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无师通告别了莫泊桑,改乘邮轮回国,在船的甲板上听到有人在谈议论文,于是连忙凑上前,仔细一看,此人似曾相识,再一瞧,这不是议论文老人吗,与他老人家在论证方法篇有过亲密接触,在那里学习了论证方法;还有什么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什么: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以及比喻论证、引用论证之类的论证方法现在重逢,真是他乡遇故知无师通连忙招呼见文愁、提笔忘向议论文老人问好老人三句话不离本行,问他们学习收获怎么样,便将议论文常识检测他们,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关于德不孤必有邻的议论文题目?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关于德不孤必有邻的议论文题目(25议论文篇第四七回)

关于德不孤必有邻的议论文题目

话说无师通告别了莫泊桑,改乘邮轮回国,在船的甲板上听到有人在谈议论文,于是连忙凑上前,仔细一看,此人似曾相识,再一瞧,这不是议论文老人吗,与他老人家在论证方法篇有过亲密接触,在那里学习了论证方法;还有什么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什么: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以及比喻论证、引用论证之类的论证方法。现在重逢,真是他乡遇故知。无师通连忙招呼见文愁、提笔忘向议论文老人问好。老人三句话不离本行,问他们学习收获怎么样,便将议论文常识检测他们。

议论文老人问无师通,你知道我为什么叫议论文?无师通不假思索的答道:“因为您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喜欢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您最大的特点是以理服人”。

没等议论文开口问,见文愁马上接着说:“议论文有三个要素,论点:作者所持的见解(需要证明什么);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怎样证明)。

提笔忘也不甘示弱:“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听这边议论纷纷,一个头戴礼帽,手拿一根文明棍的老人走了过来,笑着对议论文说:“这几个小家伙不错,把你了解的这么清楚。”

议论文告诉这位老人,说他与这几位是老相识了,前不久专门就议论方法考过他们,这次是巧遇。接着把老人向无师通他们作了介绍,他说:“你们今天运气真好,碰到了大名鼎鼎的教育家,思想家罗家伦老前辈,他幼年就受其父影响。1914年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肄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文科,成为蔡元培的学生。五四运动中,是他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曾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后到台湾,任台大校长。著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课文《智慧与学问》就出自他的笔下。你们赶快拜他为师,好好学习《智慧与学问》这篇议论文。”

无师通他们一听是罗家伦老前辈,连忙围上去,先行了弟子礼,然后毕恭毕敬的站在一旁,聆听罗家伦老前辈的教诲。

罗家伦老前辈也不客气,端坐在椅子上,直截了当的问道:“《智慧与学问》你们学过没有?”

无师通答道:“学过,但是没有认真学,知道一点。”

罗家伦老前辈说:“刚才听你们对话,知道你们对议论文把握还是不错的,至于《智慧与学问》这篇文章,我们就从题目入手吧。”

“您老真是高手,我们常常搞不明白议论文的题目的作用。”见文愁连忙说。

议论文的标题有四种类型:一、标题就是中心论点;二、标题提示论述范围;三、标题揭示论题;四、标题表示论述对象。不同类型有不同作用,不论哪一种都多多少少有点明中心论点的作用,使人见其题而概知其旨,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你们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有引起阅读兴趣,并引发思考的作用。你们想一想,学过的议论文属于哪一种。”

无师通向罗家伦老前辈要了初中和高中课文,与提笔忘、见文愁讨论了好一会,不好意思的说出结果:

1、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标题提示论述范围:《论创造》;《谈生命》;《谈读书》;《成功》;《说美》。

3、标题揭示论题:《敬业与乐业》;《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标题表示论述对象:《纪念白求恩》;《拿来主义》。”

罗家伦老前辈对他们的回答非常满意,笑着对议论文说:“这几个小家伙不简单,把你议论文掌握这么好,值得表扬。”

议论文连忙说:“我本来就不复杂,只要认真思考,就能准确把握。

“标题四种类型和作用,我明白了,哪论点的位置有几种呢?”提笔忘也提出了一个问题。

“提出中心论点的位置和方式一般有五个: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注意: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能不能也举几个例子说说”。见文愁迫不及待的说。

“好笨啊!刚才我们说的你转身就忘记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标题不就是中心论点吗?”提笔忘笑着对见文愁说 :“不过,有些我也没有搞明白。”

“罗老前辈,那您的《智慧与学问》这篇文章的题目论点在哪里呢?”提笔忘又问。

“那我们就好好分析这篇文章吧!你们看题目,也是分析文章的第一步解题吧。《智慧与学问》是个并列短语,它是全文的中心论题。”

“记住啊,凡是看到议论文题目中有‘与’、‘和’等字的,一定是文章的论题。”议论文插言道。

先我们理一理文章的思路,我是针对中国当时教育存在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对‘学问’ 和‘ 智慧’作出准确的解释,接着阐述了‘学问’和‘智慧’两者的关系。最后,揭示中心论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那就是说您在文章最后才归纳出中心论点。”

“对!我们再看全文,共六段,你们给我找一找每段的中心句。”

