。我的体会是:学会“积累”十分重要,善于“积累”更是走向“笔杆子”的必要渠道。

初入职场怎么写简历(体制小白如何写好材料)(2)


学会“积累”十分重要,善于“积累”更是走向“笔杆子”的必要渠道

很多人在“写材料”方面迟迟不得要领,并不是因为没有天赋,而是没有足够的“积累”确切地说,是缺乏对材料所涉及信息的搜集、归纳和总结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但这些信息以及获得信息的过程,并没有成为我们的经验和心得,也没有将这些信息与“写材料”这件事形成关联。

初入职场怎么写简历(体制小白如何写好材料)(3)


“写材料”与“做事情”相结合,调整对待公文写作的思维模式。

许多新人认为,“做事情”就是“做事情”,“写材料”就是“写材料”,两者泾渭分明。说起“做事情”,是一套思路和方法,比如去现场、打电话、填表格、报文件等;着手“写材料”,却是别

一套思路和方法,如看教程、选词句、凑标题等。他们认为“写材料”很难,却不会对其他“做事情”之类的工作有如此情绪,便进入了这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这两套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将写作这件事孤立于日常事务之外,错失了很多“积累”的机会。

初入职场怎么写简历(体制小白如何写好材料)(4)


公文写作中体制小白应明白的的四点要义“世俗”“功利”“取巧”和“树人”

其实“写材料”与“做事情”相结合,调整对待公文写作的思维模式。这其中有四个特点,即“世俗”“功利”“取巧”和“树人”。

一、所谓“世俗”,指不套用范文模板,也不“陈列”或者“使用”什么常用的“好词好句”,更不要求“背诵”或者“记忆”所谓常用的公文结构。简而言之,注重将公文写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从满足工作任务需求的角度,深入剖析各类公文材料是出于什么目的而写的、应该写成什么样、如何才能做到这样等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与现实工作内容相结合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所谓“功利”,指追求的是文章的实用效果,注重的是公文材料在实践中的价值,“以结果论英雄”。并非如何将材料写得“更漂亮”,而是了解如何将材料写得“让领导满意”。为此,反复强调,要把握领导对材料的定位和要求,观察领导看材料的习惯和偏好,判断领导赋予材料的目的和使命,唯此才能写出“有用”的材料。不探求“文字推敲”的成果,而是侧重于把握好文章的目的,并选择适用于特定场合的表达形式,从而确保公文材料达到上级领导的预期要求。

三、所谓“取巧”,指丝毫不涉及形而上的概念讨论,而侧重于方法论层面的内容,着重处理和应付日常公文写作任务的办法和技巧。针对“无话找话”“没事找事”等常见情况的应对技巧,着眼于实务操作层面。

四、所谓“树人”,指从公文写作角度出发,但又不局限于公文写作这一件事情,既讲“如何写好材料”,又谈“怎么做人做事”,注重对行政文书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实现个人在“写材料”岗位上的成长与进步。

初入职场怎么写简历(体制小白如何写好材料)(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