三个小伙伴不愧有了议论文的基础,通过短时间的探究、合作,很快把他们学习的收获展示出来了。

无师通说:“第1节:用比喻揭示两者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智慧是能力。第2节:有学问不代表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提笔忘说:“第3节:a、有学问而无智慧可能导致的结果。(反面论证)b、以科学研究的实例正面阐述: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达尔文发现进化论、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第4节:对比论证说明读书著书都要讲智慧。”

见文愁说:“第1节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1)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是瞬起瞬灭。(2)把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有很强的穿透力;(3)比喻成‘珍珠泉的泉水’,因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间本质的联系。”

最后第6节,他们异口同声的说道:“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也是文章的结论。这一段以建筑为喻,论述生动形象。结尾归纳全文,申明‘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这就在充分论述的基础上展示了正确的观点”。

“鼓掌!”议论文在一旁被他们精彩的展示激动起来。

罗家伦老前辈也笑了,分明是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接着他又分析道:“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这是总说,。再分说‘学问’: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分说‘智慧’,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等等。我在这里提第一个问题: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那么什么是学问,什么是智慧呢?两者谁更重要”?议论文时刻不忘记自己的本职,点名要见文愁回答此问题。

这下可怜了见文愁,想了半天,结结巴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还是罗家伦老前辈出来解围,告诉见文愁答案说:“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反映人生、客观事物的工具。智慧是发现,是创造,是一种能力。智慧更重要。《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事上,把人情世故弄懂,有一套应付本领的智慧更重要。”

“问题二: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这个问题议论文刚提出,见文愁就说:“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学问比作滋养人生的原料、铁,将智慧比作陶冶原料的熔炉、炼钢的电火。突出了“学问”与“智慧”特点。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可以把道理讲得更浅显易懂。”见文愁为了表现自己对比喻论证方法的深刻理解,特意还把解答规范标准又强调了一遍:“将……比作……,突出……,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可以把道理讲得更浅显易懂。”

“无师通你把第二段文字读一读!你们思考这几个问题:

1、本段一共有几句话,这几句话各有什么作用?

2、本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3、本段中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

“罗家伦老前辈太厉害了,无师通没读就给我们出了难题。”见文愁心里暗暗叫苦。

“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无师通刚读完,提笔忘就针对问题回答说:“本段一共有六句话,第一句的作用第一是从反面呼应第一段的中心句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第二是从解说概念过渡到对‘人’的议论,从而引出了‘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的话题。②③两句举例说明有些人有学问然而缺智慧的现象;使用一个‘反过来说’,将笔锋一转再提话题‘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⑤⑥两句则是作者举例、引用相结合证明了④句的说法。”

“你什么时候变的反应这么快,回答的有条有理。”见文愁似乎有些嫉妒提笔忘,连忙回答。问题二 ,“本段的主要意思是‘以为学问就是智慧’是错误的。”

“第三个问题有点难度,我帮给你们回答吧。”议论文为了让无师通他们更好理解文章,主动讲解起来:“这一段的论证中摆出了两种相反的情况:一种是‘学问渊博’可是‘说不上智慧’;另一种是‘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把两种人一起摆放在论证的段落里,进行对比。这种对比的目的,是把两种相反的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人们对论证的问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因此这里的论证方法叫做对比论证,这种对比论证的好处在于肯定了正确的一方,否定了错误的一方,使得段落中的观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第三段文字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这几句说的是‘学问’与‘智慧’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的关系,两者之间既不同但又有着一定的联系,具体表现在‘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为什么离不开智慧呢? 有学问而无智慧者,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有智慧者,就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这点不知你们明白了没有。”

无师通他们有的点头,有的默默不语

罗家伦老前辈担心无师通他们听不明白,于是放慢语速,指着下面的句子说:“譬如孟德尔(Mendel)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于是,他奋身而为达尔文的‘牛头狗(bulldog)’,为他张目。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说完这一段文字,罗家伦老前辈看了看无师通,问:“你说说这段文字的意思。”

无师通想了一会,说:“本段的主要论述的是‘学问离不开智慧的’。先举‘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没有取得好效果,从反面摆事实来证明 ‘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再连用了3个杰出人物的实例,从正面证明智慧与学问的极其重要性。您在这里明显的运用了正反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你回答的很对!”议论文充分肯定了无师通的回答:“此段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就是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先将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进行对比论证;然后列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因有智慧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例子,进行举例论证。这样对比鲜明,例证典型,增强了说服力。”

“是啊,议论文要以理服人,就要通过多种论证方法,你们总结一下,我用了几种。”罗家伦老前辈眼看着提笔忘问。

提笔忘似乎早已作好了准备,脱口而出:“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现在你们归纳一下,回答老师给你们出的有关论证方法作用的题时,应该用怎样规范的语言和一般格式回答。”议论文总是不忘突出自己的身份,给无师通他们又出了一个难题。

“什么规范的语言,一般格式,我不懂。”见文愁小声对无师通说。

“什么不懂啊,你刚才回答比喻论证的时候就用到了,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归纳罢了。”

无师通的话立刻得到了提笔忘的赞同。于是,他们三人聚在一起,研讨了一会,把一张写有回答论证方法的题交给议论文。

议论文一边看,一边直点头,不用说,非常满意。

欲知纸上写的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有诗为证: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位置把握好,围绕论点多分析;

观点主张要鲜明,巧妙论证抓本质。

论证方法灵活用,简明确切合逻辑。

,